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00012)

作品数:24 被引量:490H指数:15
相关作者:廖文波胡玉佳陈功锡张宏达吴彦琼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吉首大学嘉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植物
  • 10篇区系
  • 9篇植物区
  • 9篇植物区系
  • 5篇种子植物
  • 5篇种子植物区系
  • 4篇区系特征
  • 4篇景观
  • 3篇植被
  • 3篇植物区系特征
  • 3篇种子植物区系...
  • 3篇蟛蜞菊
  • 3篇外来植物
  • 3篇南美蟛蜞菊
  • 3篇景观生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植被景观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
  • 4篇吉首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嘉应学院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深圳市城市管...
  • 1篇怀化师专

作者

  • 14篇廖文波
  • 6篇胡玉佳
  • 5篇陈功锡
  • 4篇张宏达
  • 3篇张宏意
  • 3篇王伯荪
  • 3篇敖成齐
  • 3篇吴彦琼
  • 2篇廖富林
  • 2篇朱杰英
  • 2篇刘蔚秋
  • 2篇汪永华
  • 2篇崔大方
  • 2篇陈月琴
  • 1篇应站明
  • 1篇黄玉源
  • 1篇敖成奇
  • 1篇胡志坚
  • 1篇颜幼平
  • 1篇李若英

传媒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广西植物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药材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系...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归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研究当归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实地调查了甘肃、四川、云南、湖北、青海和西藏林芝等当归产区,分析了各产区的自然环境和当归药材性状。结果:当归野生种质主要分布在西藏林芝、四川阿坝等地,而道地产区甘肃岷县和周边地区罕见。当归种质现已分化出"绿茎当归"和"紫茎当归"两个品质,但以"紫茎当归"为优势,"绿茎当归"少见。结论:当归的野生种质资源比较稀少,需要加强保护和开发;不同品质和不同产区当归的品质和抗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以便今后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开发。
张宏意罗连余意邱珏胡志坚廖文波
关键词:当归种质资源
华夏植物区系的地理联系及其作用与地位被引量:5
2000年
在简述华夏植物区系特征之后 ,根据最新资料补充论述了华夏植物区系与澳洲、非洲、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区系之间联系的一些例证 。
陈功锡朱杰英李爱民敖成齐廖文波
关键词:华夏植物区系
全文增补中
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自然定居植物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64种,隶属于30科59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菊科(7种)、豆科(5种).全部定居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9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3种,木本植物18种,藤本植物4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上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废弃地植物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单种斑块和小群落,这些小群落组成、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总体水平偏低.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猪屎豆Crotalaris mucronata、艾蒿Artemisia argyi等可在煤矿废弃地上成功定居,并成为这些植被中的优势种,可作为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的优先选用物种.群落存在着由草丛向灌草丛、灌木林演替的趋势;随着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废弃地的坡向和坡度也是影响植物定居的重要因子.
廖富林杨期和颜幼平胡玉佳罗颂伟
关键词:植被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煤矿废弃地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特性被引量:77
2004年
对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3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 CO2 固定能力 ,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 2 2 .1μm ol/ (m2 · s) ,高于裂叶牵牛 (17.2 μmol/ (m2 · s) )和五爪金龙 (18.6 μmol/ (m2 · s) ) ;(2 ) 3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与蒸腾速率相似 ,在中午前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3)暗呼吸速率曲线呈单峰型 ,在中午时出现高峰 ,暗呼吸速率大小次序为 :五爪金龙 >裂叶牵牛 >南美蟛蜞菊。(4 )南美蟛蜞菊的光饱和点为 15 31μm ol/ (m2· s) ,光补偿点为 2 0 .0 μmol/ (m2· s) ,而裂叶牵牛的光饱和点 114 6 μmol/ (m2· s) ,光补偿点39.3μmol/ (m2· s) ;五爪金龙的光饱和点 12 6 1μmol/ (m2· s) ,光补偿点 4 4 .1μm ol/ (m2· s) ,3种植物都表现为喜阳植物的特性 ,且对弱光条件的适应力也较强 ,其中尤以南美蟛蜞菊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最广 ,光量子利用效率较高 ,具有很强忍耐强光及适应阴生环境的能力。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生产力高。
吴彦琼胡玉佳
关键词:南美蟛蜞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的繁殖特性被引量:24
2005年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 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南美蟛蜞菊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依靠匍匐茎不断占领新的空间,节节生根并在节上产生新的植株。南美蟛蜞菊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其茎段的可塑性很大,扦插、压条试验显示,只要一个带有节的茎段就有成功发展扩大种群潜力,由此可见其潜在的入侵能力不可忽视。
吴彦琼胡玉佳陈江宁
关键词: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繁殖特性
海南新村海湾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被引量:19
2005年
针对当前海南岛泻湖陵水新村湾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采用当前最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以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100份调查问卷.调查了该区居民对恢复新村湾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居民对恢复新村湾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支付意愿,其最大支付意愿为56.87元,恢复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效益每年至少在3.25×10^6元以上。
汪永华胡玉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条件价值评估法海湾支付意愿支付卡
新疆木本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被引量:15
2001年
对新疆木本植物区系 37科、10 5属、4 36种进行区系地理学分析 ,探讨区系的来源和发展 ,结果表明 :(1)新疆木本植物区系种的区系成分是多元的 ,区系发生成分主要有安加拉成分、古北极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新疆本土成分和华夏成分 ;(2 )发生时间在各个地区是不同步的 ,除准噶尔外 ,新疆的荒漠区系起源较古老 ,于早第三纪时就已基本形成 ,而准噶尔荒漠则形成于第四纪 ;新疆的山地植物区系相对年轻 ,它们的区系形成均不早于第三纪 ;(3)整体上新疆现代木本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退却后得到繁衍的 ,自第三纪以来就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 ,在第四纪进一步旱化 ,并且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崔大方廖文波张宏达
关键词:木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海南五指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被引量:17
2002年
五指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1 77科、82 1属、1 882种 (含变种 )。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该区系是海南岛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热带性质强烈 ,其中热带亚洲和泛热带成分最占优势 ,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 2 6.78%和 2 6.40 % ;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 6个不同纬度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认为五指山区系与大陆区系联系紧密 ,本质上是华夏植物区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恬廖文波王伯荪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
海南岛吊罗山种子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20
2002年
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 ,约 1 8°5 0′N,1 0 9°5 0′E,为北热带地区 ,其种子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1 71科、846属、1 90 0种 (裸子植物 4科 5属 1 0种 ,被子植物 1 67科 841属 1 890种 )。区系分析表明 :(1 )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非世界属总数的 84.2 9% ) ;(2 )纯热带成分不形成区系和植被的表征 ,许多泛热带、热带种类已接近其分布北限 ;山地成分表现出热带、亚热带 -温带成分相互渗透的特点 ;(3 )该区系在海南岛整体区系中占重要位置 ,特有现象较突出 ,有海南岛地区特有属 4个 ,其它中国特有属 6个 ;吊罗山包括邻近的陵水县有 2 3 7个海南岛地区特有种 ,占全部 5 3 6个海南特有种 (变种 )的 44.2 2 % ;吊罗山特有种 5 2个 ,占海南全部特有种的 9.7% ,这表明该区系在海南森林区系中具重要意义。
丁坦廖文波金建华王伯荪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区系特征
南方红豆杉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广东、湖南、江西等三省的12个南方红豆杉自然居群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10个引物,获得RAPD谱带86条,多态性谱带占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居群间的遗传...
张宏意陈月琴廖文波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自然居群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