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238)
-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3
- 相关作者:汪虹陈斌解英王宽赵阳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塔夫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Fb)在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实验1。取糖尿病小鼠及健康小鼠各10只,处死后取背部皮肤组织,制备第4代正常皮肤Fb及糖尿病皮肤Fb悬液。另取27只糖尿病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每组9只,于背部制作面积为1 cm×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分别于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创面4个角注射制备的正常皮肤Fb和糖尿病皮肤Fb悬液各200 μL,PBS组小鼠分别于相同位置注射等量PBS。伤后3、7、10、14、17 d,取3组存活小鼠进行创面大体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7、14 d,每组各取行创面大体观察后的3只小鼠处死,取创面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Masson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量。(2)实验2。取糖尿病小鼠及健康小鼠各10只,同实验1制备原代、第4代正常皮肤Fb及原代、第4代糖尿病皮肤Fb。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激肽1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1)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干燥、结痂速度较PBS组快。伤后17 d,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愈合率与PBS组相近(t=3.45,P〉0.05),其余各时间点正常皮肤Fb组、糖尿病皮肤Fb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t=9.15、10.25、35.28、6.79、8.37、10.69、22.53、6.70、4.47,P〈0.05或P〈0.01)。伤后7、14 d,正常皮肤Fb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皮肤Fb组�
- 彭颖赵阳解英林晓莹潘满昌汪虹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糖尿病伤口愈合细胞治疗
- 循环纤维细胞与慢性创面愈合被引量:3
- 2015年
- 背景:循环纤维细胞是近些年来在外周血液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种白细胞亚群,由于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因此被认为可以促进创伤的修复。但其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潜在作用研究尚少。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循环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文献综述。方法:分别以"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circulating fibrocytes、A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Pub 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4至2015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5年,检索内容为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54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循环纤维细胞因其安全、有效并能较好的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细胞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创面修复。循环纤维细胞是在外周血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个新型白细胞亚群,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在伤后早期进入损伤部位,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动物研究证实,应用循环纤维细胞可改善慢性创面尤其是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修复。
- 鲍济洪杨靖陈斌
- 关键词:慢性创面创面愈合糖尿病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细菌生物膜与慢性创面愈合被引量:15
- 2016年
- 由于慢性创面对人们健康水平影响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全球卫生保健的重要问题之一,所引起的社会医疗负担也日益加大,慢性创面的预防治疗已引起相关领域的关注;笔者通过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影响慢性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及可能的预防治疗策略进行文献综述,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王宽解英汪虹陈斌
- 关键词:生物膜慢性创面创面修复
- 循环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老龄化进程加速,由糖尿病、感染、溃疡等引起的创面发病率持续上升,创面治疗及护理费用持续增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也加重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创面修复成为研究热点与攻克难点。过去认为Fh在创面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一种兼具造血细胞与间质细胞特点的新型细胞——循环Fb(cFb),不仅可分化为创面修复的主要细胞Fb和肌Fb,还可分泌丰富的细胞因子参与糖尿病、溃疡、烧伤等创面的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血管生成,贯穿创面修复的炎症期、增殖期及重塑期,有望成为临床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手段。
- 解英汪虹张伟赵阳
- 关键词:细胞分化细胞因子类伤口愈合
- 瘢痕:评估、防治、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54
- 2015年
- 背景:瘢痕的形成与防治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防治措施和客观可靠的临床评判方法仍是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瘢痕的防治和临床评估量表进行文献综述。方法:分别以"瘢痕、防治措施、临床评估量表、治疗"和"scar、prevention、treat、cicatrix、assessment、measure"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Pub 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75至2014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检索内容为瘢痕的防治措施及临床评估方法。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39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即可形成病理性瘢痕。对病理性瘢痕应防治结合,创伤愈合早期干预。国际上通用的瘢痕评定方法有:温哥华瘢痕量表、视觉模拟量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曼彻斯特瘢痕评定量表、斯托尼布鲁克瘢痕评估量表。应用瘢痕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对瘢痕的临床诊断、疗效判定及比较研究均有重要作用。
- 马林枭鲍济洪陈斌
- 关键词:瘢痕防治量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多潜能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祖细胞群体,包括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间充质干细胞、循环纤维细胞(fibrocytes)等,这些细胞因能在适宜条件下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成熟细胞,长期受到研究者们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种来源于外周血的干/祖细胞——单个核细胞来源的多潜能细胞(MOMC),其具有可从外周血获取并体外扩增、表型独特和多向分化的特性,
- 解英陈斌汪虹王宽李冉
- 关键词:细胞分化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