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64)

作品数:17 被引量:171H指数:6
相关作者:薛熙明钟赛香董亮胡鹏毛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移民
  • 4篇旅游
  • 3篇灾后
  • 3篇社会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移民
  • 3篇文化
  • 2篇灾后重建
  • 2篇人文
  • 2篇社会适应
  • 2篇民族
  • 2篇互动
  • 2篇家庭
  • 1篇地方感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调适
  • 1篇东道主

机构

  • 16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云南广播电视...
  • 1篇伦敦大学皇家...

作者

  • 12篇薛熙明
  • 3篇钟赛香
  • 3篇董亮
  • 2篇胡鹏
  • 1篇马创
  • 1篇朱竑
  • 1篇王俊鸿
  • 1篇李海林
  • 1篇赵晓宁
  • 1篇曲波
  • 1篇朱佩娟
  • 1篇游细斌
  • 1篇郑诗琳
  • 1篇郭颖
  • 1篇袁甜
  • 1篇毛鹏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2篇旅游学刊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农村经济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当代职业教育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居民地方感的灾后重建区旅游城镇化建设研究——以彭州市白鹿镇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旅游城镇化被视为一条将产业更新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方感理论为基础,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彭州白鹿镇灾后重建区旅游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白鹿镇景观城镇化情况良好,人口城镇化较低,对地域城镇化及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的感知则在不同居住区域和住居重建模式的居民间出现了差异。居民感知差异主要受到白鹿镇所处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居民与外来人口比例、居民住所与旅游核心区的距离、居民灾后重建住房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对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外部导向性、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均衡、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薛熙明赵俊娴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灾后重建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模式研究——以格尔木曲麻莱昆仑民族文化村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关系到生态移民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董亮
关键词:生态移民社会适应
基于合理权重赋值方法选择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以JCR中70种人文地理期刊为例被引量:37
2015年
针对地理学多因素综合评价中较少探讨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选择,以及少有研究涉及人文地理期刊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本文设计了基于合理权重赋值方法选择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科学网数据库内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分类为人文地理类的70种人文地理期刊的综合评价。该模型针对7种指标权重客观赋值方法,采用"异同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在不同参数设置下和聚类与否情况下的权重值、评价值和评价序的变化特征与分布规律,并依据该变化特征与分布规律,实现了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和最优选择。应用该模型对JCR中70种人文地理期刊进行排序分等,其中排名第一的"全球环境变化和政策"等14种期刊为位列第一等分的高影响力期刊。本研究完善了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也丰富了对人文地理期刊的认知。
钟赛香胡鹏薛熙明杨硕朱佩娟
关键词:学术期刊评价
生态移民地区远程教育与职业培训互动研究——以青海省格尔木市一个生态移民村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职业培训是关系到生态移民群众的生计转型和移民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移民职业培训现状的分析,从影响移民群众转产就业能力提高的外部因素出发,讨论了制约移民职业培训效果发挥的原因,从条件、障碍、方法和目标等多个方面讨论了在远程教育支持下开展职业培训以提高移民群众转产、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拓展远程培训教育模式、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优化培训方式和健全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董亮
关键词:生态移民远程教育生计转型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蜀道(四川段)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蜀道作为"秦蜀古道"的专有名词,是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厚的语汇。蜀道跨越川陕甘三省,四川境内的蜀道,因线路上遗存分布密集、类型多样、文化价值高等原因,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文化线路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新类型和新理念,可以借助这一视角为蜀道(四川段)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即构建蜀道(四川段)文化线路遗产谱系,梳理线路的遗产特征及价值,重视蜀道形成及演变的背景环境,并以"真实性"和"完整性"标准作为研究依据,推动蜀道(四川段)文化线路的有效展示,为未来联合陕甘两省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基础。
赵晓宁郭颖
关键词:文化线路文化遗产世界遗产
灾后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社区农业优化研究——基于桃坪羌寨的案例
2017年
既有研究表明,旅游对民族社区居民农业生计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四川理县桃坪羌寨的实地调查,就"5·12"灾后社区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灾后旅游发展中,桃坪羌寨居民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收入占比虽有所下降,但水果种植为当地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复兴。在对桃坪羌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优化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灾后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薛熙明黎君谢雪莲
关键词:民族社区
长江上游生态移民社会适应路径探索--以一个生态移民村的文化和职业培训工作为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了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董亮王俊鸿
关键词:生态移民社会适应
从《地理学报》看中国地理学研究的特点与趋势——基于文献计量方法被引量:60
2014年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成长趋势、关键词、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等不同侧面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至2013年3月中旬刊载的4420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地理学三分法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主要分支研究以及地理总论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代表中国地理学界最高学术水平的《地理学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地理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2《地理学报》年发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波动起伏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相关;3《地理学报》虽为综合性期刊,但自然地理研究一直占绝大多数;4《地理学报》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老学者居多,需要进一步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5《地理学报》具有较强集聚效应,中国地理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具有明显区域性。
钟赛香曲波苏香燕毛鹏游细斌
关键词:知识生产
百年SSCI看国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基于73种人文地理类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31
2015年
从文献总量、文献类型、成长趋势、关键词、作者、国家与机构等方面,对1900-2012年SSCI收录的73种人文地理期刊的144719条文献记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包括:构建作者评价指标体系以分析作者对人文地理研究的学术贡献,利用网络图分析各阶段作者、国家与机构之间合作的网络关系等。研究表明:1百年来,人文地理发文量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占SSCI发文总量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2英美一直引领全球人文地理研究及其发展;3人文地理学有明显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地方性、迁移、性别、旅游、规划等,研究注重地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GIS和R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采借;研究热点区域集中在英、美两国,尤以其特大城市为重点,中国的部分城市近十年来也受到较多关注;4人文地理学作者分布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并形成了以Johnston R J、Thrift N、Sayer A、Jackson P、Harvey D等为中心的学术高产核心作者群。本研究对揭示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有较好的参考借鉴。
钟赛香袁甜苏香燕胡鹏薛熙明
关键词:SSCI人文地理网络分析
灾后异地移民“家”的空间变迁、认同及调适——基于对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某移民村寨的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家是人类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单元。相关研究多将"家"视为一个整体,缺乏类型化和结构化的视角。通过对"5·12"地震后一个羌族移民村落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迁居后其"家"的居住空间、经济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情感空间形态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居民对四个层面的"家"的空间产生了差异化的认同。其中,居住空间的认同度最高,社会交往空间次之,情感空间分歧较大,而经济空间则难以获得居民的认同。进而,居民们或采取基于"家"的开放性的空间流动策略,或遵从于根植性的固着地方策略,以日常实践来进行"家"的空间调适。研究表明,应将"家"的空间视为一个具有多重指向的综合系统,并在特定的地方情境中进行相关讨论。
薛熙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