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卫生局科学研究项目(2004009)
作品数:
2
被引量:6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李然
梁庆丰
罗时运
孙旭光
王智群
更多>>
相关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卫生局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膜炎
2篇
结核
2篇
角膜
2篇
角膜炎
2篇
非结核性分枝...
2篇
分枝杆菌
2篇
杆菌
1篇
动物
1篇
动物模型
1篇
亚科
1篇
眼感染
1篇
沙星
1篇
结核分枝杆菌
1篇
疾病模型
1篇
加替沙星
1篇
非结核分枝杆...
机构
2篇
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2篇
王智群
2篇
孙旭光
2篇
罗时运
2篇
梁庆丰
2篇
李然
1篇
邓世靖
传媒
1篇
中华眼科杂志
1篇
眼科研究
年份
1篇
2007
1篇
200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性兔角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探讨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性兔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方法48只兔(48只眼)随机分为3组:角膜瓣下NTN感染组(UFI组)、角膜瓣下NTM感染后糖皮质激素使用组(UFIC组)及角膜表面NTM感染组(sI组)。观察角膜基质浸润情况,并于术后5、7、14及21d进行角膜病灶细菌定量培养、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兔NTM角膜炎在感染后5d角膜组织反应性水肿;7—14d角膜浅基质层出现多灶性点、片状灰白致密浸润;21d角膜新生血管大量增生,白斑形成。术后5、7、14及21d,3组模型角膜基质浸润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24,P〈0.05);组间比较,UFIC组角膜浸润面积大于UFI组与S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62,8.341;均P〈0.05)。角膜细菌定量培养,UFIC组细菌数量高于UFI组与SI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1.272,P〈0.05)。病理学观察,感染后5d角膜基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7~14d角膜淋巴细胞灶性浸润,21d角膜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增生明显。3组模型于术后5、7、14及21d角膜组织中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07,196.521,12.552,11.100;均P〈0.01),CD8^+细胞计数在感染后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171.115,77.017;均P〈0.01)。结论角膜基质多灶性点、片状灰白致密浸润为NTN性角膜炎临床特征,CD4^+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本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中华跟科杂志,2007,43:613-617)
梁庆丰
王智群
邓世靖
李然
罗时运
孙旭光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分枝杆菌
疾病模型
加替沙星治疗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对兔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龟分枝杆菌建立兔NTM角膜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加替沙星联合阿米卡星进行治疗,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角膜浸润面积及临床表现的变化,并对治疗1周后的角膜病灶进行细菌定量分析。结果加替沙星可抑制角膜组织内NTM的生长,使NTM角膜炎角膜浸润面积明显减小,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可增强其抗菌作用。结论加替沙星是治疗NTM角膜炎的有效药物之一。
梁庆丰
王智群
李然
罗时运
孙旭光
关键词:
加替沙星
非结核分枝杆菌
角膜炎
动物模型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