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俄科技合作项目(2007DFR90050)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夏四清丁西明赵建夫童浩宁雪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俄科技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超滤
  • 2篇絮凝
  • 2篇絮凝剂
  • 2篇生物絮凝
  • 2篇生物絮凝剂
  • 2篇中试
  • 2篇中试研究
  • 2篇微生物絮凝
  • 2篇微生物絮凝剂
  • 2篇高效微生物
  • 2篇反渗透
  • 2篇RDNA
  • 1篇絮凝剂产生菌
  • 1篇絮凝率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溶藻细菌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1篇门捷列夫化工...

作者

  • 6篇夏四清
  • 3篇赵建夫
  • 3篇童浩
  • 3篇丁西明
  • 2篇常玉广
  • 2篇王荣昌
  • 2篇宁雪
  • 2篇张亚雷
  • 1篇阮星
  • 1篇徐胜男
  • 1篇傅以钢
  • 1篇郭冀峰
  • 1篇李继香
  • 1篇库兹涅佐夫

传媒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5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TJ-3的絮凝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TJ-3,经生理生化试验检测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16S rDNA测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表明,TJ-3的生长稳定期较长,所产微生物絮凝剂(MBF)的稳定性良好。TJ-3产MBF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8.2%。絮凝活性分布实验结果表明,TJ-3所产MBF的活性物质大部分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处理100mL高岭土悬液,pH值8.5、1%(质量分数)CaCl2溶液投加量3.5mL、菌液投加量1.5mL时,絮凝效果最佳。
宁雪常玉广丁西明夏四清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率RDNA
枯草芽孢杆菌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TJHJ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电镜扫描、16S rDNA相似性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考察了pH、Ca2+投量和发酵菌液量对该产絮菌絮凝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当pH值为8.5、1%的CaCl2加入量为3.5 mL和菌液加入量为2 mL时,TJHJ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97%;在培养了36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培养54 h后进入内源代谢期。
夏四清丁西明常玉广宁雪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枯草芽孢杆菌RDNA
溶藻系统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从藻类消退期的河流中取水样,分别加入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人工湖泊中的两种混合野生藻及氧化塘中的野生藻,平行培养1周,考察水样中的溶藻细菌对这些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上述水样中的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9%、95.41%、94.50%、89.19%、92.67%和95.63%。采用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初步研究了加入不同藻类水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加入藻类的水样与原始水样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加入不同藻类的水样之间的相似度较高。溶藻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包括未培养的细菌类、Bacillus sp.、Bacillus cere-us、Stenotrophomonas sp.等。
丁西明傅以钢夏四清赵建夫库兹涅佐夫
关键词:溶藻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膜分离技术处理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水环境中分布广泛,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危害巨大。综述了不同膜分离工艺,如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去除EDCs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去除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论述了膜联合分离技术处理EDCs的优势以及改性膜材料用于去除EDCs物质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膜技术去除EDCs的应用前景。
童浩王荣昌夏四清张亚雷赵建夫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混凝—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MBR出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建立了以混凝—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MBR出水的研究设备。研究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分离有机污染物和脱盐效果,对TOC、电导率、CODMn、UV254、浊度、总碱度、总硬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95%、98.94%、90.69%、99.83%、93.41%、89.21%、97.94%。产水电导率≤10μS/cm,可满足部分行业的纯水使用要求。同时,在线投加7mg/LFeCl3和0.35mg/L聚丙烯酰胺(PAM)时,超滤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82%、20.5%、32.2%,跨膜压差增长趋势减缓,膜污染速率降低,节约了清洗膜的药剂,延长了超滤膜使用寿命,对反渗透膜也具有保护作用。
夏四清童浩李继香徐胜男郭冀峰阮星
关键词:超滤反渗透跨膜压差
管道混凝/超滤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管道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考察了其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eC l3的混凝效果优于PAC的;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随混凝剂FeC l3的投量及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最佳工况:膜通量为64L/(m2.h)、混凝剂FeC l3投量为7 mg/L、混凝时间为100 s,此时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4.1%、28.6%和52.4%。
童浩王荣昌夏四清张亚雷赵建夫
关键词:超滤深度处理回用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