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DJ016)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智陈和刘元元刘秋洁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1949~1976年:中国社会结构转换中的意识形态取向
- 2016年
- 1949-1976年,中国的社会发展经历改造、建设与“革命”之间和“继续革命”的几次语境转换.社会发展的语境转换,映照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从多样到单一、再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社会结构的转换与意识形态的取向相关联,一定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体系决定了党-政府-社会的关联状况、决定了党领导国家与社会的内容与形式.1949-1976年的意识形态历经扬抑过程:其前期旨在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新意识形态,造就新的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内核;后期则逐渐导入摇摆路径.
- 王智
-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中国共产党
- 协商民主视域中统一战线的历史与逻辑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历史任务。协商民主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以实现政治主体的普遍利益为最终目的。团结与民主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共同的话题,两者皆有整合利益和凝聚力量的内在功能,以协商民主视角梳理统一战线的历史演进路径,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逻辑解析研究,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和发展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胡均伟王智
- 关键词:协商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
- 协商民主视域中统一战线的历史与逻辑
- 2014年
-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历史任务。协商民主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以实现政治主体的普遍利益为最终目的。团结与民主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共同的话题,两者皆有整合利益和凝聚力量的内在功能。以协商民主视角梳理统一战线的历史演进路径,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逻辑解析研究,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和发展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胡均伟王智
- 关键词:协商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
- 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被引量:10
- 2017年
- 新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提供者,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力量的构成要素,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赖于新社会组织能力的提升。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现实困局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从现实行动逻辑来看,唯有在宏观国家治理层面做好党委领导、政府引导、法律范导的顶层设计,在中观社会协同层面推进新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资源对接,在微观组织自治层面重点加强新社会组织自身治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公信力与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正确理顺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王智杨莹莹
- 关键词:新社会组织社会治理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协商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 2014年
-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催生出特质独具的政党协商制度,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其在国家政权中领导者和执政党身份与地位的确立,中国政党协商制度经历复杂的历史演进,这种演进既印证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亦推动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成长和确立。以协商政治的视角解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关系,从其发生、顿挫、发展与实现的路径考察我国政党协商制度的历史进程,对于新时期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党关系和谐具有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 胡均伟王智
-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历史考察民主党派
- 习近平同志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作者认为,习近平同志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整治干部队伍、机制创新、打击腐败、严格治党、厉行节约等五个方面;并确立了问题导向、群众满意、全覆盖"零容忍"、依法治理等四个原则。
- 陈和王智
- 关键词:党的建设
- 市域社会治理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实践创新被引量:4
- 2020年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我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标志。为了有效推进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协商”原则被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完善群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协商民主实践中的“内容-办法-监督-绩效”为分析框架,对公述民评制度实践开展实证考察和过程分析发现,公述民评制度作为一种适合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已经在推进中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公述民评制度普遍面临着指令式治理惯性、程序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显著等方面的困境与难题,这既使得公述民评协商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和功效,也使其陷入制度化发展的困境。建议并提出完善协商主体参与机制、加强协商运行监督机制、强化协商内容引导机制、构建协商自利矫正机制等实践创新路径以优化公述民评制度,创新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潜在优势和效能。
- 陈和王智
- 关键词:协商民主制度化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党协商民主论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政党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当代中国的政党协商民主缘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以构建,并以政治协商会议为栽体,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指导方针。厘清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党协商民主应把握两点:一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是政党协商民主的政治核心;二是共存与监督是保持良性党际关系的基本方针。
- 王智胡均伟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 政治生态构建:新时代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协同互动
- 2019年
- 政治生态是新时代下党的建设的新表达,是一种复合型系统性概念。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配合,同向同时发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提出的新理论,是党的建设的创新之举。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协同,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逻辑,它们具有不同的运行机理,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实现两者的协同互动要构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同互动的政治生态、找准结合点,进一步推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充分结合。
- 陆巧玲
- 关键词:政治生态思想建党协同互动
- 政权组织体制视阀下中西协商民主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协商民主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发展和传播,使其越来越受到政治学界和政治活动家的重视。作为民主政治制度的新转向,协商民主制度具备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柔性协商特征,因此在中西不同的政权组织体制国家内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入探讨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与中国议行合一制度中的协商因素,对两者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对位分析和比较研究,有助于突显协商民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 刘秋洁刘元元胡均伟
- 关键词:协商民主人民主权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