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3B21604)

作品数:8 被引量:240H指数:7
相关作者:周国辉许东林周凌云沈万宽邓海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省农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甘蔗
  • 2篇水稻
  • 2篇水稻黑条矮缩...
  • 2篇水稻黑条矮缩...
  • 2篇宿根
  • 2篇宿根矮化病
  • 2篇南方水稻
  • 2篇南方水稻黑条...
  • 2篇南方水稻黑条...
  • 2篇黑条矮缩病
  • 2篇黑条矮缩病毒
  • 2篇矮化
  • 2篇矮化病
  • 2篇矮缩病
  • 2篇PCR
  • 2篇PCR检测
  • 2篇病毒
  • 1篇多样性
  • 1篇遗传分化
  • 1篇玉米

机构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州甘蔗糖业...
  • 2篇海南省农业厅

作者

  • 9篇周国辉
  • 5篇许东林
  • 3篇周凌云
  • 2篇陈晓琴
  • 2篇邓海华
  • 2篇沈万宽
  • 2篇李俊光
  • 2篇温锦君
  • 1篇张曙光
  • 1篇林盘芳
  • 1篇刘清神
  • 1篇蔡艳清
  • 1篇纪春燕
  • 1篇李鹏
  • 1篇蔡德江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蚕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南方甘蔗病毒种类初步鉴定被引量:12
2006年
依据G enB ank中已报道的甘蔗主要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以采自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的甘蔗叶组织总RNA或总DNA抽提物为模板,采用一步法RT-PCR及PCR扩增,对预期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根据序列同一性判断测定样品是否含有预期病毒,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甘蔗已受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 osa ic v irus,SCM 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 osa ic v irus,S rM 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 llow leaf v irus,SCYLV)及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 ac illiform V irus,SCBV)的侵染,未发现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 osa ic v irus,SCSM V)及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 irus,SSV)。
周国辉许东林蔡艳清陈晓琴李俊光
关键词:PCR病毒检测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在华南地区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检验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的传毒特性。【方法】对华南地区多个甘蔗产区主要甘蔗品种黄叶病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采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CP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建立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检测技术,测定甘蔗绵蚜传毒寄主范围及传毒效率。【结果】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SCYLV的侵染,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大多数SCYL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传播SCYLV外,还可将病毒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但未能传至小麦和香蕉。【结论】SCYLV为近年自境外传入的甘蔗病毒病原,已在华南多个蔗区有分布,目前仅处于零星发生状态。首次证实甘蔗绵蚜是SCYLV传播媒介,能将病毒传至高粱、水稻和玉米等其它禾本科作物。SCYLV的潜在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
周国辉李俊光许东林沈万宽邓海华
关键词:甘蔗黄叶病毒甘蔗绵蚜传毒介体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以甘蔗茎组织总DNA为模板,以16S rRNA基因赖氏细菌属(L eif son ia)通用引物为第一轮引物、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 eif son ia xy li subsp.xy li,Lxx)亚种特异引物为第二轮引物建立了Lxx巢式PCR检测技术。根据已报道的Lxx巴西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G enB ank登录号AE 016822.1)设计了扩增致病相关基因片段的3个引物对,经多种组合进行了RCR检验,筛选出两个特异性好、灵敏高的引物对,建立了Lxx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克隆测序表明,PCR产物与巴西分离物基因组相应区段同一率为99%以上,从而证实了上述PCR技术的正确性。检测结果表明,广东样品的阳性率为90%,海南样品的阳性率为60%。
周凌云周国辉
关键词:甘蔗巢式PCR双重PCR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PCR检测及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根据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StuntingDisease,RSD)病原细菌(Leifsoniaxylisubsp.xyli,Lxx)16S-23SrDNA基因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方法;同时对PCR扩增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蔗区RSD病菌16S-23SrDNA基因间隔区核苷酸序列与巴西、澳大利亚及美国路易斯安娜州RSD株系基因组相应区段核苷酸同一率接近100%,病菌高度的同源。而与近缘的木质部赖氏杆菌狗牙根变种(Leifsoniaxylisubsp.Cynodontis,Lxc)和形态上相近的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基因组相应区段核苷酸同一率较低,存在明显的分化。
沈万宽周国辉邓海华周凌云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PCR
甘蔗种茎热水处理脱除宿根矮化病菌及其对再生苗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50℃2 h热水处理黑皮果蔗、黄皮果蔗和粤糖93-159双芽段种茎,结果表明:黑皮果蔗全部丧失出苗能力;黄皮果蔗出苗时间延迟,但最终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异;而粤糖93-159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均不受影响。两个品种的热处理再生苗生长早期株高和茎径均显著低于对照,但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这种差异逐渐缩小。采用高灵敏度的巢式PCR技术检测再生植株体内的宿根矮化病菌,在再生苗生长前期的120 d内所有经热处理植株均呈阴性,其后部分植株呈阳性,至播种200 d时,黄皮果蔗阳性率为50%,粤糖93-159阳性率为100%。试验还发现,种茎热水处理能增强再生植株中后期抗旱能力。本研究指出,虽然种茎热水处理能减少生长早期再生苗体内宿根矮化病菌含量但难以实现所有种茎完全脱菌,在进行脱菌效果评价时,要对生长中后期的再生苗进行检验;生产上采用该措施防病,要充分考虑不同品种耐热性能的差异。
周凌云纪春燕周国辉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热水处理
广州桑树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多样性初探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植原体16S-23SrDNA区段的通用引物对P1/P7和巢式引物对Rml6F2/Rml6R1,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桑树植原体巢式PCR检测技术。对广州的两个桑树品种资源圃中的部分桑树品种进行了植原体分子检测,结果在两个资源圃中均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对巢式PCR的扩增产物(16SrDNA片段)进行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出3种RFLP带型,暗示桑树植原体存在多样性。对所得植原体16Sr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其它植物植原体作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植原体的16SrDNA序列与其它植物病原植原体之间的同源性为83.3%-99.9%,并初步判断所检测到的桑树植原体属于16SrI组。
刘清神许东林林盘芳周国辉
关键词:桑树植原体RDNA分子检测多样性
斐济病毒属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鉴定及其对水稻和玉米的危害
2001年,我们在广东省阳西县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其症状类似于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致的水稻黑条矮缩病,但该地区无RBSDV传毒介体分布,而...
周国辉温锦君王强蔡德江李鹏张曙光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玉米基因组序列
文献传递
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被引量:155
2008年
近年在广东省和海南省部分地区新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生须根.病株韧皮部细胞内可观察到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直径为70~75nm的球状病毒粒体以及病毒基质和管状结构.从发病田块及其附近的玉米(Zea may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植株体内检测到病原病毒的存在.田间调查及室内传毒实验表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该病毒的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其电泳图谱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基本相同.采用接头单引物扩增法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两个片段(S9和S10)全长核苷酸序列,两者在核苷酸组成、末端序列及基因排列上均具斐济病毒特征,但与斐济病毒属已知种核苷酸同一率小于75%(S9)和80%(S10),基于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该病毒在斐济病毒属中处于相对独立的进化位置.结果表明,该病毒应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2组的一个新种,建议将其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李鹏许东林张曙光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呼肠孤病毒
侵染中国甘蔗和玉米的SCMV CP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揭示侵染中国甘蔗及玉米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mosaicvirus,SCMV)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品种培育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株叶组织总RNA抽提物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获得了华南地区SCMV26个甘蔗及玉米田间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部分相应序列,采用序列比对及分子系统进化树重建方法,对SCMVCP基因序列的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国SCMV可分为3个分子组群,各组群分别对应于各自来源的寄主,即杂种甘蔗(糖用甘蔗,Saccharuminterspecifichybrids)、玉米(Zeamays)和高贵甘蔗(果用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CP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不同组群之间为78%~84%,同一组群内部各分离物之间大于91%。在分子系统进化树中,这3个分子组群各自聚集成簇,前两个组群分别隶属于Alegria等(2003)建立的甘蔗组(sugarcanegroup,SCE组)和玉米组(maizegroup,MZ组),第3个组群为本研究首次发现,命名为高贵甘蔗组(noblesugarcanegroup,NSCE组)。侵染杂种甘蔗的SEC组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化,而侵染玉米和高贵甘蔗的MZ组和NSEC组则可对应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前者可分为华东华中亚组、西北西南亚组及华南亚组,后者至少包括华南亚组和浙江亚组。在玉米、杂种甘蔗及高贵甘蔗混栽区,不同作物上的SCMV可以通过蚜虫传播而交叉侵染,但各组群间依寄主种类存在相对隔离现象。本研究还发现中国华南地区,SCMV可自然侵染甘蔗近缘属杂草河八王(Narengasp.)和芒(Miscanthussp.)。【结论】在中国,SCMV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分化与寄主类型密切相关,可分为杂种甘蔗组、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其中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又可根据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在抗病品种的选育及病害综合防治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毒的这种分化现象。
周国辉许东林陈晓琴
关键词:甘蔗花叶病毒CP基因遗传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