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年科技基金(QN1221)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俞娟方钊朱军武小雷李林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篇电解
  • 1篇电解过程
  • 1篇阴极
  • 1篇迁移
  • 1篇铝电解
  • 1篇铝电解过程
  • 1篇金属
  • 1篇碱金属
  • 1篇插层

机构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篇李林波
  • 1篇武小雷
  • 1篇朱军
  • 1篇方钊
  • 1篇俞娟

传媒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铝电解过程中碱金属的电化学插层及渗透迁移行为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改进型阴极电解膨胀率测试仪,结合电解后试样剖面元素线扫描和面扫描(SEM)的结果,研究电解过程中碱金属K、Na在TiB2-C复合阴极中的渗透迁移行为;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K、Na的电极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解过程中,碱金属K、Na均渗透进入了阴极内部,K在阴极中的扩散系数及所引起的最大阴极电解膨胀率分别为2.86×10?5 cm2/s和1.35%,均高于Na的,说明K的渗透力强于Na的。碱金属K、Na在TiB2-C复合阴极中表现出了相似的渗透迁移路径,碱金属K、Na首先随电解质一同渗透进入阴极的孔隙当中,随后又渗透进入粘结剂结焦碳中,随着电解的进行,最终渗透进入阴极碳质骨料中,但K、Na不会渗透进入TiB2颗粒中。渗透进入粘结剂和碳质骨料中的K、Na均会引起阴极的电解膨胀,并随阴极中碱金属浓度的饱和而达到平衡。而对碱金属K、Na电极行为的研究表明:电解过程中,K、Na会在阴极表面共同析出,但在阳极过程中,与Na相比,C-K插层化合物所表现出的氧化电势更正,C-K插层化合物的稳定性更高,插入石墨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的K很难脱出,其对阴极的破坏力较Na的更强。
方钊武小雷俞娟李林波朱军
关键词:铝电解阴极碱金属迁移插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