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29)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峰王子甲施仲衡李小红翟庆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行人
  • 2篇行人仿真
  • 2篇轨道交通
  • 2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地铁
  • 1篇地铁车站
  • 1篇动力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远期
  • 1篇站台
  • 1篇站台宽度
  • 1篇指标法
  • 1篇能耗
  • 1篇链接
  • 1篇基于AGEN...
  • 1篇仿真
  • 1篇仿真模型
  • 1篇分子
  • 1篇分子动力学
  • 1篇车厢

机构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陈峰
  • 4篇王子甲
  • 2篇施仲衡
  • 1篇方纪平
  • 1篇李小红
  • 1篇翟庆生

传媒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都市快轨交通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Agent的社会力模型实现及地铁通道行人仿真被引量:13
2013年
行人微观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地铁站等行人密集场所方案评价和疏散评估的主要研究手段.社会力模型从受力角度进行建模,可得到行人的运动状态和受力状态,不引入复杂的判断规则即能得到丰富的自组织现象.文中针对该模型存在的算法复杂度高和物理粒子运动盲目性的问题,引入分子动力学的Gear预测校正法和链接列表元胞算法,基于Agent感知-决策建模方法,构建了改进模型及其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框架.采用椭圆形的行人形体描述方法,标定了行人形体、运动及模型参数,设计了密度扫描转向、变作用强度及碰撞预测规避等行人Agent交互方法及算法,在VC++2008平台实现了改进模型并进行地铁站通道的单、双向仿真.结果显示链接列表元胞法可以明显减少仿真时间,模型可较好地实现自动渠化,与车站调研得到的通道客流密度-流量关系吻合.
王子甲陈峰施仲衡
关键词:行人仿真AGENT
社会力行人仿真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实现被引量:4
2014年
总结了社会力模型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基本原理.将分子动力学的Gear预测校正法应用到社会力仿真模型中,并根据柯朗条件确定了行人仿真显式方法的最小时间步长,引入了链接列表元胞(linked-listcell method)加速算法.最后设计了编程实现框架,采用VC++实现了上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再现了自动渠化等行人群自组织现象,仿真结果显示减速避让机制的加入可以得到更符合实际的效果,而链接列表元胞法可大幅缩减仿真时间.
陈峰翟庆生王子甲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仿真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内视觉广告合理设置研究
2014年
将视觉广告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内乘客密集的区域才能发挥其优势。通过分析得出:车厢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是决定乘客分布的主要因素。将车厢内的站立区域分为不同的设施服务区,对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线路设施服务区内乘客数的变化进行实地调研。运用非线性数值回归的统计分析理论,拟合北京地铁4号线和13号线乘客密度与各区域人数的关系曲线,得到乘客在车厢内的分布规律,为车厢内视觉广告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广告的合理位置和内容提出建议。
方纪平陈峰Taku Fujiyama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厢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中远期能耗预测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牵引能耗和车站能耗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和数据可得性,选择列车自重、客运量、电机类型、敷设方式、车站环控系统制式和季节因素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的预测模型。采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09年能耗数据对模型中的基础性指标进行标定,并用2010年北京地铁4号线的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调整方案,预测其中远期能耗。结果表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和2020年的能耗分别为19.96和27.49亿kW.h。
王子甲陈峰施仲衡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因素指标法
地铁车站站台宽度计算方法改进及仿真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目前设计手册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现场调研,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设计规范,提出了计入楼扶梯纵向对应宽度的改进站台乘降区宽度测算方法;并采用计算机行人仿真工具,分别根据原方法和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站台宽度建立了案例车站的实体环境,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两种方法设计的车站的行人密度分布、行人时间损失、站台集散时间等指标.指标对比显示,对站台集散能力起决定作用的是站台楼扶梯,采用改进的计算方法,站台宽度虽然有缩减,但是整体服务水平降低不大,改进的计算方法在满足站台安全舒适性的要求的同时可缩减车站规模.
王子甲陈峰李小红
关键词:城市交通行人仿真站台宽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