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2009I0025)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高爱国李超张延颇郭占荣赵冬梅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009年秋季闽江下游及闽江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2年
- 根据2009年11月在闽江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探讨了闽江下游及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chl-a含量分布呈闽江上游水域较低(平均值为3.17μg/dm3),南北两港最高,而后向闽江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樟溪发生水华,chl-a含量高达170μg/dm3,南港chl-a含量最高值为71.4μg/dm3,北港chl-a含量最高值为67.6μg/dm3.闽江北港高含量chl-a区内存在一个低pH、低含量DO区;而南港chl-a含量与盐度、PO4-P含量、DIN含量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pH、DO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马尾至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与盐度、pH、DO含量则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DIN含量、SiO3-Si含量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北港和南港的高含量chl-a区,分别与北岸福州市污水排放及南部大樟溪高含量chl-a的输入密切相关.
- 王键陈岚陈凯高爱国刘四光陈然王鑫煌黄智伟吴昊张钒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环境因子闽江下游
- 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水体中悬浮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重量法与浊度法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中的悬浮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物的调查得出:平水期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为5.67~493.8mg/L,平均为114.2mg/L,几乎所有的测站底层悬浮物含量高于表层。从上游向海方向,悬浮物呈增加趋势,高值区出现在琯头到英屿河段的底层,丰水期悬浮物含量为6.9~138.7mg/L,平均为29.7mg/L,呈中层>底层>表层的分布;同时,悬浮物浓度呈渐增之势,没出现悬浮物明显的富集。平水期温度、盐度、浊度断面资料显示,平水期上下层混合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河口区有盐楔存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位置与盐度2~5.5的区域相对应。根据悬浮物的物质来源、水动力环境的分布特征,在调查时段内可将闽江口最大浑浊带划归为"海源——潮致型"。
- 赵冬梅高爱国李超郭占荣张延颇
- 关键词:悬浮物最大浑浊带水动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