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60070)

作品数:21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建英张波刘纲纪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篇艺术
  • 6篇邓以蛰
  • 5篇艺术学
  • 4篇美学
  • 3篇艺术理论
  • 3篇艺术理论家
  • 3篇艺术思想
  • 3篇理论家
  • 3篇美学家
  • 2篇艺术史
  • 2篇艺术史研究
  • 2篇音乐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意义
  • 2篇留学
  • 2篇教育
  • 2篇教育思想
  • 2篇境界
  • 1篇电影
  • 1篇艺术本体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 8篇中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王建英
  • 7篇张波
  • 1篇刘纲纪

传媒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美与时代(美...
  • 2篇艺术学界
  • 1篇中外建筑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科学.经济....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艺术批评的多向度展开与艺术史写作的新方向被引量:1
2012年
当下的艺术史研究走向了更加多元、更加开阔的领域。多视角的艺术批评理论不仅突破了艺术史研究在传统艺术理论思维的框架里循环理解艺术现象的困境,也使我们从整个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去思考艺术,将人类艺术呈现于一个广泛的、多元的框架之中去反思与认知。多元的视角,敏锐的觉知是当前艺术史学家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态度。
王建英
关键词:艺术史研究艺术批评
滕固与邓以蛰艺术学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滕固与邓以蛰是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滕固的艺术史研究成绩斐然,他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的奠基者"。邓以蛰的艺术思想尤其是书画理论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滕固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突显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对当代艺术学学科构建的意义与价值。
王建英
关键词:邓以蛰艺术学艺术本体
史前技术变革与艺术观念发展
2011年
工具制造和语言的诞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中分化出了艺术。史前艺术表现了人类反抗、分化、明确的观念意识。洞穴艺术、巨石阵等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张波
关键词:史前艺术分化自我
科技·思维·艺术——科技发展对艺术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科技进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文化结构的动因和塑造力量。技术革命促进人类思想五次解放,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从线性思维发展到非线性思维,最后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技术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之从古代稳定发展状态,逐渐走向激烈变革。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观念之繁杂,超乎人们的预料,艺术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张波
关键词:思维艺术非线性
试论邓以蛰的艺术史观——创、述、变
2013年
邓以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在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提出了“画史及画学”、“论从史出”的观点,强调了中国艺术史中理论的发展与艺术演进的过程相始终,是彼此交融与相互影响的。他将苏东坡关于艺术史演进的规律进行重新挖掘与梳理,提出了“创、述、变”的史论观,揭示了艺术发展的辩证逻辑。
王建英
关键词:艺术史观中国艺术史艺术理论家艺术史研究美学家
老庄玄学与邓以蜇的艺术至高境界被引量:1
2014年
邓以蜇的艺术思想明显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体现在他对艺术至高境界的阐述中,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自然之境,就是道的境界,而道是不可言喻的,只可意会,同时艺术技巧的至高境界也是道,邓以蜇全面继承了老庄哲学关于由技而道,技道两进的观点,探讨了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技巧与艺术本体——道的关系。
王建英
关键词:艺术
艺术的至高境界在哪里——邓以蛰艺术思想的核心命题被引量:1
2014年
邓以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达到一种绝对的境界,一刹那间的心境的圆满。从根本上讲,艺术是超自然的,是理想境界的表现。艺术与社会人生的关系,全赖同情、鼓动和鞭策人生的情感。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以及艺术鉴赏活动最终指向此境界。
王建英
关键词:邓以蛰境界艺术学艺术理想
简评《唐山大地震》的文化意义
2011年
《唐山大地震》谱写了一曲后英雄主义的史诗赞歌。影片的成功启示我们,影视文化的艺术余震,在于关注了人的存在状态,并以悲剧的净化形式,真诚地表现了中国当代现实中人类的情感。真实是艺术的基础,影片的真实在于社会环境的真实和人物性格的真实。后技术时代的技术将人类带进一个虚拟与异化的空间,反思现代艺术中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人的存在意义,艺术只有真诚并真实地关注了人的存在状态才可以获得永恒的文化意义。
张波
关键词:影视
邓以蜇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被引量:1
2013年
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安徽省怀宁县人,他是清代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本世纪初曾赴日本和美国学习哲学,重点进行艺术哲学和美学的学习与研究.邓以蜇艺术学思想有很重要一部分涉及到艺术教育的问题,尤其是音乐教育的功能.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达到一种绝对的境界,得一刹那间的心境的圆满.
王建英
关键词:音乐教育思想《放牛班的春天》艺术理论家电影美学家邓以蛰
后技术时代:艺术如何存在
2011年
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其本质与外延的不确定性已经让人无法看清和理解艺术。通过艺术家生命活动的方式或许能看清当今艺术的基本问题。艺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对艺术的揭示,就是对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或最高存在方式的揭示。艺术作为人类有价值的存在方式之一,首先需要反思的是艺术家的生命存在方式。从事艺术工作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仍然是保持某种激情而创作艺术的基本理由和动力。
王建英
关键词: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