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2213)

作品数:17 被引量:184H指数:8
相关作者:田喜洲马珂彭小平左晓燕崔子龙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工商大学安阳学院大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6篇哲学宗教
  • 6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自我
  • 4篇呼唤
  • 3篇心理
  • 2篇心理资本
  • 2篇遗憾
  • 2篇品格
  • 2篇资本
  • 2篇干预
  • 2篇才干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角色
  • 1篇店员
  • 1篇独立型
  • 1篇心理学
  • 1篇叙事
  • 1篇员工绩效
  • 1篇政府
  • 1篇政府参与
  • 1篇政府角色
  • 1篇中国情境

机构

  • 17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大理大学
  • 1篇安阳学院

作者

  • 15篇田喜洲
  • 4篇马珂
  • 2篇崔子龙
  • 2篇左晓燕
  • 2篇彭小平
  • 2篇董强
  • 1篇蒙艺
  • 1篇余璇
  • 1篇张屿
  • 1篇黄霞

传媒

  • 4篇外国经济与管...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心理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软科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投射的最好自我:概念、影响因素与影响结果
2015年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自我属于社会认知的重要概念。回顾过去国内外学者对自我的研究,可以对投射的最好自我(reflected best-self,以下简称RBS)的研究有所启示。目前国内外已对投射的自我有一定的研究,但RBS是什么呢?本文梳理了自我研究的历程,提出了自我研究中的新概念:投射的最好自我(reflected best-self),并对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进行了归纳,希望能为以后自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黄霞田喜洲胡睿玲马珂
关键词:自我
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被引量:75
2015年
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不同,工作重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行为,体现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以主动的行为去重新定义和塑造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重构工作身份、获得工作意义。工作重塑能够优化组织设计与工作关系,有利于员工产生工作认同和有效应对逆境。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作重塑的特征、测量、重塑方式、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胡睿玲田喜洲
工作重塑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调节定向的视角被引量:29
2020年
以往学术界更多关注工作重塑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缺乏对其内在动机及相关新构念的探讨。近年来,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工作重塑研究逐渐增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特质及情境性调节定向的视角,分别对其与工作重塑具体维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揭示领导的调节定向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最后,梳理工作重塑领域涌现的新构念(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趋近/回避型工作重塑),及其理论融合的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调节定向和工作重塑的相互作用、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的前因变量及作用机制,以及调节定向与“角色观”工作重塑的关系等问题。
田喜洲郭小东许浩
关键词:工作资源
工作身份转变研究述评被引量:7
2016年
工作身份转变指旧工作身份丧失与新工作身份获得的过程或结果。在无边界职业生涯环境中,工作身份转变比较常见,或主动或被动,或宏观或微观,其对个人组织社会化及职业过渡的重要影响凸显了该领域的研究价值。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工作身份转变的过程、本质、影响因素及转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从中发现:(1)工作身份转变是与工作角色、价值理念相关的自我认知、情感及行为转变过程;(2)工作身份转变的本质涉及工作身份尝试、协商与确认,工作关系转变,工作身份再平衡,以及认知转变与情感修复,而其主要方式是自我叙事;(3)影响工作身份转变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工作与组织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工作身份转变的影响结果研究、本土化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
田喜洲董强马珂
关键词:自我叙事
工作意味着什么——工作意义概念、影响与研究框架被引量:9
2017年
工作意义是个人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自身价值体系相互作用下,对工作的一种认知,它反映着人与工作的关系,也体现了工作之于个人的价值。研究表明,影响工作意义感知的因素包括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同时工作意义又对个体工作态度与行为、身心健康和工作重塑产生影响;而把工作意义分为比较型意义与独立型意义是一种新的分类视角,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工作意义整体框架构建、工作意义内涵和外延界定、社会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工作意义感知以及工作意义的本土化研究。
田喜洲左晓燕彭小平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
基于个体优势的工作重塑被引量:16
2017年
发挥优势(using strengths)能让我们感到充实、真实与高效;而重塑工作(crafting job)则使我们的工作充满意义、认同与使命感。整合优势理论、工作重塑、职业成功和呼唤(calling)研究的已有成果,可以发现:(1)基于个体优势的工作重塑(strengths-based job crafting,SJC)是一个新构念,对优势理论与工作重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2)SJC能对个人职业成功、呼唤感及组织绩效产生影响;(3)影响SJC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未来研究应以实证的方式重点探索中国情境下SJC的测量与影响机制问题。
田喜洲刘美玲
关键词:呼唤
基于个体优势的干预:影响结果与机制述评被引量:1
2020年
个体优势(包括品格优势与才干优势)是指一系列能让人感到充实与力量的品格特征或才干,也是能带来高绩效的个人惯有思维、感觉与行为模式。基于个体优势的干预是识别、应用与开发个体优势的有意活动过程。它因个体优势的分类与测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策略,但总体而言,SBI都能对幸福感等积极结果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包括了中介机制(如积极情感、社会价值感等)与调节机制(如干预对象、干预活动特征等)。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其负面影响和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田喜洲彭息强蒙艺
组织中的高质量联结
2016年
组织中的高质量联结(HQC)指工作中短期的积极互动关系。它能使交往双方体验到活力、积极关照与相互交融,并具有高情感承载力、关系张力与联结力三个特征。目前,HQC已成为积极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个体生理健康、工作态度、学习行为具有积极影响,还能通过组织过程、高管团队的决策与张力、团队创新力作用于组织。而认知、情感和行为机制是构建与强化HQC的重要方法。未来HQC研究需要对其影响因素、构建与强化机制间关系做进一步讨论。
马珂田喜洲
关键词:人际互动
工作重塑干预:概念、设计与影响被引量:24
2017年
无论是工作重塑研究的北美学派还是欧洲学派都认为,工作重塑不仅是一个概念或行为,而且是一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干预手段,即工作重塑干预。工作重塑干预的设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基于认知、关系与任务改变的工作重塑干预和基于工作要求与资源模型的工作重塑干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目标。研究表明,工作重塑干预不仅会对员工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工作重塑行为本身及组织绩效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工作重塑干预的作用机制、不同条件下的干预效果、基于个体优势的工作重塑干预以及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田喜洲彭小平郭新宇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对酒店员工的协同作用被引量:13
2013年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场所,员工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而且更需要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研究这3种资本对酒店员工绩效与组织承诺的协同作用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探讨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酒店员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都与员工绩效、组织承诺显著相关,且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能对员工绩效、组织承诺产生协同作用。因此,酒店应该重视员工的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并协同开发这3种资本,以便提高员工绩效,减少流失率。
田喜洲左晓燕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员工绩效组织承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