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209H024)
-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 相关作者:毛龙江刘晓燕许叶华庞奖励邹欣庆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衡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长江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以南京江北地区一典型剖面为例被引量:8
- 2006年
- 通过对南京江北地区一个典型剖面(TZC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室内磁化率、粒度等替代性指标分析和光释光断代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第一层古土壤形成时的粉尘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层古土壤(400~50cm)形成于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是在末次冰期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与下伏黄土之间存在发生学联系。根据沉积年代和沉积厚度对沉积速率估算,该地区末次冰期沉积速率约为11.17cm/ka,而且可以推测古土壤顶部经历过强烈的水土侵蚀作用,侵蚀的厚度为98.67cm,侵蚀下来的黄土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次生黄土,这表明了次生黄土同为风尘成因,只是经过后期雨水的侵蚀、搬运和再堆积而已。全新世晚期3100年以来,季风转变,沙尘暴加剧,土壤退化,在南京江北地区堆积成厚约50cm左右的现代黄土层或表土层。
- 毛龙江贾耀锋邹欣庆
- 关键词:环境演变沙尘暴全新世
- 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粒度分形与全新世环境演变被引量:26
- 2006年
- 根据分形理论,对南京江北下蜀黄土剖面不同层位样品进行分形维数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粒度的分形维数与黄土和古土壤层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沉积和成壤环境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发育的古土壤层位(S0)分形维数最高,其维数平均值为2.7237,明显高于全新世晚期(3100aBP)形成的表土层(Ts)和末次冰期堆积的黄土层(L1)分形维数,其平均值分别为2.3823、2.351,全剖面维数平均值则为2.5063,造成它们的差别可能是由于受到不同的成壤强度影响导致土壤颗粒分选性差异所致。
- 毛龙江刘晓燕许叶华
- 关键词:分形环境演变全新世下蜀黄土
- 南京下蜀黄土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根据图解法和矩值法的计算原理,对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58个样品分别进行定量计算,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计算结果的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方程为y=0.790 3x+1.512 3,决定系数为0.952 5,计算得到相关系数为0.976 0,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基本相等,可以互相代替;标准偏差相关方程为y=0.906 2x+0.109 6,决定系数为0.971 2,相关系数为0.985.而偏态和峰态较为离散,不具有相关性.造成这两种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原理不同.图解法统计样品的90%子样,矩值法统计样品粒度分布的总体特征.偏态注重粒度分布的尾部,峰态关注峰的宽窄,且由于古土壤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因而高阶偏态和峰态差异显著.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矩值法计算的粒度参数对下蜀黄土研究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毛龙江庞奖励刘晓燕
- 关键词:图解法粒度参数下蜀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