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3-31-18)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方强宋波李为兵杨昕金锡御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逼尿肌
  • 2篇受体
  • 2篇膀胱
  • 2篇逼尿肌不稳定
  • 2篇ATP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尿失禁
  • 1篇英文
  • 1篇应力性
  • 1篇真性压力性尿...
  • 1篇失禁
  • 1篇尿动力
  • 1篇尿动力学
  • 1篇尿失禁
  • 1篇女(雌)性
  • 1篇女性
  • 1篇自发性收缩
  • 1篇离体
  • 1篇灌注
  • 1篇膀胱内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李为兵
  • 4篇宋波
  • 4篇方强
  • 1篇李龙坤
  • 1篇杨景
  • 1篇鄢俊安
  • 1篇熊恩庆
  • 1篇章容
  • 1篇金锡御
  • 1篇杨昕
  • 1篇郭建军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英文)
2005年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判定为正常,>100°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判定为正常,>45°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cmH2O;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
李为兵方强鄢俊安宋波熊恩庆
关键词:尿动力学女(雌)性
ATP对正常及DI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初步探讨ATP对正常及DI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逼尿肌不稳定模型,采用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观察ATP对正常及DI大鼠逼尿肌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大鼠DI模型,成功率76·67%。DI组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力明显高于对照组;ATP可以明显加快DI组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而对收缩力无明显影响。结论ATP主要调节大鼠逼尿肌兴奋性方面,而在收缩力方面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李为兵方强杨昕宋波金锡御
关键词:P2X受体ATP逼尿肌
P2X_3受体在逼尿肌不稳定大鼠膀胱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方强杨景李为兵宋波章容
关键词:P2X3受体逼尿肌不稳定
膀胱内灌注ATP、PPADS对大鼠逼尿肌不稳定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内给予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吡哆醛(PPADS)对正常及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instability,DI)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SD大鼠DI模型,以正常雌性大鼠作对照,分别膀胱内给予嘌呤能受体激动剂ATP和阻滞剂PPADS,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正常和DI大鼠膀胱贮尿期和排尿期功能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的DI大鼠模型,成功率72%。ATP使两组大鼠膀胱功能容量减小,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正常无DI大鼠70%发生逼尿肌不稳定收缩。PPADS使两组大鼠膀胱功能容量增加,排尿间隔时间延长,DI组大鼠不稳定收缩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嘌呤能受体在膀胱排尿反射和逼尿肌不稳定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郭建军方强宋波李龙坤李为兵
关键词:ATP逼尿肌不稳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