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017)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3H指数:9
- 相关作者:范绍佳吴兑吴蒙孙家仁谢文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近地面O3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影响。通过检索国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对O3暴露-反应系数进行Meta分析,得到综合的暴露-反应系数后,采用相对危险度模型,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的O3浓度数据,对2006012年...
- 廖志恒范绍佳
- 关键词:O3META分析
- 文献传递
- 回流与区域输送对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 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局地排放、生成的在本地堆积和上风向的输送都有可能导致地面浓度超过限值。运用数值模式WRF的输出结果计算得到珠三角精细化的回流指数时空分布,研究回流与区域输送在形成区域空气污染事件中的贡献大小,尝试区分形...
- 陈晓阳冯旭范绍佳刘建
- 关键词:珠三角空气质量污染物输送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2014年1月珠三角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流场特征分析
- 2014年1月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本文利用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资料、中国气象局番禺大气成分站逐时PM10、PM2.5以及能见度数据、广州基本站风速数据、2013年东莞佛山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风廓线资料等,研究了珠三...
- 刘建吴兑范绍佳吴蒙廖志恒李浩文
- 关键词:珠三角灰霾风廓线后向轨迹
- 文献传递
- 珠江口东部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观测研究
- 利用位于珠江口东部的东莞地区逐时PM浓度资料和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研究了珠江口东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结果表明:珠江口东部冬季空气污染事件通常是有冷气团引起,在大陆冷高压控制下,珠江口...
- 吴蒙吴兑范绍佳
- 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珠江三角洲
- 文献传递
- 广州地区近十年来霾天气近地层流场特征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利用2001-2010年广州地面气象站逐时风速、风向、湿度、能见度等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 m风场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逐日局地环流指数(R系数)等方法,研究了近10年广州地区地面风场与能见度的关系,同时还利用聚类分析统计了广州出现霾天气时的大尺度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时,夜间风速多数时候小于1.0 m/s,白天风速虽然较大,但是依然不足1.5 m/s,最大值风速出现在14-15时左右;R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平均R系数与能见度的相关性较好,当R系数约小于0.75时,广州能见度小于10 km;导致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流场可主要划分为冷气团型、暖气团型和台风型3种,其中冷气团型主要出现在干季,暖气团型主要出现在湿季,台风型总数较少并且多数出现在湿季。
- 吴蒙范绍佳吴兑王世强黄爱玲
- 关键词:流场局地环流
- 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风场特征研究
- 基于2014年4月015年3月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56个环境监测子站以及9个城市的逐时PM浓度数据,对珠三角地区的颗粒物污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的区域污染可分为三种类区,一为东...
- 刘建吴兑范绍佳
- 关键词:聚类分析风廓线通风量
- 文献传递
- 珠江三角洲地区海陆风与气溶胶相互作用初探
-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边界层观测实验资料,初步研究了珠三角新垦地区海陆风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珠三角新垦地区海陆风出现频率较高,18时海风厚度在300-500m之间,最高能达700m以上...
- 李浩文范绍佳
- 文献传递
- 2012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特征
-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NO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前体物(NO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
- 刘建吴兑范绍佳廖志恒
- 关键词: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因子
- 文献传递
- 佛山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观测研究
- 利用佛山地区2013年12月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逐时PM2.5浓度资料,研究了佛山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对PM2.5浓度的影响的.结果表明:佛山地区冬季PM2.5污染事件通常由冷气团南下的天气形势引起,在大...
- 吴蒙范绍佳吴兑
-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空气质量
- 文献传递
- 2013年10月长株潭城市群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30
- 2014年
- 2013年10月21~31日长株潭城市群经历了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利用地面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与大气环流、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HYSPLIT4模式,分析了此次过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输送路径.结果表明,过程前期(21~26日),污染物缓慢积累,过程后期(27~31日),PM2.5、CO、NO2等焚烧特征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秸秆焚烧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是后期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火点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过程前期气流主要流经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方向的安徽、湖北等地,流经地区火点分布较少,后期气流主要流经长株潭城市群东南方向的江西等地,流经地区火点分布较多.高压均压场背景环流导致的稳定大气层结、南北冷暖气流对峙造成的地面静小风,是长株潭城市群污染过程发展、维持和加强的重要条件,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 廖志恒范绍佳黄娟孙家仁
- 关键词:稳定层结秸秆焚烧长株潭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