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25008)

作品数:20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方桂珍张锐马英梅戴晓峰李宏振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微晶纤维素
  • 6篇纤维素
  • 4篇羧甲基纤维素
  • 4篇纤维
  • 3篇聚乙烯亚胺
  • 3篇壳聚糖
  • 3篇苦味酸
  • 3篇肌酐
  • 3篇固定化
  • 2篇胆红素
  • 2篇水解率
  • 2篇尿素
  • 2篇微晶
  • 2篇吸附剂
  • 2篇红素
  • 2篇Β-半乳糖苷...
  • 2篇半乳糖苷
  • 2篇半乳糖苷酶
  • 2篇
  • 2篇超声波

机构

  • 20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哈尔滨商业大...
  • 3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20篇方桂珍
  • 5篇马英梅
  • 5篇李宏振
  • 5篇李俊业
  • 5篇戴晓峰
  • 5篇张锐
  • 4篇马艳丽
  • 3篇高坡
  • 3篇金钟玲
  • 3篇王献玲
  • 2篇赵路阳
  • 2篇张娜
  • 2篇郭庆启
  • 1篇胡春平
  • 1篇邢志华
  • 1篇贾力维
  • 1篇李津明
  • 1篇都馨遥
  • 1篇刘宁
  • 1篇陈超远

传媒

  • 5篇林产化学与工...
  • 3篇黑龙江大学自...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化学世界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胆红素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基团、微晶纤维素(MCC)为载体通过环氧氯丙烷将PEI接枝到MCC上,制得功能高分子吸附材料PEI-MCC,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对PEI-MCC进行结构表征;测定其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EI-MCC的合成条件为:在N2保护下,环氧化纤维素(EC)与PEI的质量比为1∶6,反应介质为pH值1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 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 h;过滤产物,水洗至中性,40℃真空干燥24 h,得微黄色固体粉末PEI-MCC,此时结晶度为78.36%,含氮量5.27%。静态吸附测得PEI-MCC对胆红素吸附容量为9.23 mg/g,吸附达平衡的时间为4 h。
李宏振方桂珍李俊业马英梅马艳丽金钟玲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聚乙烯亚胺胆红素
二乙烯三胺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将微晶纤维素制备成2,3-二醛基氧化纤维素,再将2,3-二醛基氧化纤维素的6位羟基氯化,进行多胺化反应,合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二乙烯三胺基纤维素(DETA/MCC)。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纤维素的醛基含量为81.02%,二乙烯三胺基纤维素的含氮量为15.22%;红外谱图证实胺基已接枝到纤维素上;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二乙烯三胺基纤维素结晶度为58.29%,比微晶纤维素(MCC)的结晶度有所下降;静态吸附测得: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吸附温度为37℃,胆红素浓度为0.1g/L,动态吸附实验在2h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为8.44mg/g。
都馨遥方桂珍李宏振
关键词:纤维素二乙烯三胺胆红素吸附剂
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脲酸的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基团、以微晶纤维素(MCC)为载体通过环氧氯丙烷将PEI接枝到MCC上,制得功能高分子吸附材料聚乙烯亚胺/纤维素(PEI/MCC)。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对PEI/MCC进行结构表征;测定其对脲酸的吸附性能。PEI/MCC的合成条件:在N2保护下,环氧化纤维素(EC)与PEI的质量比为1∶6,碳酸钠0.047mol,1,4-二氧六环20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EI/MCC对脲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含氮量与吸附容量成正比,对脲酸的最大吸附容量为9.53 mg/g。
李宏振方桂珍马英梅李俊业马艳丽金钟玲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聚乙烯亚胺
双醛氧化纤维素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被引量:5
2011年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为4 h,[酶]/[载体]=1:15(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17 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3%。
郭庆启张娜方桂珍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固定化
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的稳定性研究
2009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条件下,采用UV法,以238nm为测定波长,分析pH值、水解时间以及放置时间对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DCNB)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6h内,在pH值分别为1、2、8的缓冲溶液中,DCNB的水解率分别为0.06%-0.11%、0.01%-0.03%、3.01%-3.50%。室温放置6个月后,37℃时DCNB对肌酐、尿素的饱和吸附容量与新制的DCNB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证明,DCNB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戴晓峰李俊业张锐方桂珍
关键词:水解时间水解率
二醛基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尿素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3
2011年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二醛基纤维素(DAC),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二醛基纤维素制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XRD以及化学官能团测定等手段对二醛基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与尿素吸附容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二醛基纤维素对尿素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高碘酸钠与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4∶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介质的pH为2时,制得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最大为97.74%。二醛基纤维素对尿素的吸附容量随醛基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吸附容量为59.23 mg.g-1,是包醛氧淀粉尿素吸附容量的10倍(6 mg.g-1),是包醛酶淀粉吸附容量的4倍(15 mg.g-1),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方程。
王献玲方桂珍戴晓峰张锐
关键词:醛基尿素吸附等温线
羟基喜树碱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提高羟基喜树碱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三聚磷酸钠为聚阴离子,利用静电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离子交联法合成载羟基喜树碱的叶酸-壳聚糖(FA-CTS/HCPT)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以及红外等技术对纳米粒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表面电位、稳定性、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0nm;粒子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电位+50.1mV;放置数十天纳米粒粒径几乎无变化,纳米粒具有很好的粒度稳定性;对羟基喜树碱包封率最高为89.9%,载药量最高为19.8%;在人工体液pH值为7.4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用Higuchi方程拟合其体外释放曲线,得Higuchi方程:Q=14.529t1/2+8.3589(R2=0.9247),说明HCPT在人工体液的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符合水不溶性骨架的释药性能。
邢志华方桂珍苏玲李津明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羟基喜树碱离子交联肿瘤靶向
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的合成及对尿酸和砷(Ⅲ)的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将2,3-二醛基氧化纤维素的6位羟基先用二氯亚砜氯化,然后多胺化反应制备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YXA2.3)。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光谱分析和光电子能谱检测,并在透析液和纯水中对尿酸和砷(Ⅲ)分别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水中,当尿酸浓度为1.0 mg.L-1、吸附温度为37℃、透析液pH值为7,动态吸附实验在8 h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为20.5 mg.g-1;当砷(Ⅲ)浓度为20.0μg.mL-1透析液时,动态吸附实验均在8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分别为411.0μg.g-1。由此可知所研制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具有分别吸附尿酸和三价砷的功能。
高坡方桂珍贾力维赵路阳
关键词:尿酸
纤维素苦味酸醚的合成及对肌酐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经环氧化和醚化反应,制备了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苦味酸醚(MCC-PA)。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氮质量分数为优化指标,考查了物料比、氢氧化钠(质量分数36%)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苦味酸醚制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合成条件为:m(苦味酸(PA)):m(环氧化纤维素)=5:1,NaOH用量为30m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h,此时产物的氮质量分数为2.22%。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条件下,测定了纤维素苦味酸醚对肌酐的吸附性能,绘制了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纤维素苦味酸醚对肌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8h,对肌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49mg/g。
李俊业方桂珍李宏振金钟玲刘建威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苦味酸肌酐
苦味酸-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酯的制备及其对尿素和肌酐的吸附性能被引量:6
2012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高碘酸钠为选择性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制备氧化的羧甲基纤维素。再将氧化的羧甲基纤维素6位的羧基进行酰化,与苦味酸反应制备复合型靶向口服吸附剂苦味酸-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酯。通过XRD、FTIR、元素分析及化学官能团测定(碱熔法测醛基含量)等方法对苦味酸-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酯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苦味酸-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酯已生成;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条件下,测定苦味酸-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酯对尿素和肌酐的吸附性能,对尿素和肌酐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0h和6h,醛基含量为75.23%。对尿素和肌酐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6.08mg/g和2.10mg/g。尿素在氧化CMC-PA上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ich方程,说明主要为化学吸附且吸附指数(1/n)小于2,表明吸附为"优惠吸附"。
戴晓峰方桂珍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苦味酸肌酐尿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