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KS012)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向军施秀莉张士海高奇陈桂香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华女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主义
  • 8篇马克思主义
  • 4篇马克思主义观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2篇文化领导权
  • 2篇领导权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毛泽东
  • 1篇党人
  • 1篇邓小平
  • 1篇学习型
  • 1篇学习型政党
  • 1篇早期中国共产...
  • 1篇早期中国共产...
  • 1篇政党
  • 1篇中国共产党人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1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作者

  • 6篇周向军
  • 2篇张士海
  • 2篇高奇
  • 2篇施秀莉
  • 1篇李慧芬
  • 1篇杨燕
  • 1篇闫化川
  • 1篇陈家付
  • 1篇杨勇民
  • 1篇陈桂香

传媒

  • 3篇理论学刊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实践及其现实启示——以山东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中共山东地方组织是山东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实践的最大成果,又是全国地方党之中最为隐秘的一个,国内外学者公认它的"事实真相最难把握";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对其研究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通过梳理山东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实践及其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其早期传播史分为初始传播、广泛传播、组织传播三个阶段,表现出从可能到实践、从隐秘到公开、从涣散到集中、从零散到组织的不断动态发展特点,由此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当今要着力三点:本土化传播呼唤现实的"形式创新"、培育"蓝海受众"奠定当下组织传播的战略地位、执政党重获"天使投资"为关键着力点。
周向军闫化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论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不仅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战略性任务。"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包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运用水平、发展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既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价值所决定,也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更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抓住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几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
周向军陈家付
关键词: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型政党
毛泽东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主体条件被引量:1
2009年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有它的客观因素,更有它的主体条件,毛泽东自身所具有的湖湘文化特质及他秉持的批判精神、革命再造意识和重民情怀,作为毛泽东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和阶级基础,在毛泽东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慧芬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分期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认识、评价以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历史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应该是指从俄国"十月革命"到1927年"八七"会议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形成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初步接受期、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二大"的形成确立期、从党的"二大"到"八七会议"的转变发展期。
陈桂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分期
毛泽东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被引量:3
2011年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构建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要目标;构建文化领导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文化方针政策、重视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得出的最主要启示和最基本结论。
张士海施秀莉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
论形态被引量:2
2012年
任何一种事物都表现为一种形态。认识事物必须研究事物的形态。本文提出了形态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形态的特征,揭示了形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了如何在结构和性能的统一中把握形态。
杨勇民张秀军(编辑)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被引量:1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新确立、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在实践上取得巨大成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奠基性的工作。
周向军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2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第一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是第二阶段,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是第三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周向军高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视角被引量:1
2010年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研究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文化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教育和自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是:必须从战略高度考量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施秀莉张士海
关键词: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领导权
论马克思主义数字化工程
2011年
马克思主义的数字化既是与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协调发展的外在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而已经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正在兴起的数字化产业和近年来中央加大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的力度,为马克思主义数字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相关部门应该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启动和建设这一工程,在中国逐步建成一个世界上最庞大、最全面的网上马克思主义数字信息资源库系统,并通过宽带网向全球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使它成为全球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宣传普及和文献保存的信息基地和中枢,以提高中国先进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影响力。这既是一项惠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工程,又是一项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基础工程。
高奇周向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数字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