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068)

作品数:9 被引量:260H指数:7
相关作者:陈红汉单秀琴刘建章胡国艺李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5篇包裹体
  • 4篇油气
  • 4篇流体
  • 4篇流体包裹
  • 4篇流体包裹体
  • 3篇油气成藏
  • 3篇凹陷
  • 3篇成藏
  • 2篇东营凹陷
  • 2篇主控因素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质
  • 1篇定年
  • 1篇断陷
  • 1篇断陷盆地
  • 1篇油气成藏关系
  • 1篇油气成藏模式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8篇陈红汉
  • 2篇李剑
  • 2篇平宏伟
  • 2篇胡国艺
  • 2篇刘建章
  • 2篇单秀琴
  • 2篇宋国奇
  • 1篇罗霞
  • 1篇郝雪峰
  • 1篇王存武
  • 1篇石万忠
  • 1篇蔡李梅
  • 1篇孙秀丽
  • 1篇庞雄
  • 1篇施和生
  • 1篇陈长民
  • 1篇高秋丽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Oil Cracking of Deep Petroleum in Minfeng Sag in North Dongying Depression,Bohai Bay Basin,China:Evidence from Natural Fluid Inclusions被引量:3
2010年
A fluid inclusion fluorescence and microthermometric study was performed on sandstones from the deep Es4 reservoir rocks of the Minfeng(民丰) sag,north of Dongying(东营) depression.Two types of oil inclusions(yellow and blue white fluorescence),one type of gas inclusions(blue white fluorescence),and bitumen inclusions(no fluorescence) were detected within quartz and feldspar minerals.The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lower Es4 sequence indicates that present oil accumulation was predominantly thermal stress controlled.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aqueous fluid inclusions coexisting with gas-bearing and bitumen-bearing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 cracking occurred at temperatures up to 160 ℃,primary condensate or wet gas generation occurred during 170-195 ℃.Oil has cracked into condensate or wet gas in the depth of 4 300-4 410 m and dry gas and abundant pyrobitumen in the depth of more than 4 410 m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y based on the fluid inclusion extrapolation.Secondary oil cracking is undergoing in present day when the depth of reservoir is more than 4 150 m whose temperature i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oil cracking(160 ℃).However,because of the consumption of oil in the first oil cracking process,it may have few chances to find liquid petroleum,and only natural gas can be found when the depth of reservoir is more than 4 410 m,where oil cracks into condensate gas or wet gas according to present-day formation temperature.This study is preliminary but foreshadows a new insight into oil cracking using natural fluid inclusions to trace hydrocarbon evolu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
平宏伟陈红汉宋国奇刘惠民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渤海湾盆地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被引量:5
2007年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气势西高东低,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早白垩世末至现今,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胡国艺单秀琴罗霞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油气运移
东营凹陷牛庄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微观充注机理被引量:15
2006年
对牛庄油田牛103井、牛105井、牛106井、牛107井和史11井共计3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系统获取了牛34-C砂体、牛106-D砂体和史10-C砂体的GOI(quartzgrainscontainingoilinclusions,石英颗粒含油包裹体丰度)数据.运用GOI分析技术和荧光观测技术,结合试油成果数据,分析了牛庄油田岩性油气藏的油气微观充注历史.结果表明:早期充注于史10-C砂体、牛106-D砂体中的早期成熟油气藏,可能遭受晚期充注高成熟油气的驱替,并有可能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而现今赋存于这些岩性油气藏的油气主要为晚期充注的产物;牛34-C砂体中的油藏为两期油气充注共同作用结果.上述认识对揭示牛庄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具有参考意义.
郝雪峰陈红汉高秋丽宋国奇
关键词:东营凹陷
影响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地质涵义被引量:12
2011年
成岩矿物中捕获的油包裹体已经广泛应用到油气成藏过程约束研究之中,但对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涵义还了解得不够清楚.主要运用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黑油和挥发性油两种不同原油类型在不同温-压条件下捕获时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捕获时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受到油组分、捕获温度和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同期盐水包裹体约束的温-压条件并结合单包裹体组分分析结果,反过来可以给出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与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差值地质解释,从而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油气充注幕次划分和古流体压力热动力学模拟结果奠定基础.
平宏伟陈红汉
关键词:均一温度石油地质
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被引量:86
2005年
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68口井110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荧光观察,60口井75块样品的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发生过6期热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并以第2—6期的天然气成藏为主。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220-190 Ma(T3中期-J1中期)、190-150 Ma(J1中期-J2中期)、150-130 Ma(J2中期-J2 末期)、130-113 Ma(J2末期-K1中早期)、113-98 Ma(K1中早期-K1中晚期)、98-72 Ma(K1中晚期-K1末期),并认为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末期、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胡国艺单秀琴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识别和油气成藏关键要素被引量:10
2007年
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各种层序界面,并进一步识别出大量深水扇沉积体,这些深水扇体由众多的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和下切水道构成。盆底扇和斜坡扇多期叠加,平面上成朵叶状,并与下切水道相连。综合分析白云深水扇的成藏条件,得出控制深水扇成藏的关键要素有两点(1)由断层、不整合面、横向连通的砂体以及流体底辟带组成的发达的输导格架,特别是能与深水扇相连的断层与流体底辟带,是深水扇油气成藏的关键所在;(2)油气运移的动力,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曾经历了三个地层压力演化旋回,超压的累积和释放对深部烃源岩的排烃并向深水扇体中运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阳霞凹陷超压成因及与油气成藏关系被引量:10
2005年
地层超压的形成和分布不仅与油气的运聚成藏有关,而且还直接影响油气钻井工程.因此,超压的研究和预测成为当 今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阳霞凹陷属于库车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钻井揭示凹陷内有超压发育.笔者应用测 井资料、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阳霞凹陷内超压的成因以及超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1)在阳霞凹陷 内,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泥岩中的超压是以欠压实成因为主控因素,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中的超压是以构造成因为主控因 素,形成了上下两套成因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的超压系统.(2)从构造演化时间上来看,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的超压形成 时间最晚在上新世的库车组时期,早于油气大规模运移时期(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由于缺少断层的疏导,积聚的超 压无法通过断层释放,阻挡了后期油气在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中聚集成藏,使得库1井所钻遇的圈闭成藏规模不足.
石万忠陈红汉张希明陈惠超
关键词:超压油气成藏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6
2007年
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油气成藏定年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做出了评述,认为油气成藏年龄确定已由过去的地质间接确定方法为主,发展到今天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测年的新阶段;其中,在配备电子倍增器和UV激光纯化系统的高灵敏度质谱仪上,开展流体包裹体与自生钾长石Ar-Ar定年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微区、微量和多期次油气充注精确定年,对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建模和次生油气藏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不仅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而且需要发展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成岩矿物定年和多种定年结果相互验证,为正确揭示不同盆地油气成藏年龄提供可靠依据。
陈红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AR-AR定年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油气成藏期及其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埋藏深度3 500m以下深层是成熟勘探区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在领域,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中浅层有诸多不同之处。对东营北带胜坨地区沙四段9口井50块样品的有机和无机包裹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熟勘探区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沙四段发生过2期油气成藏:第一期发生在距今39~31.9Ma(对应沙三中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主要为发浅黄色荧光的成熟油充注;第二期发生在距今13~0Ma(对应馆陶中后期至今),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度油充注。油包裹体内的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这可能与地质历史时期多套源岩生成的不同成熟度原油由深部向浅层多期次运移充注和深部高温油藏内的原油再度裂解或气侵有关。储层物性分析结果显示:深部储层物性变差,油气的临界充注条件也变差;通过恢复该区古流体势,探讨了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建立了深层油气沿断层垂向运聚及沿连通砂体侧向运聚的成藏模式。
孙秀丽陈红汉宋国奇蔡李梅平宏伟
关键词: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期主控因素油气成藏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