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48)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韩茂莉李晶陈晓珊李昭孔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历史时期
  • 2篇地理
  • 2篇人口
  • 2篇清代
  • 2篇全新世
  • 2篇全新世中期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理空间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新唐书
  • 1篇新政
  • 1篇移民
  • 1篇油料
  • 1篇油料作物
  • 1篇运行方式
  • 1篇治边
  • 1篇治边政策
  • 1篇人口因素
  • 1篇社会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韩茂莉
  • 2篇李晶
  • 1篇陈晓珊
  • 1篇孔源
  • 1篇李昭

传媒

  • 3篇农业考古
  • 3篇历史地理
  • 1篇中国农史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江汉考古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民族论丛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空间分布及成因被引量:5
2018年
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后的干冷气候事件和环境恶化使西辽河流域及比邻地区的聚落向南移动集中并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和之后畜牧业对原始农业的取代。各文化的聚落均对河流依赖性较强,主要分布在距河6 km以内地区,6 km以外的聚落多分布在与河流地势上相连的沟谷缓坡且主要集中在老哈河、教来河至大凌河流域,水文分析表明这些沟谷很可能在暖湿期形成过支流或季节河。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400~700 m的平原丘陵交互区,分布海拔和地形因气候波动和经济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变化。
袁钰莹
关键词:聚落环境变化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中期
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治边政策的转型被引量:1
2016年
从清末新政到中华民国初期,黑龙江地方官员对呼伦贝尔的政策经历了一次不小的变化。当新政于清朝末年推行到呼伦贝尔时,地方官员推行的措施以除旧布新为主。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同样在这一地区,清末以来几乎消亡的八旗驻防制度,却与近代厅县行政体制重新共存。这种政治实践,体现了清末至民国初期,边疆开发模式在具体区域上的调整。
孔源
关键词:新政治边清末民初
近代山西乡村商业活动与农户交易力度
2016年
在传统农业生活的制约下,农户的商业活动内容与交易力度,均具有附属于农业生产的特征。买卖中农户以卖出为主导的交易意向,凭借携带农产品出行的能力,在将农户的经济状况做出区分的同时,也划出农户交易空间圈层。圈层无论远近,起点均在村落,乡村农户商业活动的核心始终没有离开植根的土地,这是依托于农业,依托于乡村,不同于晋商的商业活动。
韩茂莉
《新唐书·杨行密传》所记鲁阳五堰地理位置考证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梳理史料,考证地理,探讨了南陵县东北乡圩田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揭示了唐代青弋江支河水道的变迁过程,指出方志对鲁阳五堰误解陈陈相因的客观原因,辨明了《新唐书》中鲁阳五堰的地理位置。
李昭
历史时期油料作物的传播与嬗替被引量:16
2016年
中国油料作物传播与嬗替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西汉中期芝麻传入,在南北方均成为主流油料作物;第二阶段自元代越冬型油菜传入,逐渐在南方取代了芝麻的地位,形成北方芝麻、南方油菜的分布形势;第三个阶段自19世纪、20世纪初西方榨油机传入,大豆、花生等大籽粒果实进入主流油料作物的同时,在北方进一步占据芝麻的种植空间。油料作物经历三次传播与嬗替在完成自身更新的同时,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影响农业地理的基本格局。
韩茂莉
关键词:历史时期油料作物
新石器时代两湖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研究
2017年
新石器时代两湖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人们,渔猎采集是主要的谋生手段,因此对生存环境的选择也以低山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对环境认识的逐渐深刻,稻作农业成为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来源。这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也突破了低山丘陵的限制,逐渐进入适合农业生产的平原地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气候、水文等环境要素的波动也在时刻影响着各时期的人类活动。
罗靖波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北宋农田水利法推行中的区域差异现象——以南阳盆地的水利事业与河北移民为线索被引量:3
2014年
在北宋农田水利法推行时期,各地因区域经济状况与社会特点不同,地方政府决策与实施情况不同,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效也有很大差异。经济发达的两浙路由于利益关系复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以进行;南阳盆地的水利建设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移民政策收效显著,但河北路作为移民的主要迁出地,区域发展和国防建设却受到了一定影响。
陈晓珊
关键词:北宋南阳盆地移民
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角度叙述海南环境变迁——张朔人等《海南人口与生态问题历史研究》述评
2019年
自美国学者纳什(Nash)1970年首次提出“环境史”一词并发表《美国环境史: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后,西方多国学者将环境史研究引入历史学科之中。目前,环境史研究是国内外学界,尤其是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环境史”研究进入我国始于20世纪末,并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有幸拜读了海南大学张朔人教授新著《海南人口与生态问题历史研究》一书(以下简称“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读后深感这是一部学术视野开阔、反思富有深度、思路明晰、观点独特、论证严谨的学术专著。全书紧扣历史时期海南地区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精细而又生动的历史事实,为我们再现了历史时期海南环境变迁的基本规律与人类社会生活场景,也为区域性环境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崔思朋
关键词:历史研究生态问题环境变迁相互作用人口
1949年的北平粮食市场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2014年
粮食是人每日都无法缺少的重要生活物资,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民国时期的北平作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近150万几乎不从事任何农业生产的人口,是一个典型的粮食消费性城市。全城市民每日口粮需求数量巨大,完全依赖周边产粮区的供给来满足。在城市内部则存在一个完整而稳定的粮食市场以完成粮食的分销过程,这一市场是商业系统中维系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方式甚至对整个城市的商业地理格局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针对北平粮食市场展开研究。
袁薇薇
关键词:运行方式产粮区消费性
论历史时期丝、麻地理分布与生产重心被引量:2
2016年
地理分布与生产重心涵盖不同的空间,前者广阔,后者集中。地理分布涉及环境允许某种农作物生存的所有空间,生产重心则与产品加工地相关,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撑,却局限在有限的空间。棉传入中国之前,数千年内麻类作物的地理分布与生产重心均没有本质性的变化,桑蚕、丝制品则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走过了自西向东的推进,再转移至江南,并在空间变动中,经历与经济重心的合、离、再重合的变化。
韩茂莉
关键词:历史时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