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春晖计划”(Z2009-1-81010)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文颖康清马晓林王慧春王榛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氮素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有机氮
  • 2篇植物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土壤可溶性有...
  • 2篇可溶性有机氮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吸收
  • 1篇氮循环
  • 1篇氮源
  • 1篇盐胁迫
  • 1篇氧化酶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游离氨基酸

机构

  • 10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青海省牧草良...

作者

  • 7篇康清
  • 7篇王文颖
  • 6篇马晓林
  • 5篇王慧春
  • 4篇刘攀
  • 4篇王榛
  • 3篇周华坤
  • 3篇赵明德
  • 2篇张小静
  • 2篇李文全
  • 2篇徐隆华
  • 1篇闫国苍
  • 1篇汪新川
  • 1篇李锦萍
  • 1篇殷恒霞
  • 1篇杨莉
  • 1篇张萍

传媒

  • 4篇青海草业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需求量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了植物生长区原有的氮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对植物的供给状况;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植物生长区域土壤质量、水分利用状况、光照等的改变,产生耦合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使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发生了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区的种群类型及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演替。本文主要对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晓林康清王榛王文颖
关键词:高等植物氮源陆地生态系统
高寒牧草在不同温度和盐胁迫作用下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11
2016年
测定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幼苗在4个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0、50、150、250 mmol·L–1)与6—15℃和15—25℃两种温度处理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馈机制。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在盐浓度为Na50时,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不同温度处理对垂穗披碱草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但在高盐浓度(Na150、Na250)处理下,温度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极显著,6—15℃处理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2随着盐浓度增加,两种牧草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迅速积累,且15—25℃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6—15℃处理。3除垂穗披碱草在Na250下SOD酶活性达到最高外,垂穗披碱草CAT活性和老芒麦SOD、CAT活性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在一定盐浓度下,牧草借助抗氧化酶来清除胁迫产生的活性氧,但高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牧草抗氧化酶活性,而6—15℃温度处理可诱导牧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尤其是老芒麦。4盐胁迫导致两种牧草根尖过氧化氢含量和细胞死亡率的增加,而6—15℃温度处理可以降低根尖过氧化氢的积累。两种牧草随盐浓度增加根尖细胞死亡率均有增加的趋势,但6—15℃低温可以有效减轻盐胁迫对根细胞的损伤。
马晓林赵明德王慧春殷恒霞康清王榛刘攀王文颖
关键词:盐胁迫脯氨酸抗氧化酶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w(全氮)、w(有机碳)、w(铵态氮)、w(硝态氮)、w(微生物量碳)平均值分别为(14.74±2.72)×10^(-3)、(190.10±28.84)×10^(-3)、(35.95±6.10)×10^(-6)、(58.43±25.09)×10^(-6)、(1.81±0.63)×10^(-3).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影响着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的水平分布,而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水平分布影响不显著.冻胀丘与冻胀丘底相比较,冻胀丘w(全氮)和w(硝态氮)高于冻胀丘底的.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与仝氮、铵态氮、微生物量碳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水平分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康清张小静马晓林王文颖张萍王榛刘攀赵明德
关键词:高寒湿地土壤碳氮
高寒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动态变化格局被引量:6
2016年
以青海省3类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土壤氨基酸库种类、质量分数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过程,确定牧草不同发育期土壤的供氮能力,为进一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吸收土壤氮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中最占优势个体游离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其次是亮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它们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0%~90%;藏嵩草草甸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态氮平均质量分数为6.90×10^(-6),最高值出现在6月低.矮嵩草草甸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态氮平均质量分数为7.44×10^(-6),随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逐渐上升,到5月底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退化矮嵩草草甸土壤总氨基酸态氮季节变化不显著,平均质量分数为5.04×10^(-6);藏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分别在4、9月初有2个高峰,分别为1.711×10^(-5)、2.594×10^(-5),6月底达到最低值,仅为7.63×10^(-6);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高峰分别在4月底和10月初,分别为2.36×10^(-5)、2.036×10^(-5),6月底达到最低(1.1×10^(-5));退化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季节动态与矮嵩草草甸相似,最高值出现在4月底,为1.582×10^(-5),最低值出现在6月(5.57×10^(-6));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占土壤可溶性总氮的50.01%,土壤铵态氮占可溶性总氮的49.99%.土壤可溶性氨基酸态氮占土壤可溶性总氮的2 1.80%、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43.60%.与土壤无机氮比较,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可溶性氨基酸态氮库在高寒草甸土壤氮素中占有重要份额,这也是高寒植物可利用氮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张小静王文颖李文全赵明德王慧春周华坤刘攀王榛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高山菊芋开发利用研究述评
2014年
菊芋是菊科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风沙、抗旱、抗寒、繁殖能力强、管理粗放等特点;且其块茎富含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生态经济型植物。本文以生物质开发利用为中心,对菊芋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种植技术、化学组成以及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详细述评;同时对菊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康清马晓林刘攀王慧春
关键词:菊芋营养成分
氮循环及植物对氮素吸收特点被引量:8
2014年
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同时,氮又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生长发育最受限制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对氮素的选择和吸收利用均受其种类本身、生长环境、氮素形态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特点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康清马晓林徐隆华王慧春
关键词:生态系统氮吸收氮循环
高寒植物吸收土壤氮策略研究进展
2014年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约占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地的50%。深入研究该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和建设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对青藏高原本身、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植物吸收不同形态氮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马晓林康清徐隆华王慧春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氮素
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植物对土壤氮素利用的多元化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论文以藏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野外原位定量研究高寒藏嵩草草甸7个主要植物种对土壤有机氮(甘氨酸)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吸收,以证明不同植物对土壤氮素吸收的生态位分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寒藏嵩草草甸7种植物δ^15N天然丰度值为0.840%0~5.015%。,变异范围为4.175%。,地上组织氮浓度为14.38~23.31g·kg^-1;②从7种植物吸收土壤甘氨酸、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看,草地早熟禾偏好吸收土壤有机态氮,其体内氮的36%来源于土壤甘氨酸。冷地早熟禾和雅毛茛吸收土壤无机氮的能力最强,其体内氮的41%~43%来源于铵态氮。浴草偏好吸收土壤硝态氮,其体内氮的35%来自于硝态氮。③优势植物藏嵩草、华扁穗草和黑褐苔草对^15N-Gly、^15N-NO3和^15N-NH4^+的吸收均较低,仅为0.085~0.475μmol^15N·g^-1DW,表明这3种莎草科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甘氨酸和无机氮源。④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种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存在差异和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莎草科植物对土壤氮的利用较低,而早熟禾、浴草禾本科牧草及双子叶植物雅毛茛以土壤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作为氮源。
王文颖周华坤杨莉李锦萍汪新川
关键词:土壤氮素
稳定同位素^(15)N技术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应用展望
2016年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了解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强有力手段,在生态学的研究中应用广泛,稳定同位素^(15)N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生态系统氮素研究方面具有极为美好的应用前景,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综述了国内外稳定同位素^(15)N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发挥其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闫国苍王文颖康清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高寒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无机氮库动态变化被引量:15
2016年
以青海省高寒区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无机氮库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过程,确定牧草不同发育期土壤供氮能力,为研究高寒区人工牧草吸收土壤氮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同德暗栗钙土种植禾本科牧草第1 年土壤以硝态氮为主,占54%-59%,其次为可溶性有机氮,占22%-29%,铵态氮最低,仅占17%.1 年人工草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生长季延长逐渐增多,9 月最高;土壤硝态氮在6 月返青期最高,随生长季延长下降显著;土壤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返青期和枯黄期较高,生长旺盛期较低.(2)青海果洛州退化高寒草甸土种植禾本科牧草的人工草地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占优势,分别占49%和43%,铵态氮仅占8%.1 年人工草地随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升高,9 月最高;土壤硝态氮在7 月初期最高,随生长季延长显著下降;土壤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生长季初期(7 月)最高,随生长季延长而降低.表明高寒区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是植物可利用氮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仅次于硝态氮且远高于铵态氮.(3)与1 年人工草地相比较,同德单播禾本科牧草生长3 年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迅速下降,尤其是硝态氮含量下降近80%,其次铵态氮下降近67%,可溶性总氮下降近60%2.5 倍,仅可溶性有机氮下降不显著.说明单播模式下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养分下降是人工草地生产力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4)在1 年人工草地种植的不同牧草种类的土壤各类氮素均无显著差异;而在3 年草地,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播人工草地土壤表层硝态氮显著高于其他种单播人工草地,星星草和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单播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总氮显著高于其他种类人工草地.初步推断:种植不同牧草可对不同形态土壤氮素产生
王文颖李文全周华坤康清马晓玲刘攀王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