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6101)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绪录张军晓史华明肖志建林梵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沿岸
  • 6篇水域
  • 6篇珠江口
  • 4篇邻近水域
  • 2篇沿岸水域
  • 2篇有机物
  • 2篇生物利用率
  • 2篇颗粒有机物
  • 1篇氮形态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异养
  • 1篇溶解有机氮
  • 1篇牛尾
  • 1篇中碳
  • 1篇自养
  • 1篇降解
  • 1篇锋面
  • 1篇POM
  • 1篇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国家海洋局南...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李绪录
  • 5篇史华明
  • 5篇张军晓
  • 3篇肖志建
  • 3篇许春玲
  • 3篇林梵
  • 1篇蔡树群
  • 1篇周毅频
  • 1篇梁佩喜
  • 1篇石晓勇
  • 1篇彭鹏飞
  • 1篇郑舒
  • 1篇杨琴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人民珠江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总溶解磷的来源和时空分布被引量:7
2015年
依据2000∽2012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总溶解磷(TD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现场盐度和溶解无机磷(DIP)实测数据探讨TDP的组成和来源以及DIP和溶解有机磷(DOP)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22)和(0.05±0.02)mg/L.研究期间,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质量浓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不大,趋势平稳.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TD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且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24mg/L上升至0.33mg/L,而在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33mg/L下降至0.16mg/L.研究海区中的TD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53.9%,而深圳湾的均大于80%.TDP的赋存形态从河口的以DIP为主逐渐转变至近外海的以DOP为主,可能暗示磷从河口向海迁移期间,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DIP转化为DOP的速率大于DOP转化为DIP的速率.
张军晓李绪录肖志建
关键词:珠江口
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沉积物中碳、氮和磷的分布被引量:9
2017年
依据1998~2014年每年2个航次取得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包括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时空分布,并依据C: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TC、TOC、TN和TP含量在深圳湾中分别为(13200±3600)、(12200±3200)、(910±352)和(594±288)mg/kg,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分别为(12000±3900)、(8700±2300)、(601±259)和(334±119)mg/kg.1998~2014年研究海区沉积物中TC和TN含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TO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研究期间TP含量在深圳湾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呈上升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TOC:TN原子比分别约为17.7和19.5,研究期间均呈下降趋势.研究海区中表层沉积有机质(SOM)是陆生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在深圳湾中以水生源为主,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以陆生源为主.1998~2014年研究海区中表层SOM从以陆生源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水生源为主.
许春玲李绪录林梵
关键词:珠江口表层沉积物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中的溶解有机氮——其时空分布、来源和生物利用率被引量:4
2016年
依据2000~2014年每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有机氮(DON)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5d生物需氧量和颗粒有机物实测数据探讨DON的来源和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深圳湾中DON质量浓度为(0.45±0.45)mg/L,夏、冬季较高,春、秋季较低,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14年呈下降趋势;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ON质量浓度为(0.16±0.08)mg/L,季节变化小,研究期间总体上略呈上升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ON均呈现出保守并具有同源性.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深圳湾中DON陆源质量分数约为80%,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约为38%,显示深圳湾DON主要来自陆源,而珠江口东南沿岸主要来自海源.依实测数据和回归分析结果估算的深圳湾中平均DON生物利用率为14.8%,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为15.5%,与珠江口下段高盐区中实测溶解有机碳生物利用率相近.
李绪录许春玲林梵史华明张军晓
关键词:DON生物利用率珠江口
2000-2011年深圳湾及邻近水域颗粒有机物的来源和时空分布被引量:10
2014年
依据2000~2011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水域中颗粒有机物(POM)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和叶绿素a(Chl a)实测数据探讨POM的来源和滞留时间.结果表明深圳湾的POM质量浓度和陆源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2mg/L,79%,而伶仃洋东部沿岸的分别约为1.9mg/L,42%.深圳湾和伶仃洋东部沿岸中现存浮游植物颗粒有机物(PPOM):Chl a比率分别约为92,54g/g,由此估算的PPOM质量浓度分别为0.8,0.2mg/L左右.依据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累计海源POM估算的POM滞留时间在深圳湾中为1~5d,而在伶仃洋东部沿岸中约为10d.研究期间伶仃洋东部沿岸POM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略呈上升趋势,从1.7mg/L上升至2.0mg/L;深圳湾POM质量浓度在2000~2005年呈上升趋势,从3.0mg/L上升至5.5mg/L,在2006~2011年则呈下降趋势,从5.4mg/L下降至3.0mg/L.
赵明辉李绪录
关键词:颗粒有机物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溶解有机磷的分布和来源及其生物利用率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深圳湾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利用2000—2014年逐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深圳湾及珠江口东南沿岸水体中DOP(溶解有机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盐度、ρ(BOD5)、ρ(POM)(POM为颗粒有机物)实测数据,应用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和简单回归分析法,定量确定了DOP的来源和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深圳湾水体中ρ(DOP)为(0.073±0.077)mg/L,总体上丰水期(4—9月)低于枯水期(10月—翌年3月),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而2005—2014年呈下降趋势;珠江口东南沿岸水体中ρ(DOP)为(0.022±0.013)mg/L,夏季(7月)和冬季(1月)较高,春季(4月)和秋季(10月)较低,其年际变动略呈下降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水体中DOP均呈现为保守,具有同源性.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结果表明,深圳湾DOP主要来自陆源,而珠江口东南沿岸DOP主要来自海源.依据实测数据和回归分析结果估算,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水体中DOP生物利用率分别约为14.5%和15.5%,与珠江口下段高盐水体中的实测溶解有机碳生物利用率相近.研究显示,周边人为向海排放对深圳湾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
张军晓李绪录许春玲林梵史华明
关键词:DOP生物利用率珠江口
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总溶解氮的分布、组成和来源及氮形态的转化被引量:14
2014年
依据2000—2011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总溶解氮(TDN)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现场盐度、总凯氏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实测数据探讨TDN的组成和来源,以及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有机氮(DON)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深圳湾和伶仃洋东部沿岸的TDN质量浓度分别为(2.870±2.150)mg·L-1和(0.679±0.405)mg·L-1.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TDN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在伶仃洋东部沿岸,由于受到珠江径流量的制约,TDN质量浓度呈明显的年周期循环特征,6月达到最高,为1.103 mg·L-1左右,而12月最低,为0.420 mg·L-1左右.12年研究期间,伶仃洋东部沿岸TDN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略呈上升趋势,从0.560 mg·L-1上升至0.702 mg·L-1;深圳湾TDN质量浓度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2.140 mg·L-1上升至3.577 mg·L-1,2005—2011年则呈下降趋势,从3.266 mg·L-1下降至2.280 mg·L-1.研究海区中的TDN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伶仃洋东部沿岸TDN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68.5%,而深圳湾的均大于87.0%.DIN是TDN的主要赋存形态.在氮从河口向海迁移期间,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DIN转化为DON的速率大于DON转化为DIN的速率.
李绪录张军晓史华明周毅频肖志建梁佩喜
香港牛尾海中颗粒有机物的自养生产和异养降解
2019年
文章依据2000-2014年的月度监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牛尾海中颗粒有机物(POM)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应用回归分析,并结合叶绿素a实测数据探讨湾中POM滞留时间(TPOM)。应用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并结合盐度实测数据探讨湾中自养生产和异养降解过程产生的POM不平衡量(ΔPOM)。结果显示湾中POM质量浓度为(0.84±0.49)mg/L,底层高于表层,湾顶水域高于湾的主区;季节变化和年变化不大,湿季(4-9月)略高于干季(10月-翌年3月)。TPOM约为7 d,暗示湾中POM快速循环。ΔPOM约为0.2 mg/L,表明水交换把POM从湾中带入外海。牛尾海中异养降解POM总量约是自养生产POM总量的91%,表明湾中POM自养生产占优势。由此得出结论,牛尾海具有高自养生产能力,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异养降解能力,是大气CO2的汇。
彭鹏飞彭鹏飞李绪录杨琴
关键词:POM
珠江口冬季盐度锋面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利用ECOMSED模式研究珠江口冬季盐度锋面变化的动力机制。模式由风、潮汐和径流驱动,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通过分析动量和盐度输运方程表明,在动量方程中,风应力项、压强梯度力项和速度的时间导数项为主要项;而在盐度输运方程中,盐度的时间导数项、水平平流项和垂直混合项为主要项。余流在表层是向海方向,而底层则向陆方向,且强度较表层弱。通过增加大虎的径流量而保持其他3个站点的径流量不变时,锋面位置变化最为明显。南沙、冯马庙径流量的增大对珠江口盐度锋面的影响比较局部且程度相对较弱,而横门径流量的增大则对盐度锋面几乎没有影响。此外,风速越大或风向越偏北,则盐度等值线越往西侧移,盐度锋面也越向北移,风速与风向对盐度锋面影响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珠江口北部域。
郑舒蔡树群
关键词:锋面珠江口
2000—2012年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溶解无机磷的来源和时空分布被引量:5
2015年
依据2000—2012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无机磷(DI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S)和溶解无机氮实测数据探讨DIP的来源和氮:磷(N∶P)原子比.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IP质量浓度分别为(0.184±0.167)mg·L-1和(0.025±0.013)mg·L-1.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DI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在珠江口东南沿岸,由于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制约,DIP质量浓度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2000—2012年珠江口东南沿岸DI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上保持平稳;深圳湾DIP质量浓度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173 mg·L-1上升至0.236 mg·L-1,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221mg·L-1下降至0.120 mg·L-1;2000—2012年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N∶P原子比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31.8和41.5上升至44.9和60.1.研究海区中的DI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沿岸DI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63.0%,而深圳湾的都>87%.研究海区中N∶P原子比高达48.3±36.9,暗示磷是初级生产的潜在限制因子.
史华明李绪录石晓勇张军晓肖志建
关键词:DIP珠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