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858)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喻春钊王伟林余翔李泉骆霞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腺癌
  • 6篇胰腺
  • 6篇胰腺癌
  • 5篇细胞
  • 5篇癌细胞
  • 4篇胰腺癌细胞
  • 4篇腺癌细胞
  • 3篇蛋白
  • 3篇手术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蛋白聚糖
  • 2篇凋亡
  • 2篇胰腺癌细胞株
  • 2篇直肠
  • 2篇腔镜手术
  • 2篇细胞株
  • 2篇聚糖
  • 2篇过表达
  • 2篇核心蛋白聚糖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喻春钊
  • 7篇余翔
  • 7篇王伟林
  • 6篇李泉
  • 4篇骆霞岗
  • 2篇沈佳佳
  • 2篇王兴伟
  • 2篇王盛
  • 1篇何震宇
  • 1篇崔伯塔
  • 1篇朱梁军
  • 1篇王元杰
  • 1篇施春霞
  • 1篇彭炤源
  • 1篇王清波
  • 1篇陈红英
  • 1篇董小刚
  • 1篇王杰
  • 1篇冯继锋
  • 1篇尤小兰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中乳腺上皮小黏蛋白、人乳珠蛋白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乳腺上皮小黏蛋白(SBEM) mRNA、人乳珠蛋白(hMAM) mRNA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Neste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40例非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hMAM mRNA,并对9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 SBEM、hMAM mRNA仅在乳腺恶性肿瘤外周血中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 mRNA阳性表达组生存率47.7%小于阴性组85.1%(P<0.01),hMAM mRNA阳性表达组生存率46.3%小于阴性组84.0%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EM、hMAM mRNA阳性表达有相关(P<0.01).结论 外周血中SBEM、hMAM mRNA检测有助于判断乳腺癌预后,两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尤小兰王元杰王伟林余翔喻春钊
关键词:乳腺癌微转移生存率
Girdin对胰腺癌细胞Aspc-1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我们通过腺病毒干扰Girdin表达,观察Girdin对胰腺癌细胞Aspc-1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购自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Tirzol购自美国Invitrogen 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购自日本TaKaRa公司;SYBR Green购自德国Roche公司;基质胶购自美国BD公司. 2.方法:利用Girdin干扰腺病毒转染Aspc-1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Girdin基因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王盛蔡则灵吴凯王武林陈浩雷亿群喻春钊
关键词: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RANSWELL
Polo样激酶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Polo样激酶1(Plk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3组:对照组(Control)、空载组[rAd-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实验组[rAd-短发卡RNA(shRNA)].RNA干扰(RNAi)技术靶向沉默Plk1基因,构建人类Plk1-shRNA,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式导入体外培养的PANC-1细胞.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ANC-1细胞的凋亡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PAN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Plk1 mRNA水平表达量:对照组:1.011±0.153;空载组:0.943±0.052;实验组:0.256±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lk1蛋白水平表达量:对照组:0.920±0.029;空载组:0.883±0.029;实验组:0.013±0.005.实验组Plk1的表达量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下调Plk1,PANC-1细胞24 h后凋亡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侵袭能力,对照组:0.127±0.021;空载组:0.121±0.016;实验组:0.046±0.010;迁移能力,对照组:0.440±0.037;空载组:0.417±0.034;实验组:0.112±0.012;实验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k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且采用RNAi技术靶向沉默Plk1基因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毛永欢李泉蔡则灵余翔喻春钊
关键词:POLO样激酶1胰腺癌脱噬作用
低位直肠癌及其腹腔镜手术特殊性与预防性造口的选择被引量:13
2017年
直肠癌是大肠中第二常见的肿瘤(28%)[1],我国以中低位直肠癌占大多数[2]。近20年来,直肠癌手术中越来越重视微创和保肛[3]。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4~6]。直肠癌切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吻合口漏[3]。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Rectal Cancer)发布了吻合口漏的通用定义[7],定义为导致肠管内外相通的吻合口处的肠壁缺陷。
吴凯喻春钊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保肛术直肠下段肛管减压直肠手术腹腔镜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各种外科手术方式,为临床医师选用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GERD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回顾近5年国内外的文献,比较各术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最新进展,阐明不同情况下手术方法的选择。近年来,传统开腹手术由于伤口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正逐渐被取代。腹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GERD的主流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与此同时,内镜技术的无创性、可重复性、较强的恢复性使其在GERD的治疗中起到独到的作用。由于国内常规开展的抗反流手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所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显得愈发重要。
郑力铭蔡则灵王盛喻春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手术方式外科治疗
腹腔镜穿刺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附五例报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5例腹腔镜手术后穿刺孔大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病人术后出血量500-1200ml,均经再次腹腔镜探查手术,最后确诊为腹壁穿刺孔出血,除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为脐部交通静脉损伤出血外,其余4例均为腹壁肌层或腹膜外动脉损伤出血;并在腹腔镜直视下穿刺孔部位重新缝合止血,均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中重视穿刺孔出血是防止术后腹腔大出血的重要原因。
董小刚王伟林王杰何震宇喻春钊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过表达Plk-1对gemcitabine诱导的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Plk-1基因过表达对gemcitabine诱导胰腺癌细胞AsPC-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①将携带有人外源性Plk-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AsPC-1细胞系设为处理组,转染空载体设为对照组,无处理组设为空白组,转染24 h后,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利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鉴定AsPC-1细胞内Plk-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细胞凋亡的改变。③不同浓度gemcitabine作用于转染细胞,MTT法测定转染48 h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的从AsPC-1细胞总RNA中扩增Plk-1基因。RT-PCR结果表明:未转染组AsPC-1细胞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组及pcDNA3.1/Plk-1组24 h各组细胞内Plk-1 mRNA相对量分别为(2.14±0.16)、(2.18±0.15)、(2.58±0.18),转染pcDNA3.1/Plk-1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未转染组AsPC-1细胞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及pcDNA3.1/Plk-1组24 h各组细胞内Plk-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为(0.989±0.018)、(1.022±0.021)、(1.243±0.143),转染pcDNA3.1/Plk-1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gemcitabine作用下,pcDNA3.1/Plk-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转染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AsPC-1/Plk-1转染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亦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转染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胞浆过表达Plk-1活性分子可明显降低gemcitabine诱导的AsPC-1细胞凋亡,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余翔王兴伟李泉骆霞岗王伟林喻春钊
关键词:GEMCITABINE胰腺癌
过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基因对胆管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过表达核心蛋白聚糖(DCN)基因对胆管癌细胞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质粒pEGFP-DCN和空载体pEGFP-N1转入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Western blot检测DCN蛋白以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CNmRNA以及E-钙黏蛋白mRNA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DCN较pEGFP-N1上调32.34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DCN上调2倍.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pEGFP-DCN的胆管癌细胞迁徙和侵袭能力较转染pEGFP-N1分别降低约56.9%和40.2%;转染pEGFP-DCN与pEGFP-N1胆管癌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可见较转染pEGFP-N1体组胆管癌细胞比较,转染pEGFP-DCN组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DCN过表达可抑制QBC93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可能与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相关.
王伟林余翔李泉毛永欢沈佳佳骆霞岗喻春钊
关键词:胆管癌核心蛋白聚糖迁移
核心蛋白聚糖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胆管癌和40例正常胆管组织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并分析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胆管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表达明显下调,而在正常癌旁组织高水平表达.44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阳性18例(阳性率为40.91%),而40例正常癌旁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表达均呈阳性(阳性率为100.00%,P<0.01).高、中分化组肿瘤核心蛋白聚糖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组肿瘤(62.5%比15.0%,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57.14%)明显高于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6.09%,P<0.05).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
余翔李泉毛永欢王伟林沈佳佳骆霞岗喻春钊
关键词:胆管癌核心蛋白聚糖
贝伐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及多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IR)方案在晚期大肠癌二线及多线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的47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应用IR方案,实验组(20例)应用IR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生存时间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ORR为11.1%,DCR为51.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5个月(95%CI:1.52-5.48),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9个月(95%CI:9.18-14.62);实验组ORR为15.0%,DCR为75.0%,中位PFS为6.2个月(95%CI:3.96-8.44),中位OS为16.2个月(95%CI:7.85-24.61)。两组ORR、DCR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毒副作用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方案在晚期大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加用贝伐珠单抗后生存获益可能更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清波李晟冯继锋朱梁军喻春钊
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晚期大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