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025024)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乔格侠姜立云黄晓磊陈睿刘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蚜虫
  • 5篇蚜科
  • 5篇半翅目
  • 4篇新纪录种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组
  • 3篇蚜属
  • 3篇蚜亚科
  • 3篇亚科
  • 3篇DNA条形码
  • 2篇豆蚜
  • 2篇序列测定与分...
  • 2篇线粒体基因
  • 2篇线粒体基因组
  • 2篇COI
  • 2篇大豆蚜
  • 2篇BUCHNE...
  • 1篇多样性
  • 1篇新纪录属
  • 1篇亚属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乔格侠
  • 5篇姜立云
  • 3篇黄晓磊
  • 2篇苏晓梅
  • 2篇王哲
  • 2篇郭文英
  • 2篇刘琳
  • 2篇陈睿
  • 1篇任炳忠
  • 1篇王剑峰
  • 1篇黄丽娜
  • 1篇方燕
  • 1篇廉振民
  • 1篇张广学
  • 1篇温娟

传媒

  • 5篇动物分类学报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昆虫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蚜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Long PCR和引物步移法测得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线粒体基因组约90%的序列,并与蚜总科Aphidoidea已报道3种蚜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已测得的序列长度为13696 ...
郭文英乔格侠任炳忠
关键词:半翅目蚜科大豆蚜线粒体基因组
文献传递
大豆蚜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2011年
采用LongPCR和引物步移法测得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线粒体基因组约90%的序列,并与蚜总科Aphidoidea已报道的3种蚜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已测得的序列长度为13696bp,AT含量为83.3%;蛋白质编码基因起始密码子都为ATN,COI、ND4、CYTB、ND2使用不完整终止密码子T,其余都使用常见终止密码子TAA;15个tRNA基因除tRNA-W外都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比较大豆蚜、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和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Fitch)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4个种均具有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常见的基因,基因顺序与假想昆虫祖先的排列方式相同,但豌豆蚜包含3个tRNA-M;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都为ATN,除葡萄根瘤蚜外,其他3种蚜虫的COⅠ、ND4使用不完整终止密码子T;tRNA-W的二级结构中都存在TψC臂中"茎"的结构缺失,只有环的结构;而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最频繁的氨基酸略有不同,大豆蚜为Leu,豌豆蚜和麦二叉蚜为Ile;大豆蚜和麦二叉蚜的ND4/ND4L都存在7bp的重叠序列,而豌豆蚜和葡萄根瘤蚜没有发现此现象。
郭文英黄晓磊任炳忠乔格侠
关键词:半翅目蚜科大豆蚜线粒体基因组
中国肖小瘤蚜属(半翅目,蚜科)及二新纪录种
2012年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长管蚜族Macrosiphini小瘤蚜属Micromyzodium David,1958,描述了中国2新纪录种,水蛇麻真瘤蚜Micromyzodium kuwakusae(Uye,1924)和蓼肖小瘤蚜Micromyzodium polypodii Takahashi,1963。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物种检索表、地理分布与寄主植物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苏晓梅姜立云乔格侠
关键词:蚜科蚜亚科新纪录种
中国长管蚜亚科四新纪录属及四新纪录种(半翅目,蚜科)
2011年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长管蚜亚科Macrosiphinae 4新纪录属,隐蚜属Cryptaphis Hille Ris Lambers,1947,印度瘤蚜属Indomyzus Ghosh,Ghosh&Raychaudhuri,1971,一点红蚜属Ipuka van Harten&Ilharco,(1975)1976和管蚜属Tubaphis Hille Ris Lambers,1947;及4新纪录种,老鹳草隐蚜Cryptaphis geranicola(Shinji,1935),感觉印度瘤蚜Indomyzus sensoriatus Ghosh,Ghoshand Raychaudhuri,1971,扩散一点红蚜Ipuka dispersum(vander Goot,1917)和铁线莲管蚜Tubaphis clematophila(Takahashi,1965)。记述了各属及种的形态特征,每种提供了检视标本、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等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拍摄了整体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苏晓梅姜立云乔格侠
关键词:半翅目蚜科
蚜虫与其初级内共生菌进化关系:假说及演化机理被引量:6
2011年
蚜虫是半翅目(Hemiptera)中一类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昆虫,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是研究重要适应进化问题的理想模型。蚜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有重要贡献,被称为蚜虫的初级内共生菌。蚜虫-Buchnera是研究共生关系的理想模型,两者系统发育格局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间专性共生关系的演化。本文系统综述了两者在不同分类水平(高级阶元、低级阶元)上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现有证据暗示:两者在低级阶元水平上具有系统发育一致性,而在高级阶元水平上可能没有平行演化关系,这些对早期研究提出的平行演化假说提出了质疑。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议从增加取样类群、增加基因数目和数据量、系统发育一致性检验等几个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系统发育研究,并开展Buchnera的转移实验,从而检验Buchnera的横向转移及其基因在不同蚜虫支系中的进化速率一致性,以便更客观地揭示蚜虫-Buchnera的进化关系。
黄晓磊刘琳乔格侠
关键词:BUCHNERA系统发育关系
Wolbachia与昆虫寄主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Wolbachia pipienti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和线虫生殖组织中的细胞内共生菌,通过母系生殖细胞在寄主种群内垂直传播。据分析,Wolbachia在昆虫中的感染率大约为66%,是昆虫中分布最广泛的胞内共生菌。Wolbachia能够以多种方式调控寄主的生殖行为,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雌性化、杀雄作用等。近10年来,Wolbachia的研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介绍了Wolbachia的多样性与分布、对寄主生殖行为的影响、基因组结构,以及其与寄主在基因组水平上的相互作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Wolbachia研究的发展趋势。
王哲乔格侠
关键词:WOLBACHIA多样性基因组生殖调控
中国巢针蓟马属分类记述(缨翅目,蓟马科)
2011年
对中国巢针蓟马属Caliothrips Daniel进行了分类记述,描述了1个中国新纪录种——海岛巢针蓟马Caliothrips insularis(Hood)。文中提供了该属属征及种检索表、地理分布及生物学;新纪录种的形态描述、寄主植物、分布、形态特征图和形态照片。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黄丽娜乔格侠廉振民
关键词:缨翅目蓟马科新纪录种
不同寄主植物叶片上蚜虫的形态适应被引量:11
2011年
昆虫对寄主植物之间的形态适应性是两者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植食性蚜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种类寄主植物叶片的形态适应。选取寄生于禾本科、杨柳科、壳斗科和松科4科7属植物叶片上的26种蚜虫,基于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并统计比较了37个形态特征及其种内变异。以克隆平均值为基础数据,选取与蚜虫取食和附着于植物表面相关的形态特征(喙末端、跗节Ⅰ、Ⅱ和爪)为变量,分别得出无翅、有翅孤雌蚜和所有蚜型3个聚类分支图,并将各种蚜虫的寄主植物科、属分别对应到分支图上。结果表明:体型、腹管和触角的形态在不同蚜虫的科间有一定差别,喙末端、跗节Ⅰ、跗节Ⅱ及爪的形态则在不同的寄主植物间存在差异;在蚜虫种内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变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89%~26.08%。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种类蚜虫形成的分支基本对应不同科、属的寄主植物;而杨一条角蚜Doraphis populi、三堡瘿绵蚜Epipemphigus imaicus和杨柄叶瘿绵蚜Pemphigus matsumurai则处在较为特殊的分支位置,那是因为前者为次生寄主型,后两者均能产生虫瘿。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不同植物相同部位上的蚜虫存在形态特征的明显分异,对应不同的寄主植物,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存在着形态适应关系。
方燕乔格侠张广学
关键词:蚜虫禾本科杨柳科壳斗科松科
蚜虫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动物和细菌的内共生关系一直是生物学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不但对于了解动物宿主的生长、繁殖等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生命现象。蚜虫类昆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它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至关重要,被称为蚜虫的初级内共生菌。由于两者间具有专性共生关系,使其成为内共生关系研究的理想模型。本文将从Buchnera的基本特征、Buchnera与蚜虫进化关系、Buchnera在共生关系中的作用及Buchnera基因组学等方面对Buchnera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刘琳黄晓磊乔格侠
关键词:内共生BUCHNERA蚜虫基因组学
中国蚜属一新纪录亚属和二新纪录种(半翅目,蚜科)
2011年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蚜族Aphidini蚜亚族Aphidina蚜属Aphis1新纪录亚属,囊蚜亚属Aphis(Bursaphis)Baker,1934;及2新纪录种,柳叶菜蚜Aphis(Aphis)praeterita Walker,1849和茶藨子囊蚜Aphis(Bursaphis)grossulariae Kaltenbach,1843。提供了中国蚜属分亚属检索表、地理分布与寄主植物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姜立云王剑峰乔格侠
关键词:蚜科蚜亚科蚜属新纪录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