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645)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韩彦江李洪生吴湖炳王巧愚王全师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时相
  • 2篇双时相显像
  • 2篇脱氧
  • 2篇脱氧葡萄糖
  • 2篇显像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2篇PET/C
  • 2篇PET/CT
  • 1篇心磁图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重建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分期
  • 1篇肿瘤
  • 1篇跨膜
  • 1篇跨膜电位

机构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全师
  • 2篇王巧愚
  • 2篇吴湖炳
  • 2篇李洪生
  • 2篇韩彦江
  • 1篇林强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生理模型的心磁正问题研究
心磁图检测技术是一种无创伤、准确度较高的新型技术,原理是采集心脏兴奋时体表磁场变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诊断上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个体化的生理模型仿真出体表磁场分布,即心磁正问题,为后续的心磁图...
白明珠
关键词:信号重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诊断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灶的应用价值。方法:膀胱癌术后患者84例,其中临床可疑膀胱癌复发者16例,可疑转移者24例,无临床症状者44例。18F-FDG PET/CT检查时间为术后0.5~240个月,中位时间11.5个月。所有患者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18F-FDG PET/CT盆腔延迟显像。膀胱癌复发病灶和转移灶的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或6个月以上的病例随访结果。结果: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膀胱癌复发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22/24)、95.0%(57/60)、94.0%(79/84)、88.0%(22/25)、96.6%(57/59);诊断膀胱癌转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27/30)、96.3%(52/54)、94.0%(79/84)、93.1%(27/29)、94.5%(52/5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以灵敏地检出膀胱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灶,对膀胱癌术后随访及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洪生吴湖炳王巧愚韩彦江王全师
关键词:膀胱肿瘤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基于个性化三维心脏-躯干模型的心磁正问题
2019年
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FEM)的三维心磁正问题计算框架,以研究人体心脏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磁场问题.首先对被试的心脏和躯干磁共振影像数据源进行三维个性化建模,获得心脏-躯干几何模型.其次结合心脏三维模型与修正的FitzHugh-Nagumo(FHN)方程研究由跨膜电位(TMP)产生的电兴奋在心脏内部的传导.随后利用躯干三维模型与准静态麦克斯韦方程,研究心脏电兴奋产生的生物电磁场在体内的传播过程,进而获得体表外的心脏磁场分布.心磁计算框架仿真结果显示,使用FEM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体表外磁场分布.一维FHN方程和直导线的简化模型数值结果分别与解析解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计算框架的可行性.综上,该框架成功地仿真了TMP在心脏内部的传播过程及其在体表外投影的磁场分布,这将有助于未来心磁逆问题求解的研究.
许炜炜白明珠林强胡正珲
关键词:FITZHUGH-NAGUMO方程有限元法跨膜电位
^(18)F-FDGPET/CT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2012年5月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膀胱癌初诊患者73例,男54例,女19例,年龄58.7(41~80)岁。所有患者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18F-FDG PET/CT盆腔延迟显像。所有患者于18FFDG PET/CT检查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将PET/CT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膀胱癌原发灶的T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63.0%(46/73),其中pT4期膀胱癌的分期符合率为100%(7/7);另外检出75.0%(6/8)的淋巴结转移灶,100%(4/4)的远隔器官转移灶和100%(4/4)原发性第二种恶性肿瘤病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T分期方面,尽管对pTa、pT1、pT2、pT3期膀胱癌的T分期价值不大,但对pT4期膀胱癌的T分期可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膀胱癌的N分期、M分期及发现第二种原发癌方面也可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洪生吴湖炳王巧愚韩彦江王全师
关键词:膀胱癌脱氧葡萄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