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B110)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廷国李斌李晶朱坤坤杨春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池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树脂
  • 2篇热分解
  • 2篇吸水
  • 2篇接枝
  • 2篇接枝共聚
  • 2篇壳聚糖
  • 2篇共聚
  • 2篇高吸水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色谱
  • 1篇水溶性壳聚糖
  • 1篇水性
  • 1篇水性树脂
  • 1篇热稳定

机构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池州学院

作者

  • 5篇李斌
  • 5篇刘廷国
  • 1篇朱坤坤
  • 1篇伍光辉
  • 1篇李晶
  • 1篇吴小说
  • 1篇叶洋
  • 1篇杨春娇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波辅助合成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被引量:5
2012年
在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DS)的引发下,用微波辐照使丙烯酸在壳聚糖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适度交联,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利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定性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在壳聚糖的分子链上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吸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合成产物的吸水倍率为815.0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72.2g/g,吸人工尿液倍率为67.5g/g。在微波作用下产物合成速率是传统方法的数十倍,吸液性能明显高于后者,且操作条件容易控制,后处理步骤明显简化,无污染,是一种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
刘廷国叶洋吴小说伍光辉杨春娇李斌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接枝共聚壳聚糖微波辐照
天然水溶性甲壳素溶液的性质
2012年
利用冻融循环处理结合均相脱乙酰制备了天然水溶性甲壳素(WSC)。在3种不同溶剂中,紫外光谱差异不大。脱乙酰度一定时,水溶性甲壳素样品的水溶液在208 nm^212 nm的吸光度A与波长λ呈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对应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初步建立了1种用紫外多波长回归测定WSC水溶性的方法。圆二色谱显示,在稀酸溶液中水溶性样品比脱乙酰度相当的非水溶性样品分子链更加伸展。冻融循环和均相脱乙酰打破了分子间强氢键相互作用,使WSC的空间结构更为舒展,较少呈现螺旋结构,更易溶于水中。
刘廷国李斌
关键词:冻融循环紫外光谱圆二色谱
均相条件下甲壳素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冻融循环处理破坏甲壳素致密的晶体结构和氢键相互作用,使甲壳素溶解在8 wt%NaOH/4wt%urea水溶液中,制备了碱-甲壳素均相溶液.采用静态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均相条件下制备了甲壳素接枝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丙烯酸、NaOH、MBA和APS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吸水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树脂的最大吸蒸馏水、自来水、生理盐水和人工尿液倍率分别可达1251,455,84和77 g.g-1.采用FTIR和XRD对合成的树脂进行初步结构表征,证明反应过程中甲壳素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而不是甲壳素与聚丙烯酸钠的简单物理共混.
刘廷国李斌朱坤坤李晶
关键词:甲壳素接枝共聚
天然水溶性甲壳素的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研究了利用冻融循环制备的天然水溶性甲壳素(WSC)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lnA分别为(194.31±1.56)kJ/mol和(37.90±0.36)min-1。采用Achar微分法判定该物质的热分解最概然机理函数为f(α)=3(1-α)2/3,属几何形态收缩(球形对称)机理。热处理样品残渣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WSC热分解过程与壳聚糖一样,最先发生的是糖链的解聚,即C-O-C键的断裂。
刘廷国李斌
关键词:热分解动力学
水溶性壳聚糖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研究了商品水溶性壳聚糖(盐酸盐)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主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高分子盐的分解,其次是高分子链的解聚合,两个阶段的反应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lnA值分别为173.99±2.63,128.97±1.87kJ.mol-1和35.28±0.62,24.69±0.44min-1.利用Achar微分法判定该物质两个阶段的热分解最概然机理函数相同,为f(α)=1-α,该模型属于每个颗粒上只有一个核心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刘廷国李斌
关键词:水溶性壳聚糖热分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