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01)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鲍宝龙李慧李乐康刘小玉何欣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牙鲆
  • 4篇变态
  • 3篇整体原位杂交
  • 2篇胚后发育
  • 1篇雄鱼
  • 1篇眼睛发育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原基
  • 1篇体色
  • 1篇体色异常
  • 1篇脱碘酶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鲽鱼
  • 1篇酶基因
  • 1篇基因
  • 1篇冠状
  • 1篇发育观察

机构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7篇鲍宝龙
  • 1篇龚小玲
  • 1篇刘志伟
  • 1篇李慧
  • 1篇盖军伟
  • 1篇陈洁
  • 1篇贾磊
  • 1篇李乐康
  • 1篇韦芬
  • 1篇何欣慰
  • 1篇刘小玉

传媒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牙鲆变态发育过程中epigen基因的空间表达分布被引量:4
2012年
细胞分裂在鲽形目鱼类变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pigen作为表皮分裂原,通过激活MAPK通道来调控有丝分裂。以前的研究利用定量PCR表明,epigen在变态前期表达量升高,而变态后期表达量下降,表明其与变态发育相关。为了进一步调查epigen与牙鲆变态发育的关系,利用RNA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epigen在变态期牙鲆体内的空间表达分布,发现在变态期的各个阶段,epigen基因表达分布均比较广泛,表皮、鳃、肝脏、肠道、鳍条、支鳍骨、肌节等组织都有表达,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早期(E期)信号较强,而在变态高峰期(F期和G期)和变态后期(H期)信号逐渐变弱。Epigen空间表达分布模式提示,其作为表皮分裂原,可能广泛参与牙鲆变态发育早期事件,尤其可能与肝脏、肠道、支鳍骨和鳍条的发育有关。
李乐康鲍宝龙
关键词:牙鲆变态EPIGEN整体原位杂交
牙鲆胚后发育阶段HDAC1基因的空间表达被引量:5
2014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和抑制特异性转录因子活性来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鉴于HDACs在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HDAC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调查了其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阶段的空间表达。牙鲆HDAC1全长cDNA序列为2 540 bp,包含长度为126 bp的5'UTR,1 470 bp的ORF和944 bp的3'UTR。HDAC1基因在牙鲆变态前以及变态阶段均有表达,这和蝌蚪中仅在变态前表达的现象不同。HDAC1在冠状幼鳍上的表达是随着幼鳍原基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强的,直至冠状幼鳍分化成形后,基因表达减弱;随着牙鲆仔鱼肠道的变粗变短,HDAC1在肠壁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孵化后第16天(16DAH)开始减弱并最终消失;鳍褶中HDAC1在9DAH开始表达,18DAH时主要在鳍褶基部表达,进入变态阶段,HDAC1可见在支鳍骨上表达,在变态高峰期表达最为强烈。在整个变态发育期HDAC1在鳃上均表达,变态开始后表达逐渐增强,而到变态后期表达减弱。牙鲆变态前及变态阶段的HDAC1基因表达模式表明,HDAC1参与了牙鲆冠状幼鳍、鳍条、肠道等多种器官的发育调控以及变态阶段眼睛移动的过程。
李慧徐义平鲍宝龙
关键词:牙鲆变态
牙鲆胚胎阶段pax6、tbx3和rx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在眼睛发育过程中,Paired Box 6(pax6)和T-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3(tbx3)界定了视网膜发生区域,Retinal Homeobox Protein 1(rx1)确定了视杯的形成范围。本研究调查了pax6、tbx3和rx1基因是否在左右眼睛发生区域的表达范围存在差异。荧光定量PCR显示,牙鲆pax6、tbx3和rx1基因从受精后20 h开始表达。RNA整体原位杂交检测发现pax6基因在牙鲆胚胎左右眼睛发生区域表达,左侧表达范围较右侧略大,同时pax6在前脑以及神经管处也有表达;tbx3和rx1基因在牙鲆胚胎左右眼睛发生区域表达,左右侧表达范围无明显可见差异。提示我们,胚胎阶段眼睛发育过程中pax6在左右视网膜的表达范围存在的差异,是否可能导致牙鲆仔、稚鱼左右眼眶上和眶下成纤维细胞前体数量上存在差异,并最终导致变态阶段甲状腺激素诱导下的眼睛移动?
陈洁鲍宝龙
关键词:牙鲆眼睛发育PAX6基因
细锯脂鲤背鳍和脂鳍的发育观察和转录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观察了细锯脂鲤脂鳍和背鳍形态和骨骼发育,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脂鳍、背鳍原基和背鳍共3个组织的转录组,发现细锯脂鲤背鳍原基28 DAH(Day After Hatch,DAH)出现,30 DAH仔鱼背鳍鳍条已出现分化,35 DAH背鳍鳍条已硬骨化,脂鳍在32 DAH开始出现。背鳍原基、背鳍和脂鳍这3个组织共同表达基因有14 115条,分别占背鳍原基转录组的84.01%、背鳍的83.19%、脂鳍的84.14%,提示脂鳍发育的主要调控机制与背鳍发育较为相似。相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方面,相比脂鳍,背鳍原基和背鳍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要更为相似。发现有些与鳍发育相关的基因在背鳍和脂鳍转录组中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脂鳍发育奠定了基础。
刘小玉刘志伟鲍宝龙
关键词:背鳍转录组
鲆鲽鱼类发育异常的机制解析和防控技术建立
2022年
鲆鲽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牙鲆、半滑舌鳎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白化、黑化等体色发育异常问题,严重影响鲆鲽鱼类的销售价格和市场销量,长期制约着鲆鲽类健康养殖持续发展。同时,半滑舌鳎养殖过程中性腺发育异常导致的大量伪雄鱼,生长缓慢,导致养殖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半滑舌鳎养殖业的发展。针对鲆鲽鱼类体色异常和半滑舌鳎伪雄鱼的频发,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阐释了鲆鲽鱼类体色异常的机制,发现了半滑舌鳎伪雄鱼发生的分子基础,建立了完善的防控技术并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鲍宝龙张博贾磊龚小玲赵娜
关键词:牙鲆半滑舌鳎体色异常
牙鲆ras-2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和变态时期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Ras主要参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调控细胞分裂的信号通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获得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ras-2基因全长2 384 bp cDNA序列,该序列编码187个氨基酸,含有switchⅠ、switchⅡ、P-loop、CAAX box等Ras家族的结构特征,与川鲽(Platichthys flesus)ras-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6.3%)。定量RT-PCR检测显示ras-2基因在牙鲆成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鳃、肠、肌肉、鳍条和皮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鳍条表达量最高,肌肉的表达量最低;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初相对表达量较高,随着变态进行,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牙鲆变态阶段的RNA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s-2基因主要在鳍条、眼眶周围、颌、鳃、鼻孔、侧线等部位的表皮组织中表达,变态前在鳍褶和体侧线表达信号最强,变态阶段E期的信号稍微减弱,主要分布在支鳍骨和鳃,变态高峰期(F期和G期)信号主要集中在支鳍骨、鳃和颌,H期表达信号主要集中在鳃和支鳍骨。ras-2基因表达式型表明其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的方式,参与牙鲆变态过程中眼睛移动、冠状幼鳍发育、侧线发育等多种器官的发育调控。
韦芬何欣慰鲍宝龙
关键词:牙鲆变态荧光定量PCR
牙鲆胚后发育过程中Ⅰ型脱碘酶基因的原位表达谱
2014年
甲状腺激素T3在鱼类胚后发育与变态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T4通过Ⅰ型甲状腺氨酸脱碘酶(Dio1)生成T3,因此,调查Dio1基因在胚后发育包括变态发育过程中原位表达谱,有助于理解T3在胚后发育中的具体作用。利用RNA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发现Dio1主要在牙鲆肠道、鳃、肝、肌肉、鳍、眼睛周围等器官和组织表达,鳃、肠道、奇鳍中的Dio1原位表达谱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在生骨肌细胞向鳍褶中迁移、臀鳍和背鳍(包括冠状幼鳍)的鳍条和支鳍骨的发生过程中,Dio1可能通过影响这些组织器官的T3水平而发挥重要作用。
盖军伟鲍宝龙
关键词:牙鲆变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