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C01A10)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蒋忠诚覃星铭沈利娜梁铭忠邓新辉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表层岩溶带生态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以弄拉兰电堂泉域为例被引量:4
- 2010年
- 表层岩溶带及其植被、土壤构成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本文系统分析了兰电堂泉域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样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土壤水到岩溶泉水的水文过程中,电导率、暂时硬度、总碳量不断增加,不同阶段各阴、阳离子的吸附和淋溶存在差异,对大部分离子,植被层和浅层土壤有较强淋溶作用,深层土壤吸附作用较强。表层岩溶带水文过程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层是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土壤层是无机碳、有机碳和HCO3-转化的重要化学场,植物-土壤系统主导了碳的转化和转移,影响表层岩溶动力系统。随植物群落正向演替的进行,表层岩溶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能有效调控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变化。
- 沈利娜邓新辉蒋忠诚谢运球马祖陆覃星铭王魁
- 关键词:植被土壤微生物
- 亚热带峰丛洼地恢复演替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以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为例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弄拉峰丛洼地恢复演替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20个样方分为10个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0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2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恢复演替群落与环境梯度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恢复时间、人为干扰及露石率。DCA排序将53个种分为4个种组,影响峰丛洼地恢复演替群落及其物种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恢复时间、岩性和水分等。各物种在排序轴上的位置反映了种组成员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和更新生态位。
- 沈利娜蒋忠诚梁铭忠侯满福覃星铭吴华英邓新辉
- 关键词:恢复演替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DCA排序峰丛洼地
- 广西弄拉峰丛洼地灌丛岩生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日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运用LI-6400测定弄拉峰丛洼地灌丛岩生优势种金银花、黄荆、红背山麻杆、裸花紫珠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并比较它们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有效辐射等生理、生态指标日变化。结果表明,峰丛洼地灌丛群落生态环境因子日变化复杂,不同灌丛群落对小气候调控有差异。黄荆和红背山麻杆调控大气CO2浓度的能力最强。黄荆的平均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平均蒸腾速率最大,红背山麻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最高。金银花和裸花紫珠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生理因子受外界生态因子的制约,生态因子和蒸腾作用、气孔等生理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光合生理作用,不同岩生优势种影响因子有差异。以逐步回归方式建立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所有方程均有显著性意义和良好的预测性。
- 庞冬辉沈利娜蒋忠诚覃星铭梁铭忠吴孔运邓艳尹辉
- 关键词:峰丛洼地生理因子
- 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广西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选择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木棉麓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运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小流域治理经验,提出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初步规划。将示范园按功能划分为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区、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和水土保持休闲观光区4大功能区,并提出工程总体布局。
- 沈利娜王春林何衍海蒋忠诚贺振阳李会华罗为群王魁
-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