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60027)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洪缨李朱朱莉胡蜜蜜曹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人民出版社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信息传递
  • 3篇印刷出版
  • 3篇印刷出版物
  • 1篇易读性
  • 1篇印刷时代
  • 1篇指向
  • 1篇气场
  • 1篇文字
  • 1篇可读性
  • 1篇版式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人民出版社
  • 1篇六安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洪缨
  • 3篇李朱
  • 2篇朱莉
  • 1篇倪丹

传媒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包装工程
  • 1篇中国出版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中国印刷与包...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发展与创新中的立体书籍被引量:7
2012年
立体书籍突破常规书籍的固有形态,主要依靠平面文本与图形传递信息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的三维造型构建页面,强调结构空间的塑造,突破了书籍设计原有的五感。在书籍的维度空间、读者的阅读空间、设计的创意空间中都有所拓展。立体书籍在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固有的书籍设计和阅读观念。
洪缨李朱
印刷出版物文字信息传递的可读性与易读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文字借助印刷出版物这一重要媒介记录、保存和传播信息,信息以文字形态被承印,认知个体通过视觉系统接收并推测文字内容的表达意图,从而获取信息,而认知个体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程度取决于信息的可读性与易读性。文字形态、围合文字的空间以及认知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信息的可读性与易读性,从而决定了信息接收的量与质。
洪缨李朱
关键词:印刷出版物文字信息传递易读性可读性
指向认知个体的印刷出版物信息传递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印刷出版物的传递行为是一个被信息传递链制约的综合过程。对内,它受控于记录工具、传播载体、信息载入和编排方式,更被认知个体视觉系统的生理和心理知觉所左右。对外,社会进步与变革促就印刷媒介发生巨变,信息变革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速科学技术向前迈进的步伐,在受到现代电子信息传播媒介的大力冲击下,印刷出版物信息的设计、传播、接收模式又必然呈现多元态势方可应对现实环境与认知个体的需求。
洪缨
关键词:印刷出版物信息传递
论印刷出版物版式中的气场被引量:1
2011年
论述了印刷出版物版式中气场的来源及作用,讨论了气场形成的两大要素,分析了信息的设计、传播和接收模式多元化对气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适当的感觉刺激、热点信息的视觉追踪以及正负空间的合理进退是经营气场的主要手段。
洪缨朱莉
关键词:印刷出版物版式气场
中国立体出版物的发展研究及其前景展望被引量:7
2011年
从第一本立体书诞生到现在历经数百年,其内容、形式以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国外尤其欧美国家受到充分重视。中国立体出版物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机制以及经营策略,但因其应用族群和可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未来我国的出版业应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洪缨李朱
手写时代到印刷时代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演变及信息传递
2011年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它既是语言的载体,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拉丁字母文字从一万多年前的原始文字到现代表音的字母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三大阶段,文字形态的每一个变化,在保有历史痕迹的同时,也实现了更加快速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字书写工具和载体作为媒介指导了信号的传递,并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字形态和信息传达。古登堡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信息传递的重大技术变革,使得文字形态进入印刷文化阶段;印刷油墨和纸张作为文字的新载体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陆续产生了现在依然有影响力的诸多拉丁字母文字。铅字字模印刷文字形态的一致性,使得固定形态重复出现时的文字可识别性大大提高,形成了规范的印刷品文字形态,使文字的易读性和可读性明显优于形态相对不固定的手写体,使信息能够被更加清晰准确地传递,对更好地实现文字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印刷文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拉丁字母文字印刷体形态如何更好地传达信息必将得到更大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洪缨倪丹朱莉
关键词:印刷时代信息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