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7Z3-E0361)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周小棉雷秀霞陈斌张伟红刘大渔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核酸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电阻法
  • 1篇丁胺
  • 1篇丁胺卡那
  • 1篇丁胺卡那霉素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人类乳头状瘤...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机构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6篇周小棉
  • 3篇陈斌
  • 3篇雷秀霞
  • 2篇刘大渔
  • 2篇张伟红
  • 1篇尹爱华
  • 1篇江剑辉
  • 1篇邓伟雄
  • 1篇饶沃明
  • 1篇杨英为
  • 1篇巫小莉
  • 1篇彭娅娅
  • 1篇黎雏生
  • 1篇邹晓
  • 1篇黄婷婷
  • 1篇王维
  • 1篇汪安石
  • 1篇张佳宇
  • 1篇王秋平
  • 1篇李春宇

传媒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筛查苯丙酮尿症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PKU基因突变快速筛查.方法 设计并加工一种具有12个微通道的CD式微流控芯片,芯片采用PDMS-玻璃双层结构,分别含有微通道和水凝胶结合探针区.探针区包括R243Q、V245V和空白对照.将PAH外显子7扩增产物加入芯片的进样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杂交微通道区.芯片在离心机中交替旋转或暂停从而进行杂交反应.杂交后将芯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分析荧光信号.评价该方法检测特异性、检测限及重复性.对30例疑似PKU孕妇DNA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测序比较.结果 利用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只需1.5μl样品,杂交时间为15 min,杂交检测限为0.7 ng/μl.对于PKU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挑选不同批次的5张芯片及每张芯片内5个微通道重复检测同一V245V突变PKU患者DNA标本,结果均为阳性,说明重复性较好.对30例疑似PKU孕妇标本进行检测,筛查出4例携带V245V突变,1例携带R243Q突变.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检测PKU基因突变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高灵敏,可以用于PKU产前筛查.
陈斌王秋平李春宇邹晓雷秀霞周小棉江剑辉刘大渔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核酸杂交
微流控芯片在精子分选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索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精子优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男性不育症患者70例,利用自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对其中40份精液标本进行分离,观察分离前后精子的活力、形态以及精子尾部肿胀率的变化。同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另外30份精液标本进行分选,获得的活动精子用芯片进行存活率试验,观察芯片材料PDMS对精子存活的影响。结果40份精液标本经芯片分选前后,精子活力从(29.4±8_1)%增高至(94.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P〈0.01)。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从(10.5±8.0)%增高至(3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P〈0.01)。精子尾部肿胀率从(65.5±7.4)%提高到(9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P〈0.01)。同时对30份精液标本应用夹角分别为30。与60。的芯片进行分离,发现夹角为30。的芯片对活动精子的分选回收率可达(40.44±5.5)%,其分离回收效率显著优于夹角为60。的芯片(28.5±8.O)%,.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01)。此外,30份精液标本中的活精子经PDMS处理前、后精子活力分别为(71±3.4)%和(70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结论PDMS微流控芯片在精子分选中能获得质量好的精子,且不需要对精液进行离心处理,减少了试验过程对精子的损伤,存体外受精精子的优选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维黎雏生彭娅娅黄婷婷周小棉
关键词:精子能动性芯片分析技术
芯片电泳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目的:利用芯片电泳高分辨力和分析快速的优点,建立一种基于芯片电泳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PCR联合芯片电泳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将YVDD、YIDD标准质粒分别按梯度稀释1...
王秋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芯片电泳快速检测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ms,HPV)52和58基因型高危型的芯片电泳检测方法。方法选取114例宫颈细胞检测患者,提取宫颈脱落细胞DNA。PCR扩增HPV高危型52和58基因型特异性DNA序列,应用优化的芯片电泳分析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检测。根据细胞学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组、不典型鳞状细胞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比较各组的HPV52、58基因型感染情况。结果114份标本中,HPV52基因型检出率为8.8%(10/114),HPV58基因型检出率为33.3%(38/1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病变组HPV52基因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58基因型检出率在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芯片电泳法检测快速、成本低,可用于HPV52、58基因型感染的筛查。
陈斌雷秀霞汪安石张佳宇尹爱华刘大渔周小棉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及其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8
2009年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是根据核酸的特性,无需使用序列特异性探针,利用一种饱和染料,对PCR反应产物进行基因分析的一种技术。由于该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所以广泛应用于基因分型、重复序列分析、甲基化分析、点突变筛查和RNA编辑等。与现有的基因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便宜、灵敏、特异性高、高通量的优势。在该文中,对高分辨率熔解曲线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陈斌雷秀霞周小棉
关键词: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核酸分子诊断
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计数血小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德国拜耳ADVIA 2120(Bayer-2120,二维激光法)、美国雅培3700(CD-3700,电阻法)2台仪器及手工法分别对7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其中对照组30例、大血小板组(大血小板+++)20例、小红细胞组(平均红细胞容积<60fl)20例。结果对照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72.9±89.2)×109/L,CD-3700:(165.8±82.7)×109/L,手工法:(169.8±78.7)×109/L;大血小板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70.0±31.8)×109/L,CD-3700:(30.9±17.4)×109/L,手工法:(65.2±30.1)×109/L。小红细胞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50.6±100.6)×109/L,CD-3700:(194.8±124.3)×109/L,手工法:(144.6±91.3)×109/L。对照组3种计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与二维激光法和手工法比较,其结果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红细胞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3种计数方法呈高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的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特别是临界值的血小板计数,电阻法结果差异较大,而二维激光法更接近手工法所检测结果,计数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巫小莉周小棉邓穗德张伟红杨英为饶沃明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临床实验室技术
芯片电泳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目的:利用芯片电泳高分辨力和分析快速的优点,建立一种基于芯片电泳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PCR联合芯片电泳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将YVDD、YIDD标准质粒分别按梯度稀释1...
王秋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依赖性凝集血小板的解离及其机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抗凝剂依赖的聚集血小板的解离作用和机制,为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凝聚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方法在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样本中,于不同时间段加入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进行凝集血小板的解离试验,通过血小板计数和涂片观察解离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41、CD61、CD62p、PAC-1和IgG的表达百分率。结果抽血后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凝集的解离作用明显,血小板计数可恢复到即时检测的水平,血小板CD62p、PAC-1和IgG的表达量被显著抑制,而CD41和CD61未受明显影响。结论PTCP患者血常规样品抽血后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能有效解离凝集的血小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PAC-1和IgG的表达有关;此法有助于解决EDTA所致的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
周小棉赖金甜张伟红邓伟雄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丁胺卡那霉素解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