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15)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金洁钱文斌佟红艳韦菊英俞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淋巴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增生
  • 4篇综合征
  • 4篇急性
  • 4篇骨髓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细胞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性疾病
  • 2篇药物治疗
  • 2篇原发性
  • 2篇髓样
  • 2篇突变
  • 2篇淋巴瘤
  • 2篇淋巴细胞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新昌县人民医...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6篇金洁
  • 5篇钱文斌
  • 5篇佟红艳
  • 4篇韦菊英
  • 2篇麦文渊
  • 2篇孟海涛
  • 2篇俞文娟
  • 1篇许改香
  • 1篇沈建平
  • 1篇任艳玲
  • 1篇曹利红
  • 1篇叶琇锦
  • 1篇叶丽
  • 1篇毛莉萍
  • 1篇张开峰
  • 1篇余梦霞
  • 1篇倪万茂
  • 1篇黄健
  • 1篇李颖
  • 1篇陈菲菲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副作用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规范化巩固、维持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1例ALL患者无早期死亡,其中37例患者为CR,1疗程CR率为90.2%,随访至2015年3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25(9-79)个月;1年OS率为75.3%,EFS率为58.3%。3年预期OS为48.6%,EFS率为3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LDH≥250 U/L,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 RD)水平〉10^-4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长期生存,3年OS分别为73.8%和61.5%、3年EFS分别为63.5%和65.7%。主要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诱导治疗中有97.6%(40/41)出现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以VICP+L-ASP/TKI为基础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将有助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白细胞或LDH升高的高危患者,应积极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此同时,规律监测MRD,根据MRD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成人ALL患者预后。
沈明芳韦菊英俞文娟王敬瀚佟红艳孟海涛麦文渊钱文斌金洁
关键词:伊达比星疗效分析微小残留病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IDH1和IDH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IDH2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发生率,评估其与MD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对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患者IDH1、2基因第4号外显子,测序检测IDH1R132及IDH2R140、R172基因突变情况,探究MDS患者IDH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结果108例MDS患者共测出IDH突变11例(10.19%,11/108),均为杂合突变。其中IDH1突变6例(5.56%,6/108),均为P.R132C;IDH2突变5例(4.63%,5/108),均为P.R140Q,未发现IDH2R172基因突变,也未发现IDH1和IDH2基因突变共存于同一患者的现象。IDH突变主要集中在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亚型(2例RAEBI,7例RAEB2)。IDH突变组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非突变组(中位数12.5%比6.0%,P=0.013),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核型正常与异常的患者中具有相似IDH突变率(7/66比4/40,P〉0.05)。中位随访472do突变组中位生存时间较非突变组的短(512比740d,P=0.017)。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的中危-1组中,IDH基因突变组总体生存时间比非突变组短(中位数512d比未达到,P=0.038)。在11例IDH突变的患者中,地西他滨治疗组比非地西他滨治疗组有较好的预后(中位生存时间623比165d,P=0.049)。结论IDH基因突变与MDS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为预后不良分子学标志,将之纳入MDS预后评分中可以完善现有的预后评分系统。去甲基化治疗是IDH突变阳性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佟红艳胡超余梦霞马秋玲陈菲菲叶丽韦菊英许改香毛莉萍李颖金洁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
滤泡性淋巴瘤预后和分层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15年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具有异质性。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淋巴结肿大,因此诊断时患者往往处于进展期,其特点是初始治疗后很容易复发、复发后的挽救治疗获得的缓解期短,所以FL的治疗还有争议。近年来,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目前采用的治疗策略是根据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治疗。文章就FL的预后因素及分层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叶琇锦钱文斌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分期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沈建平杨宏倪万茂钱文斌
CALLG2008方案治疗60岁以下初发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按照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协作组制定的成人ALL序贯化疗整体方案(CALLG2008)治疗60岁以下初发成人B细胞ALL(B-ALL)的疗效,并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接受CALLG2008方案治疗的60岁以下初发成人B-ALL患者39例进行随访,分析接受该方案诱导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毒性反应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3例早期死亡,其余36例中33例获CR,1个疗程CR率为91.7%。随访至2014年8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预计3年OS率为53.7%,EFS率为45.6%。预后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35岁以及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是预后的不良因素。Allo-SCT能显著延长患者尤其是高危组患者的OS期及EFS期。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反应,诱导治疗中有88.9%(32/36)出现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结论 CALLG2008方案治疗60岁以下成人B-ALL有较高CR率及长期生存。患者年龄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Allo-SCT可明显延长OS期。
张开峰韦菊英黄健俞文娟孟海涛麦文渊佟红艳金洁钱文斌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PH染色体
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被引量:2
2012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联合化疗即使是高剂量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不能显著改善AML的预后,特别是高危患者。近年来,随着对AML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白血病干细胞(LSC)和细胞信号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一些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难治、复发或老年AML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但是单用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其完全缓解(CR)率不高。因此,应重视开展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AML的临床研究。
钱文斌
关键词:靶向治疗分子生物学
骨髓增殖性肿瘤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1951年,William Dameshek认识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具有三系骨髓异常增殖的共同特征,首先提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这一概念.2005年,国外几个研究团队先后报道在多数PV和部分ET/PMF患者中发现JAK2V617F突变[1-4],证实了MPD可能具有相同的分子发病机制.
李晨莹金洁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基因突变JAK2V617F慢性髓性白血病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用药物治疗的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无效造血及具有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风险。MD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失控及表观遗传学改变均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将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
任艳玲佟红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理机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髓系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细胞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免疫调节机制、骨髓微环境等改变,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不同地区MDS发病率不同,美国年发病率为(2.10-4.95)/10万,日本为(2.4~3.8)/10万、中国上海地区为1.51/10万。
罗颖婉佟红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疾病,至今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单纯放疗复发率高,生存期短。放疗宜在化疗结束后进行。化疗联合标准放疗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并延长了生存期,但神经毒性发生率高。老年患者易出现神经毒性,不建议放疗,应首选单纯化疗;年轻患者可将放疗作为难治复发时的二线治疗。目前,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已成为PCNSL的一线治疗,大剂量阿糖胞苷为最常联合的药物。年轻患者可选用包含一些新药如甲基苄肼、替莫唑胺的化疗方案。替莫唑胺为老年患者一种有前途的新药。预防性鞘内化疗的必要性尚未达成共识。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对年轻的初发及复发PCNSL患者均有效。手术通常用于PCNSL诊断。糖皮质激素不宜在取得病理组织前使用。
金洁曹利红韦菊英刘萍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