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034010)

作品数:55 被引量:462H指数:13
相关作者:吴宏鑫邱志成张洪华刘一武孙多青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1篇航天
  • 20篇挠性
  • 19篇航天器
  • 12篇自适应控制
  • 12篇非线性
  • 8篇预测控制
  • 8篇振动控制
  • 8篇鲁棒
  • 8篇挠性结构
  • 8篇测控
  • 7篇挠性航天器
  • 7篇控制研究
  • 6篇主动振动控制
  • 6篇自适应模糊
  • 6篇自适应模糊控...
  • 6篇模糊控制
  • 6篇广义预测控制
  • 5篇自适
  • 5篇自适应
  • 5篇线性系

机构

  • 61篇北京控制工程...
  • 8篇南京理工大学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4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悉尼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空间智能控制...

作者

  • 39篇吴宏鑫
  • 11篇张洪华
  • 11篇邱志成
  • 9篇沈少萍
  • 8篇胡维礼
  • 7篇李智斌
  • 5篇雷拥军
  • 5篇孙多青
  • 5篇师五喜
  • 5篇刘一武
  • 5篇陈庆伟
  • 5篇霍伟
  • 4篇王晓磊
  • 3篇邢琰
  • 3篇黎康
  • 3篇陈伟民
  • 2篇丁建钊
  • 2篇解永春
  • 2篇王佐伟
  • 2篇王大钧

传媒

  • 8篇宇航学报
  • 6篇航天控制
  • 6篇控制工程(北...
  • 5篇自动化学报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3篇控制与决策
  • 3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控制理论与应...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2篇中国科学(E...
  • 2篇压电与声光
  • 2篇Scienc...
  • 2篇Applie...
  • 2篇2005年中...
  • 1篇传感器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机器人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 12篇2003
  • 15篇2002
  • 11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挠性卫星姿态快速机动控制被引量:1
2003年
挠性卫星在快速机动中既要满足快速性要求,又要抑制挠性附件产生的振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约束模态方程的方波序列控制方法,并给出了最小机动时间的方波规划方法。该方法不仅保证机动后无余振,而且满足最快机动的要求,此外,由于控制输出为方波,因而适合卫星上的喷气推力器控制模式和飞轮控制模式。最后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方波序列控制的有效性。
张洪华黎康赵宇
关键词:挠性卫星姿态数字仿真
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及应用被引量:28
2002年
针对一类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且输出被控变量不能在线直接连续测量的复杂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智能技术,根据对象特征和控制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被控对象的特征模型,以此特征模型为依据,提出了一套智能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法.首先给出了智能特征模型的建模原理和表达形式,然后基于智能特征模型描述,提出由多个定量和定性子控制器、按多个开闭环相结合的智能控制器设计原理和方法.最后,介绍了这种方法在电解铝过程氧化铝浓度控制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工程设计方便,避免了一般智能控制器的现场试凑,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低氧化铝浓度的长期稳定控制,阳极效应受控率从60%提高到80%以上.
吴宏鑫王迎春邢琰
关键词:智能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电解铝过程控制设计原理
内部稳定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
提出一种内部稳定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性能指标函数中引入控制增量的当前及过去值项以使闭环系统稳定,同时通过调节控制器中的设计参数可改进闭环系统动态性能,且能保证闭环系统无稳态输出误差。
师五喜霍伟毕树生宗光华
关键词:广义预测控制稳态误差
文献传递
特征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带有可伸缩挠性附件航天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根据特征模型的参数推算了系统实时的转动惯量,设计了基于转动惯量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器和逻辑微分控制器, 将这两种控制器相结合对带有可伸缩挠性附件的刚体进行姿态控制,仿真结果与基于确知系统模型所设计的变系数 PD 控制器相...
沈少萍
关键词:转动惯量
文献传递
带可收缩挠性附件受控航天器稳定性分析
2008年
带可伸缩挠性附件受控航天器在附件收缩过程中可能因为收缩率设计不当导致系统不稳定,本文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推导出利用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反馈设计的PD控制律来实现可伸缩挠性附件在收缩过程稳定性控制的充分条件,对设计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的收缩率和控制律具有指导意义。
沈少萍李智斌
关键词:航天器
基于容错的MIMO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的网络控制系统,设传感器与控制器均为时间驱动,部分传感器数据不能在采样周期内成功传输,本文首先建立了包含网络的广义被控对象模型——具有传感器“故障”的线性离散对象。利用共同的Lyapunov 方法,讨论了...
樊卫华宋杨蔡骅胡维礼
关键词:容错控制
文献传递
基于特征模型的柔性结构直接自适应模糊预测控制被引量:4
2005年
为了避免用模态截断方法设计控制器时所引起的控制和观测溢出问题,把柔性结构模型转化为用含有未知系数的二阶差分方程描述的特征模型,对此模型提出了当柔性结构实现位置保持时的直接自适应模糊预测控制方法.此方法直接利用模糊逻辑系统设计预测控制器,并基于广义误差估计值对控制器参数和广义误差估计值中的未知向量进行自适应调整.文中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使广义误差估计值收敛到原点的一个小邻域内.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师五喜霍伟吴宏鑫
关键词:预测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
参数未知线性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被引量:9
2003年
将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引入广义预测控制,对参数未知线性系统提出一种直接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直接利用模糊逻辑系统设计广义预测控制器,并基于广义误差估计值对控制器参数和广义误差估计值中的未知向量进行自适应调整。证明了该方法不仅能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有界,而且可使广义误差收敛到原点的一个小领域内。
师五喜霍伟吴宏鑫
关键词:广义预测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稳定性分析
惯性敏感器与星敏感器之间在轨自主标定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惯性敏感器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是航天器高精度姿态确定的常用手段。通常将惯性敏感器的常值漂移作为扩展状态进行标定,而将星敏感器的常值偏差作为扩展状态进行估计也是可能的。本文对这两种方法的定姿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选用的准则。
刘一武
关键词:惯性敏感器星敏感器滤波器
Intelligent control based on intelligent characteristic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被引量:11
2003年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intelligent characteristic model for a kind of complicated plant with nonlinearities and uncertainties, whose controlled output variables cannot be measured on line continuously. The basic idea of this method is to utilize intelligent techniques to form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of the controlled plan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with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then to present a new design method of intelligent controller 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 model. First, the modeling principles and expression of the intelligent characteristic model are presented. Then based on description of the intelligent characteristic model,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intelligent controller composed of several open-loops and closed-loops sub controllers wi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re given.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alumina concentration control in the real aluminum electrolytic process is introduced. It is proved in practice that the above methods not only are easy to implement in engineering design but also avoid the trial-and-error of general intelligent controllers. It has taken better effect in the following application: achieving long-term stable control of low alumina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controlled ratio of anode effect greatly from 60% to 80%.
吴宏鑫王迎春邢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