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60006)
- 作品数:14 被引量:170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海林张云智杨卫红米竹青章域震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虫媒病毒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0
- 2003年
- 目的 了解云南澜沧江下游地区自然界虫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从云南澜沧江下游地区(澜沧县和思茅市)所属乡村采集蚊虫,分类后保存于液氮。经消毒、研磨、离心等处理后接种组织培养细胞分离病毒,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233份标本中,分离到22株致C6/36细胞病变的病毒,表现为细胞圆化、聚集、脱落。分离阳性率为9.4%(22/233)。经鉴定10株对乙醚和5’-磺脱氧尿苷抵抗,为无包膜双链RNA病毒,核酸电泳为12节段RNA病毒。9株对乙醚敏感,对5’-碘脱氧尿苷抵抗,为有膜RNA病毒,核酸电泳为10条带。Colti病毒95-75单克隆抗体与新分离的12节段RNA病毒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呈阳性反应,而与10节段病毒呈阴性反应。3株病毒为对乙醚敏感,其中1株被乙型脑炎病毒A2株免疫腹水中和,并与A2免疫腹水荧光试验呈阳性反应;1株(云南92-4)与布尼亚病毒组特异免疫腹水的荧光试验和ELISA试验均为强阳性,而与甲病毒组特异性免疫腹水及黄病毒组的乙型脑炎病毒免疫腹水均呈阴性反应;经负染在电镜下观察毒粒呈圆形,直径约为(87.00±0.05)nm。外层可见表面突起。结论 从云南澜沧江下游地区采集的蚊标本分离到10株Colti病毒,9株环状病毒,1株为乙脑病毒,1株为布尼亚病毒,1株尚在研究中。
- 陶三菊张海林杨冬荣王焕琴刘琴芝张云智杨卫红章域震曹玉玺徐丽宏何英陈伯权
- 关键词:虫媒病毒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
- 云南省勐海县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报告被引量:3
- 1999年
- 1981、1983和1986年在勐海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6属22种7075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2株乙型脑炎病毒,从霜背库蚊中分离到3株乙型脑炎病毒,从伪杂鳞库蚊和中华按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1株登革3型病毒。当地人群中存在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三带喙库蚊和霜背库蚊是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
- 张海林自登云施华芳米竹青龚正达李兆祥
- 关键词:蚊虫地理分布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
- 云南首次分离到辛德毕斯(Sindbis)、巴泰(Batai)和Colti病毒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虫媒病毒分布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采集蚊虫以及发热病人血清,液氮冻存。标本常规处理,接种C6/36细胞和乳鼠以分离病毒,并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同时采集发热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用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抗体。结果从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中分离到1株辛德毕斯(Sindbis)病毒,从澜沧县菲律宾按蚊中分离到1株巴泰(Batai)病毒,从思茅市翠云区和澜沧县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菲律宾按蚊、迷走按蚊等蚊虫中分离到10株Colti病毒。血清抗体检查,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中辛德毕斯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50%(3/120),巴泰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17%(5/120);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健康人血清中辛德毕斯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3%(11/571),其中澜沧、思茅、景洪、勐腊和勐海的阳性率依次为4.55%(6/132)、0.89%(1/112)、1.25%(2/160)、1.96%(2/102)和0.00%(0/65);西双版纳发热病人和脑炎病人血清中还检测出Colti病毒抗体。结论云南省分布有经蚊虫传播的辛德毕斯、巴泰和Colti病毒,当地人群中也存在该病毒自然感染。今后应加强这3种虫媒病毒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
- 张海林陶三菊杨冬荣张云智杨卫红章域震黄文丽周国林王环宇付士红梁国栋
- 关键词:虫媒病毒辛德毕斯病毒COLTI病毒血清抗体调查
- 云南省澜沧县蚊虫及其与乙型脑炎关系的调查被引量:3
- 2000年
- 于1998年8月在云南省澜沧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4种647O只。其中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种。对当地人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3.79%(71/132)。本次调查提示:三带喙库蚊可能是当地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 杨卫红张海林张云智章域震龚正达
- 关键词:蚊虫乙型脑炎
-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虫媒病毒研究状况被引量:15
- 2006年
- 张海林陶三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出血热虫媒病毒室张云智
- 关键词:虫媒传染病病毒研究节肢动物血清标本病毒学检测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4种3450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21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25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和白纹伊蚊。从三带喙库蚊(8株)、霜背库蚊(4株)、伪杂鳞库蚊(3株)、环带库蚊(1株)、棕头库蚊(1株)、中华按蚊(3株)、刺扰伊蚊(2株)、白纹伊蚊(1株)、窄翅伊蚊(1株)和常型曼蚊(1株)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5株。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伪杂鳞库蚊和霜背库蚊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等带毒蚊种亦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龚正达自登云张云智杨卫红李兆祥
- 关键词:自然感染蚊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疾病传播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0年
- :198 1、1982、1983、1986、1987和 1988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 (市 )捕获成年雌性蚊虫 8属 34种 34 5 0 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 2 1种 ,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 ;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 2 5种 ,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和白纹伊蚊。从三带喙库蚊 (8株 )、霜背库蚊 (4株 )、伪杂鳞库蚊 (3株 )、环带库蚊 (1株 )、棕头库蚊 (1株 )、中华按蚊 (3株 )、刺扰伊蚊 (2株 )、白纹伊蚊 (1株 )、窄翅伊蚊 (1株 )和常型曼蚊 (1株 )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 2 5株。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 4型病毒 3株 ,登革 3型病毒 1株 ,基孔肯雅病毒 2株。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1株。分析认为 ,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伪杂鳞库蚊和霜背库蚊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
-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龚正达自登云李兆祥张云智
- 关键词:蚊类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被引量:4
- 2000年
- 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 5个县 (市 )进行了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抗原和抗体调查 ,黄胸鼠 (Rattusflavipectus)肺中 HFRS相关抗原带病毒率为 3.73% (31/830 ) ,血清 HFRS抗体阳性率为 1.31% (7/5 35 ) ;人血清中HFRS抗体阳性率为 2 .76 % (15 /5 44 ) ,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
- 张云智张海林杨卫红章域震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 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59
- 2004年
- 张海林
- 关键词:虫媒病毒公共卫生问题症候群HFRS失明种虫
- 云南省勐腊县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5
- 1999年
- 1982年7—8月,在勐腊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7属25种4440只。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出2株登革4型病毒,人血清中乙型脑炎和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11.58%,表明当地人群中存在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是乙型脑炎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
- 张海林米竹青施华芳龚正达自登云
- 关键词:蚊虫地理分布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