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630071)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长文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被引量:9
- 2014年
-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期,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繁荣社会生活、参与公共管理、发展公益事业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成为理论界及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分析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的含义,归纳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其能力建设的实现途径,对于更好地推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李长文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 我国社会组织人才职业化成长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被引量:2
- 2016年
- 社会组织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化程度关系到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人才职业化发展存在很多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相比,社会组织专门人才严重匮乏;社会组织人才职业化发展相关配套制度严重滞后;社会组织人才专业性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相比较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缺乏就业吸引力。本研究对社会组织人才职业化成长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进行专门研究和系统分析,探索有助于根本解决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和制度构建。
- 李长文
- 关键词:社会组织职业化
- 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0
- 2013年
-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相关活动开始陆续开展。政府、教育机构及专业培训机构(支持型非营利组织)是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活动开展的主要主体。以与非营利组织发展高度密不可分的相关重大事件及重大变革为参考节点,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先后走过了起步,本土化,规范化,不断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四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表现出与时代背景高度吻合的时代特征。对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进行客观考量、分析是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研究的核心内容。
- 李长文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