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640189)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云峰曾俊义徐信群应国秋文通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及多向分化的特点,在体外可通过5-氮胞苷、共培养等多种途径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相关研究表明,Notch、W nt等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曾俊义魏云峰汪泱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信号通路
- miRNA-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 构建大鼠miRNA-1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iRNA-1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技术体外合成miRNA-1前体对应的基因组片段,定向克隆到pSD11-U6/Neo/绿色荧光蛋白载体上.阳性克隆进行及DNA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SD11-U6/Neo/绿色荧光蛋白/miRNA-1借助脂质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PCR鉴定及DNA测序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SD11-U6/Neo/绿色荧光蛋白/miRNA-1构建成功.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 大鼠miRNA-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文通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曾元临曾俊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真核表达载体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为进一步提高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2只大鼠参照Olivette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共16只进入实验终点,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8)梗死区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组,n=8)梗死区注射BMSCs。术后喂养4周,行心脏彩超,取心脏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的分布、分化及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标记CM-Dil和cTn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阳性的心肌样细胞在梗死区分布。与C组相比,M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s)、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明显改善(P<0.05),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SCs可在心肌梗死的大鼠心脏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提高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 徐信群王泉兰应国秋曾俊义文通魏云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细胞心肌成形术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心肌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 2006年
- 徐信群魏云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心肌成形术心肌梗死
- 大鼠心室重构模型的制作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为研究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评价治疗,提供简单易行的大鼠心室重构实验模型。方法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麻醉,经气管插管,左胸第3、4肋间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后行心脏彩超左心室功能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内大鼠死亡率为23.3%,存活4周的大鼠心肌梗死率可达76.7%,心室功能及心肌组织发生了改变。结论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为研究心室重构提供稳定的实验模型。
- 徐信群曾俊义应国秋魏云峰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