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307)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凤琴王伟李玉伟徐得月林肖惠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黑曲霉群菌种多相分类和鉴定方法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黑曲霉群菌种作为食品发酵工业常用菌和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和鉴定一直是近年来分类学家的研究热点。目前除了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外,基于生理特征、细胞外分泌物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多相分类方法已经被初步用于黑曲霉群菌种的分类和鉴定。该文详细阐述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黑曲霉群菌种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并对黑曲霉群菌种分类和鉴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期望。
- 韩小敏李凤琴
- 关键词:生理学全基因组测序
- 禾谷镰刀菌产毒影响因子预测微生物学筛选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对可能影响禾谷镰刀菌产毒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为不同自然条件下预测禾谷镰刀菌的产毒情况和粮食防霉提供实验手段。方法以禾谷镰刀菌为材料,以玉米、小麦和大米为基质,对影响禾谷镰刀菌产毒的重要因素变量(温度、通气量、水分含量、pH值、光照、培养基量、基质成分、培养时间等)进行筛选,构建L18-Hunter和Plackett-Burman模型(PB模型)。结果 L18-Hunter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3株禾谷镰刀菌受试菌株中仅菌株3.4522产3-A-DON、15-A-DON以及毒素总量的模型拟合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系数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和培养时间是影响禾谷镰刀菌3.4522产3-A-DON、15-A-DON及毒素总量的关键因子;PB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毒素总量的绝对值以及DON、玉米赤霉烯酮(ZEN)、DON及其衍生物、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及毒素总量浓度的对数值而言,该模型显著(P值分别为0.034 5、0.014 8、0.002 2、0.0029、0.006 8、0.006 7和0.000 6),模型R2分别为0.812 4、0.861 6、0.928 7、0.921 6、0.894 5、0.895 1和0.954 3,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培养时间、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是影响禾谷镰刀菌3.452 2产毒的关键因子。结论培养时间、一定范围内(20%~50%)的水分含量、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是影响禾谷镰刀菌产毒的关键因子。
- 徐得月王伟陈西平林肖惠李玉伟李凤琴
- 关键词:预测微生物学禾谷镰刀菌产毒
- 产B类伏马菌素黑曲霉菌株基因水平鉴定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建立基于基因水平的产B类伏马菌素黑曲霉菌株的鉴定方法。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对产B类伏马菌素黑曲霉基因簇中8个关键基因的DNA和mRNA提取方法、扩增条件等进行优化,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19株黑曲霉菌株均携带与B类伏马菌素合成相关的8个关键基因的DNA。其中与产毒量相关性较强的基因为fum6、fum14和fum19,但不同产毒水平黑曲霉菌株中8个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量各异。结论 DNA水平不足以鉴别黑曲霉菌株B类伏马菌素的产毒能力,需要结合mRNA表达水平综合分析。
- 韩小敏张靖韩春卉赵熙张宏元江涛李凤琴
- 关键词:黑曲霉菌株鉴定霉菌毒素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