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252)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谢青龚邦东王晖王琳俞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4篇细胞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微小RNA
  • 3篇慢性
  • 2篇药物
  • 2篇衰竭
  • 2篇微RNAS
  • 2篇小分子
  • 2篇小鼠
  • 2篇小鼠体内
  • 2篇慢性丙型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抗病毒
  • 2篇急性肝
  • 2篇分子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细胞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谢青
  • 6篇龚邦东
  • 5篇王琳
  • 5篇王晖
  • 4篇郭清
  • 4篇赵钢德
  • 4篇俞红
  • 4篇项晓刚
  • 3篇安方梅
  • 3篇董志霞
  • 2篇余东山
  • 2篇林兰意
  • 1篇郭斯敏
  • 1篇安宝燕
  • 1篇周惠娟
  • 1篇徐玉敏
  • 1篇蔡伟

传媒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微小RNA的表达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者17例,急性乙型肝炎发作期、病毒清除期和恢复期患者各2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各20例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分离PBMC,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46、miRNA155、miRNA181、IFN-α、IFN-β、IFN诱导基因54(ISG54)、IFN调节因子5(IRF5)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2.386±1.835)较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98±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7,P=0.045),随疾病进入发作期、病毒清除期(1.633±2.291)、恢复期(0.642±0.836),其表达逐渐降低(F=2.122,P=0.022).同时IFN-α、IFN-β随急性发作期(7.059±9.594、4.767±6.725)、病毒清除期(2.216±2.148、1.750±1.403)和恢复期(0.642±0.836、1.201±0.779)其表达也逐渐降低(F=1.880,P=0.038;F=1.835,P=0.048).相关性分析发现,miRNA155与IFN-α、IFN-β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483,P=0.004;r=0.660,P=0.0002).在急性HBV感染患者中,miRNA155的表达与ALT、Tbil均呈正相关(r=0.342,P=0.006;r=0.322,P=0.011),但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miRNA181在HBV感染者PBMC中的表达,除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1.873±0.998)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307±0.935)(F=2.072,P=0.045),但HBV感染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NA146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HBV感染过程中,miRNAs参与了宿主的抗HBV免疫反应,并与细胞因子表达相关.
王琳谢青龚邦东安宝燕徐玉敏蔡伟王晖周惠娟郭斯敏俞红郭清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单核细胞
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干扰素是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其他诱导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自1986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肯定的疗效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
赵钢德谢青
关键词:干扰素
微小RNA在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体内的表达谱及其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微小RNA(miRNA)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中的表达谱及对其发病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85只分为4组,模型组40只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建立肝功能衰竭模型,D-GalN单药组20只、LPS单药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分别予D-GalN、LPS和0.9%NaCl溶液腹腔注射。在给药后0、5和7h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学变化,0、1、3、5、7和9h留取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一6)表达水平;采用mIRNA微阵列(microarray)检测小鼠肝脏中miRNA的表达谱,实时定量PCR验证其表达。体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化,诱导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检测细胞miRNA的表达情况。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miRNA微阵列发现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97个miRNA表达变化显著(P〈0.01),其中21个miRNA在给药后5h和7h均表达上调,27个miRNA均表达下调,进一步PCR验证得到miR-146a和miR-155随给药时间延长表现为持续性上调,且miR-155表达与TNF—α和IL-6表达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进一步发现miR-146a和miR-155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在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伴随着miRNA表达谱的变化,炎性反应相关miR-146a和miR-155明显上调,可能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安方梅余东山龚邦东赵钢德王晖郭清俞红谢青
关键词: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微RNAS小鼠肝功能衰竭肿瘤坏死因子Α
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影响
2009年
慢性HCV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IFN—α联合利巴韦林,然而许多患者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和试验肝脏病学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IFN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和宿主因素有关。病毒因素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和概述,此文就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
董志霞谢青
关键词:IFN-Α
HBV和HCV重叠感染的治疗进展
2008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据WHO估计全球HBV和HCV慢性感染者分别超过3.5亿和1.7亿。由于两种病毒因子都是经肠道外感染传播,并且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HBV和HCV重叠感染现象的发生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两种病毒都流行的地区,可达1%~15%[1-5],实际的重叠感染流行率在有些地区则更高。关于HBV、HCV重叠感染预后的文献报道看法不一,一些研究报道,重叠感染导致肝脏组织学改变更严重和更快进展为肝硬化[4,6]。
项晓刚谢青
关键词:HBVHCV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新选择
2009年
目前丙型肝炎的标准疗法仍是IFN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近几年来许多新的具有前景的抗HCV药物正不断被研发出来,它们通过多重作用,如改变病毒的生活周期和宿主的免疫状态,给将来的治疗带来希望。新的理想的治疗方法将为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和更容易耐受的治疗。
王琳龚邦东谢青
关键词:肝炎丙型标准疗法
微小RNA与肝脏疾病被引量:1
2010年
微小RNA(micro 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超过500个微小RNA编码基因,预测可调控约5300个基因。做小RNA主要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结合,引起靶mRNA沉默(降解或抑制翻译),
安方梅谢青
关键词:微小RNA肝脏疾病小分子RNA非翻译区人类基因组RNA沉默
miR-122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体内miR-122的表达,探讨miR-122与小鼠急性肝衰竭疾病程度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为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lN,900 mg/kg)联合脂多糖(LPS,10 μg/kg)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模型,对照组3组,分别予以D-GalN(900 mg/kg),LPS(10 μg/kg)和等渗盐水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病死率、肝脏组织学变化,给药后0、1、3、5、7、9 h分别留取血清、肝脏组织标本,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小鼠体内miRNA-122和炎症因子的表达,LNA(锁核酸)-Northern blot验证miRNA-122的表达,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组间均数比较用two-WayANOVA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D-GalN/LPS给药24 h,小鼠病死率率达80%以上,而3个对照组则无一只小鼠死亡;肝脏特异性miR-122在正常小鼠肝脏内含量丰富(ct≈14),D-GalN/LPS诱导后1 h,miR-122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13),表现为上调,之后随疾病的进展,miR-122表达进行性下降,9 h下调最为明显(ct≈15,P=0.002);ALT/AST于给药1 h无明显变化,3 h后呈明显上升趋势,7 h达高峰,之后ALT/AST急剧下降;对miR-122和ALT的表达对比,发现在该模型中miR-122比ALT变化快,且持久;肝衰竭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在肝组织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均上调(P〈0.05); miR-122和ALT、TNFα和IL-6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2与以上三项指标均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05、0.493和0.674、).结论 肝衰竭小鼠体内肝脏特异性miR-122和ALT呈负相关关系,但又较ALT更敏感,更持久地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且miR-122表达变化与肝脏炎症损伤相关因素TNF α、IL-6均具良好的相关性,推测miR-122有望成为�
安方梅余东山谢青龚邦东王晖郭清俞红
关键词: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小鼠
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对Huh7细胞microRNAs的检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microRNAs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提取Huh7细胞总RNA,通过microRNA芯片检测出3个分别代表高、中、低拷贝的microRNA122、24、146a,并用Northern blot证实。然后分别采用poly(A)加尾和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3个microRNAs。用Quantity One软件和750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Huh7细胞芯片microRNA 122、24、146a的信号强度分别为2201.49、410.20、4.70,Northern blot证实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383、0.0249、0.0001。poly(A)加尾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只能检测出microRNA 122,而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对microRNA 122、24、146a均能检测出,其相对于U6平均dCt值分别为2.5、5.8、12.1,与MicroRNA芯片和North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敏感地检测出Huh7细胞高、中、低拷贝的microRNAs。
龚邦东谢青王琳项晓刚林兰意赵钢德王晖俞红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ICRORNA
微小RNA与免疫调节被引量:3
2011年
微小RNA(miRNA)是一类22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非编码区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而引起靶RNA降解或翻译抑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在免疫反应中具有新型调节作用,包括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B细胞抗体的产生、炎性介质的释放、细胞信号转导等。miRNA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和免疫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也逐渐受重视。本文综述了miRNA调节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琳谢青
关键词:微小RNA免疫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