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14)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冯世庆张衍军周先虎王志杰刘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坐骨
  • 4篇坐骨神经
  • 3篇脊髓
  • 2篇雪旺细胞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分化
  • 2篇激活态雪旺细...
  • 2篇脊髓后索
  • 2篇分化
  • 1篇蛋白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骨折
  • 1篇胸椎
  • 1篇许旺细胞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冯世庆
  • 4篇张衍军
  • 3篇周先虎
  • 3篇王天仪
  • 3篇刘勇
  • 3篇王志杰
  • 2篇李晓华
  • 2篇曹建刚
  • 2篇张亮
  • 2篇陈学明
  • 2篇修玉才
  • 1篇刘亚东
  • 1篇李文华
  • 1篇宁广智
  • 1篇曹代桂
  • 1篇张亚奎
  • 1篇陈家童
  • 1篇陈有
  • 1篇孔晓红
  • 1篇赵鹏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2
2012年
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的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
周先虎冯世庆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
激活态雪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神经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Ficoll法分离得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并经贴壁培养、分离后获得HUCBMSCs。采用全反式微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组)、ASCs培养基半量换液法(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半定量、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神经纤维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定量分析等方法在诱导培养后1、2、3、4周进行综合评价HUCBMSCs诱导分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UCBMSCs在ASCs和全反式微甲酸及bFGF、EGF的作用下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不同诱导时间细胞阳性率、Westernblot半定量、Real—time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内两种诱导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s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HUCBMSCs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与传统全反式微甲酸诱导方法比较更简单。
周先虎郝岩冯世庆孟恒星陈有宁广智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雪旺细胞神经修复分化
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突预损伤促进受损中枢突修复的机制
2015年
目的 通过Microarray技术寻找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 利用Microarray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寻找与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突预损伤促进中枢突损伤修复有关的关键微小RNA(miRNA,miR),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和咯利普兰[磷酸二酯酶4A(PDE4A)抑制剂]等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损伤组背根神经节cAMP在各时间均有升高,而后索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损伤组NF-200累计吸光度值(79 473.86 ±2018.15)明显高于后索损伤组(89 623.43±1 984.6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预损伤组和后索损伤组共有681个miRNA发生表达变化,预损伤组miR-139-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3d和7d明显上调,而14 d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预损伤组各时间点PDE4A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E4A蛋白含量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3d和7d下降.培养基中加入AMO-139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miR-139-5p后PDE4A蛋白含量较未加入AMO-139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加入咯利普兰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较空白神经元明显延长,而在加入咯利普兰的同时加入AMO-139则轴突长度与空白神经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突预损伤使miR-139-5p上调,通过抑制PDE4蛋白的表达导致神经元内cAMP含量上升进而促进中枢突损伤修复.
陈学明张衍军赵鹏刘亚东冯世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微小RNA环磷酸腺苷
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Nomes改变对大鼠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 RNomes改变对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3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A组(n=12)坐骨神经损伤造模后7d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B组(n=12)仅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C组(n=12)仅进行坐骨神经损伤造模,D组(n=3)不进行任何造模操作。A组和B组分别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4h、3d、7d、14d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14d取损伤中心脊髓组织行神经丝蛋白20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C组于A组各时间点取材的同时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D组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对A、B两组各时间点背根神经节mi RNA表达谱进行微阵列芯片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 RNA,选出A组中与B组相比变化倍数明显、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靶蛋白为Dusp4的mi R-199a-5p进行研究。并用RT-q PCR技术对各组mi R-199a-5p及A、B和D组Dusp4 m RNA表达进行检测,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Dusp4蛋白以及A、D组p38蛋白和p-p38蛋白,对A组和B组脊髓后索损伤中心脊髓组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恢复情况。结果:芯片分析结果显示mi R-199a-5p在A组各个时间点表达与D组相比明显下调,B组mi 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3d、7d和14d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RT-q PCR结果显示A组各时间点mi R-199a-5p表达与D组相比下调(P<0.05),B组mi 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P<0.05),3d、7d和14d的表达量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组各时间点mi R-199a-5p表达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A组和B组各时间点Dusp4 m RNA表达与D组相比无明显变化。A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各个时间点与D组比较均有上调且存在统计学�
王天仪原文琦刘勇张衍军张亮王志杰曹建刚冯世庆
关键词:MIRNAP38蛋白
激活态雪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胚芽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小鼠胚芽干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分离、培养的有效方法;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ctivated Schwann cells,ASCs)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小鼠EG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受精11d胚胎小鼠生殖腺嵴及同时取少量的腹键组织共同消化培养,经胰蛋白酶消化制备成EGCs恳液,将细胞种植在饲养层细胞上。观察小鼠EGCs集落形成情况,并采用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神经诱导实验采用基础培养基+小鼠EGCs(空白对照组)和ASCs培养基与小鼠EGCs共培养(实验组),培养3周后对神经诱导结果进行NeuN、MBP、GFAP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计算细胞染色阳性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鼠EGCs呈集落性生长,集落隆起、多数呈鸟巢状、与周围饲养层细胞存在明显界限;集落内的细胞密集,呈现一个或几个核仁、核质比高的圆形或卵圆形;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l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均阳性。小鼠EGCs神经诱导1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EGCs克隆的边缘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细胞有突起伸出。3周后,迁移的、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越来越多,NeuN、MBP、GFAP免疫荧光染色均阳性。细胞染色阶陆率比较羞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并获得小鼠EGCs;ASCs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小鼠EGCs存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
曹代桂周先虎冯世庆陈家童孔晓红郝岩
关键词:生殖细胞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类细胞分化
坐骨神经预损伤下调脊髓后索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miR-182进而促进CREB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从microRNA(miR)组学角度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以期寻找关键治疗靶点。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坐骨神经预损伤+脊髓后索损伤组(15只)、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15只1、单纯坐骨神经损伤组(15只)和对照组(3只1。在脊髓后索损伤前7d切断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脊髓后索损伤后4h、1d、3d、7d每组取3只大鼠处死并取与双侧坐骨神经对应的背根神经节,miR芯片分析miR表达谱: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依T—qeCR)检测miR-182、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fCREB)mRNA的表达;Western成blotting、ELISA分别检测CREB、p-CREB蛋白的表达和cAMP含量:脊髓后索损伤后14d取损伤段脊髓,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后索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坐骨神经损伤+脊髓后索损伤组、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大鼠损伤后不同时间共有681个miRNA表达发生变化。与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脊髓后索损伤组损伤后3d和7dmiR.182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坐骨神经损伤组大鼠背根神经节miR-182、坐骨神经损伤+脊髓后索损伤组背根神经节CREB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胗0.051;与对照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脊髓后索损伤组大鼠损伤后3d、7d背根神经节CREB和P-CREB蛋白表达,4h、1d、3d、7d背根神经节cAMP的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氏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坐骨神经损伤+脊髓后索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中心尾端NF200表达比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的修复.机制与背根神经节中miR-182下调、cAMP上调.从而导致磷酸化CREB蛋白增加有关.
王天仪刘勇原文琦张衍军王志杰张亮曹建刚冯世庆赵向阳修玉才李文华李晓华
关键词:MICRORNA
坐骨神经预损伤后miR-124-3p调节GAP-43表达并促进轴突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通过研究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croRNA,并用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技术验证.结果 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miR-124-3p在大鼠脊髓后索损伤后7d、14d明显上调;坐骨神经预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d、14d背根神经节中miR-124-3p明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后GAP-43表达增加,神经元轴突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各时间窗STAT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预损伤组STAT3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7d和14d表达上调而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d和14 d STAT3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的神经元STAT3免疫荧光增强、轴突延长,p-STAT3、GAP-4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AG490+AMO-124共同处理的神经元轴突长度无明显差异,STAT3表达明显上调,而p-STAT3和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miR-124-3p 下调通过STAT3蛋白的上调促使GAP-43蛋白表达增加是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王天仪原文琦刘勇张衍军王志杰陈学明张亚奎冯世庆赵向阳修玉才杨明星李晓华
关键词:坐骨神经轴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