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067)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荣王奕凯郭爱萍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篇隐喻
  • 1篇英文媒体
  • 1篇语言监测
  • 1篇视域
  • 1篇自组织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环境
  • 1篇网络检索
  • 1篇系统论
  • 1篇新词
  • 1篇新词语
  • 1篇媒体
  • 1篇词语

机构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1篇郭爱萍
  • 1篇刘荣

传媒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系统论视域下的英文媒体新词语监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对国内语言资源监测研究重新定位,指出国内英文媒体也属于语言资源的一部分,完整的语言资源监测研究系统还应包括对国内英文使用情况的监测。选取新词语作为监测对象,提出了国内主流英文媒体语料库建设和新词语提取方法。
刘荣
关键词:系统论语言监测新词语自组织
网络环境下明喻与隐喻的理解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明喻和隐喻的异同,一直是心理学界争论的焦点。比较论和范畴论认为它们二者并无差异,因为其涉及了相同的理解机制。为了论证二者存在差异,从现有的心理语言学文献中选取50对本体和喻体,分别按"A像B"和"A是B"两种形式展开"谷歌"网络搜索,试图通过真实语境中这两种形式的使用情况,了解其理解加工机制之间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在明喻句"A像B"中,大多带有解释性说明,即存在喻底(81%);在隐喻句"A是B"这种句式中,大多不带解释性说明,即没有喻底(67%)。这表明,人们在理解明喻和隐喻时加工机制有所不同,明喻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相似性的比较,隐喻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范畴性的隶属关系。
郭爱萍
关键词:隐喻网络检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