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0001995)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白丽荣郭晓丽时丽冉高汝勇苏长青更多>>
相关机构:衡水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旱稻
  • 2篇杂交
  • 2篇RAPD分析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大豆
  • 1篇诱导蛋白
  • 1篇诱导率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愈伤组织诱导
  • 1篇愈伤组织诱导...
  • 1篇育种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杂交育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大豆
  • 1篇植物
  • 1篇入侵

机构

  • 6篇衡水学院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5篇白丽荣
  • 5篇郭晓丽
  • 2篇时丽冉
  • 2篇高汝勇
  • 1篇苏长青
  • 1篇赵丹
  • 1篇白丽荣
  • 1篇赵帅

传媒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衡水湖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RAPD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衡水湖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20个RAPD随机引物对二者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共扩增出187条带,其中多态条带43条,多态性程度达到23%,说明衡水湖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存在遗传上的多态性,为下一步进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奠定基础。
郭晓丽白丽荣高汝勇
关键词: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APDPCR
旱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7
2012年
简述了我国旱稻研究现状。指出旱稻种质在与高产有关的性状上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缘高抗优良基因,加强对旱稻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培育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旱稻新品种,是我国稻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白丽荣郭晓丽苏长青时丽冉高汝勇
关键词:旱稻抗旱性鉴定种质资源杂交育种
旱稻65及其杂交后代的RAPD分析
2013年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从分子水平检测旱稻65(Oryza.sativa L.cv.upland rice 65)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采用20对随机引物对两者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表明,RAPD共扩增出1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33个,占总位点的20.75%。旱稻65和杂交后代之间存在RAPD多态性,表明旱稻65和杂交后代之间DNA水平存在差异。
郭晓丽白丽荣
关键词:SATIVAUPLAND杂交后代
旱稻干旱诱导蛋白DIP3的表达分析
几丁质酶是一种能催化降解几丁质的糖苷酶,主要水解,丁质中β-1,4糖苷键,产生,丁质单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普遍认为几丁质酶与植物体内防御系统有关,是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PR)蛋白。目前研究表明,植物几丁质酶...
郭晓丽白丽荣苏长青时丽冉李慧敏赵凤梧
关键词:旱稻干旱诱导蛋白实时定量PCR
文献传递
不同激素配比对旱稻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2个不同旱稻品种为材料,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激素相结合,对影响旱稻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B培养基可提高旱稻愈伤组织出愈率,且2,4-D与6-B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培养效果不同。2,4-D为4.0 mg/L,6-BA为1.0 mg/L时品种旱1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76.8%),2,4-D为1.0 mg/L,6-BA为1.5mg/L时诱导率最低(30.4%);2,4-D为2.0 mg/L,6-BA为1.0 mg/L时品种夏旱51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78.3%),当2,4-D为4.0 mg/L,6-BA为1.0 mg/L时诱导率最低(10.9%)。
郭晓丽白丽荣时丽冉
关键词:旱稻愈伤组织诱导率激素
黄顶菊提取液对旱稻种子的化感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给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顶菊提取液对旱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100g/mL时,旱稻种子的萌发率降低到66.7%,幼苗芽长仅为0.67cm,其对旱稻种子萌发和幼苗芽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抑制率分别为24.0%、47.7%(P<0.05)。黄顶菊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050~0.100g/mL时,旱稻种子根长为0.26~1.23cm,其对旱稻种子根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抑制率在43.3%~88.0%,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黄顶菊提取液对旱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浓度效应。
赵丹白丽荣赵帅
关键词:黄顶菊入侵植物旱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