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427)

作品数:11 被引量:116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心源骆磊杨瑞霞李丽何立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遥感
  • 2篇植被
  • 2篇气候
  • 2篇考古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序列数据
  • 1篇悬泉置遗址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遥感和GIS
  • 1篇遥感考古
  • 1篇遥感数据
  • 1篇一致性
  • 1篇遗产
  • 1篇遗存
  • 1篇遗址
  • 1篇植被带
  • 1篇植被覆盖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遥...
  • 5篇联合国教科文...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滁州学院

作者

  • 9篇王心源
  • 4篇骆磊
  • 3篇杨瑞霞
  • 2篇杨强
  • 2篇吉玮
  • 2篇何立恒
  • 2篇李丽
  • 2篇刘传胜
  • 1篇郭华东
  • 1篇王结贵
  • 1篇蔡蘅
  • 1篇吴立
  • 1篇胡降临
  • 1篇孙叶根
  • 1篇王传辉
  • 1篇王长林
  • 1篇王运动
  • 1篇许亚平
  • 1篇王官勇
  • 1篇李超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被引量:38
2013年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王传辉吴立王心源王官勇孙叶根胡降临
关键词:遥感和GIS巢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生态功能分区
1952年—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人口经济的时空耦合态势是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重要体现,可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布局、民政建设、交通发展和环境管理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密度基尼系数、人口经济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35年—2010年6期县级行政单元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实现人口密度分界线的空间刻画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合1952年—2010年省级行政单元人口、经济统计数据,从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耦合及其空间一致性两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经济与人口分布的时空差异,剖析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不尽相同,东西部差异较大,且不均衡态势日益明显。(2)胡焕庸线至今仍能很好的概括中国人口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分布已经在局部范围内突破了胡焕庸线的限制,中国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向西部转移的趋势。(3)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的地域分异特征十分明显,但省际一致性在不断缩小,人口集聚具有较强的经济导向性。(4)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在1952年—2010年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各异:全国人口经济空间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东北地区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高且还在改善,东部与中部保持稳定,西部较差且呈减弱趋势特征。
杨强王运动李丽王心源何立恒
关键词:人口分布
基于HadCM3模式的我国主要气候区划界线时空预测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气候区域分异规律及其时空演变研究是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1951-2014年中国气象数据和基于Had CM3模式的1950-2059年气象模拟数据为数据源来分析中国主要气候区划界线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寒温带界线北移,且速度呈加快趋势;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北部界线向北移动,且东段界线的移动趋势较明显;亚热带北部界线已越过秦岭-淮河一线,且其东段北移趋势较明显;热带范围逐渐向北扩张。东北地区由湿润转干燥,达到干湿并存的状态;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总体上呈转湿趋势,虽北方半干旱区有部分区域转换为干旱区,但未出现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等地区的湿润—半湿润界线和干湿区分界线均向西北方向移动;南方湿润区的干湿状况未发生显著变化。
杨强郑西楠何立恒
关键词:气候区划气候变化
基于CE-1数据的数字月海分形刻画及其动力学意义
2014年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对月海地貌特征的研究能够认识月表起伏及其动力学成因。依据CE-1影像图和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了南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填充岩性的典型月海范围,运用盒维数法、立方体覆盖法和多重分形q-Dq语言对月海边界及其地形表面的地貌特征进行了线和面的描述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形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月球地貌的复杂程度。月海边界的分维值介于1.065~1.100之间,平均值为1.086,标准差为0.014,在双对数坐标下5个月海区边界复杂度拟合的直线都近似平行。②月海地形表面的分维值介于2.704~2.852之间,5个月海地形表面的分维值标准差为0.051,lnδ-lnN(δ)图也近似平行,但截距的离散程度相较于月海边界的高。③月海地貌多重分析的q-Dq曲线图总体呈现非递增趋势,Dq值在q=-10和q=0时基本达到饱和,但差异较小。④从线、面单分形以及多重分形可见,5个月海均具有分形特征,但彼此之间差异较小。其动力学意义在于它们在形成之后,内动力作用基本停止或很小,与分形特征基本一致;而外力主要由陨石撞击作用少量地改变着月表的面貌,导致在分形特征上表现出差异性。
吉玮杨瑞霞李超骆磊王心源
关键词:地貌特征CE-1
基于Landsat长时间序列数据的敦煌绿洲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干旱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长时间序列遥感图像,采用最佳指数因子研究最佳波段组合并进行图像分类,基于转移矩阵分析了绿洲主要覆被构成要素的转换特征,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75-1998年间敦煌绿洲面积呈缓慢扩张趋势(平均0.35 km2/a);1998-2006年间绿洲面积快速增大(平均3.88 km2/a);2006-2011年间绿洲面积基本稳定。1990-2006年间水浇地和林地的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06-2011年,人工干预加速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许亚平王心源王长林
关键词:遥感动态监测
“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观察与认知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对"一带一路"文化遗产赋存环境背景特征,以及遗产构成的时间、空间与材质特征的观察分析,指出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总体处于不容乐观的情形。"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4个问题:(1)环境变化引起文化遗产的损毁严重;(2)风化剥蚀作用引起文化遗产的老化与病害一直在进行;(3)人类经济活动与过度旅游造成的破坏逐渐加剧;(4)战争与盗掘恶性破坏近年变得尤为引人关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5条对策:(1)加强文化遗产共性病害与保护的国际合作研究;(2)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在遗产保护与监测中的作用;(3)加强文化遗产联合综合开发利用研究;(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文明新融合;(5)推动共同发展实现文化遗产自觉保护。"一带一路"建设要文化先行,通过文化交流传播增强吸引力,形成一个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面向全球化战略架构的命运共同体,促进沿线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合作共赢及可持续发展。
王心源刘洁骆磊李丽
关键词:文化遗产
Mapping a Paleodrainage System of the Keriya River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2012年
Lei LuoXinyuan WangHeng CaiChao LiWei Ji
关键词:遥感数据气候环境变化古气候信息
探地雷达在地下考古遗存探测中的实验与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近年来,探地雷达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考古探查中。由于反演多解性问题的存在,雷达图像上的异常既可能是考古目标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地下环境介质的不连续性引起的,所以探究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存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典型异常响应,有助于准确识别雷达图像上的"真"异常,剔除一些"假"异常。首先,本文基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文物埋藏环境,在河北省怀来县遥感综合试验站试验区设计实施了地下目标体探地雷达探测实验,分析了不同材质的小尺度目标体及夯土结构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响应特征;然后,进一步将探地雷达应用于悬泉置遗址地下城墙基址的探测,对城墙在雷达图像上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埋藏浅、小尺度、物性差异不大的考古探查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得到并解释了点状、线状、面状等不同考古目标体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响应规律。
宗鑫王心源刘传胜骆磊
关键词:探地雷达考古探测悬泉置遗址
基于DEM-NDVI的高山植被带定量刻划被引量:8
2015年
根据不同高山植被类型具有不同归一化植被指数响应的特点,通过对NDVI的分析来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带的海拔分布。首先,利用DEM、NDVI构建DEM-NDVI散点分布图;然后,结合地面调查资料与World View-2高分遥感影像对DEM-NDVI散点分布图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最后,利用分析结果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垂直分带结构。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卧龙关沟,结果表明:① NDVI随海拔升高而呈"Z"字形变化;② DEM-NDVI散点图比样本点DEM-NDVI分布图能更完全地表达高山植被NDVI随高程变化的特征;③卧龙关沟东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255~4415 m,西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193~4473 m,与地面调查得到的区域代表植被的分布高度基本一致。
常纯王心源杨瑞霞刘传胜骆磊甄静项波宋经纬廖颖
关键词:高山植被DEMNDVI
空间考古学:对象、性质、方法及任务被引量:11
2015年
空间考古学是新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包含人类活动遗存与生活环境的人文-自然综合体,研究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在对这个复杂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中,有关考古信息获取、解释与重构的一个创新性过程,并通过建立"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实现三维动态的虚拟重建。在总结第487次香山科学会议"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研讨基础上,提出空间考古学6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1)遗址无损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2)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监测研究;(3)考古遗址环境的数字化重建研究;(4)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存储与挖掘研究;(5)虚拟考古、虚拟再现与公众展示系统;(6)"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科学平台建设。对中国建设空间考古学的5项建议:(1)充分融合考古文博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发展;(2)从学科体系看,当前空间技术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需要总体性布局;(3)对大型文化遗产亟需从全局高度开展"理论-技术-应用"的一体化攻关研究,获得对遗产本质的、整体的科学认知;(4)包含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探测理论与方法、技术组合、技术适用性,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对遗产影响的评估与虚拟重建等重大科学问题需要抓紧规划落实;(5)加强空间考古学学科内涵与理论建设研究,利用我国文化遗产大国和空间技术的优势,创新"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抢占该领域的国际制高点。
王心源郭华东
关键词:考古学遥感考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