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君巨勇许东华石彤非刘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热塑性聚氨酯发泡片材和发泡珠粒成形体的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被引量:4
- 2021年
- 通过不同的发泡工艺和成型工艺制备了密度相近的热塑性聚氨酯发泡片材(TPU-FS)和发泡珠粒成形体(ETPU)材料,研究了2种泡沫材料的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2种聚氨酯泡沫的结构;利用万能试验机研究了二者的单向压缩性能和循环压缩性能;用旋转流变仪表征了材料在不同压力下的流变性能。研究发现,相近密度下,TPU-FS和ETPU泡沫具有相近的泡孔面积占有率,但是ETPU发泡区域泡孔的平均孔径远大于TPU-FS泡沫;在循环压缩试验中,TPU-FS泡沫具有较高的损耗能和损耗百分比;流变实验中,在不同压力时,ETPU泡沫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低于TPU-FS泡沫,且阻尼因子(tanδ)较小,TPU-FS泡沫的tanδ有一定的频率依赖性,而ETPU泡沫的tanδ随频率的变化不明显。同时,对密度相近的TPU-FS泡沫和ETPU泡沫的形貌与损耗百分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刘芳刘芳赵志刚李双双付志磊潘鸽石彤非石彤非许东华
- 关键词:聚氨酯力学性能流变性能
- 线形、环形及星形高分子穿越纳米孔道行为的模拟研究
- 高分子穿越纳米孔道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比如DNA与RNA穿过细胞核膜等生命过程。目前,人们对高分子受限穿越行为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1-4]。因此,我们基于耦合分子动力学/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系统研究了线形、环形、星...
- 付翠柳孙昭艳
- 关键词:拓扑高分子
- 文献传递
- 阳离子抗菌聚合物被引量:8
- 2019年
- 阳离子抗菌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和高效的抗菌活性,并且能有效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受到亲疏水平衡、分子质量、烷基链长度和阴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抗菌活性是评价抗菌剂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和掌握影响抗菌活性的因素,对于优化或开发更安全、更高效的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作用于细菌的多种抗菌策略,依据影响阳离子抗菌聚合物抗菌活性的因素,总结包括天然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季铵盐类聚合物、N-卤代胺类聚合物、膦盐和锍盐类聚合物、胍盐类聚合物和抗菌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阳离子抗菌聚合物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梁敬时曾佳铭李俊杰佘珏芹谭瑞轩刘博
- 关键词:抗菌机理抗菌活性生物相容性
-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自适应表面构建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引发的凝血、溶血等问题是造成治疗失效、医疗事故和治疗成本增加的首要原因。为降低生物材料引发的血栓等副作用及提高医疗器械的长期使用安全性,人们发展了选择性、响应性和响应-反馈性等多种类型的自适应表面。调控范围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接触的起始反应逐步深入到凝血及溶血、炎症和细胞反应的多级复杂途径,并与多种抗凝血、抗溶血技术联合,极大提升了医疗器械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和服役期限。文中简要阐述了生物材料诱发血液的凝血和溶血机理,评述了自适应表面在血液接触类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本课题组近年在该领域从事的部分研究工作。
- 石强关兴华马志方侯建文项泽鸿殷敬华
-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自适应
- 基于蒽骨架衍生物的结构与组装性能
- 2016年
- 蒽是由3个苯环线型排列形成的稠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疏水刚性平面和富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些结构特性不仅赋予蒽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良好的光电性质,而且有利于其分子间有序相互作用的建立,使蒽成为构建共价聚集体和非共价组装体的良好构筑单元,在制备结构多样和功能特异的材料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驱动聚集体和组装体形成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基于蒽芳香骨架的共价聚集体和非共价组装体结构,揭示蒽芳香骨架对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阐述这些聚集体和组装体在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超分子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 张巽胡君巨勇
-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
- 基于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被引量:25
- 2016年
- 天然产物来源广泛、手性结构独特、具有多修饰位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性,与其他非天然产物的自组装体系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简单修饰的天然产物在溶剂中容易形成氢键、π-π堆积、范德华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促使分子有序排列形成聚集体,成为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重要构筑基元.同时,其独特的手性结构在分子有序排列过程中,通常会实现手性由分子层次到超分子层次的传递和放大,因此,可用于构建螺旋带、纳米管等多种手性组装体.天然产物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也使得基于此类化合物的组装体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递、细胞成像等生命科学领域,显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基于氨基酸、糖、核苷碱基、甾体、三萜等天然产物缀合物在超分子自组装特性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 高玉霞胡君巨勇
- 关键词:超分子自组装手性生物活性
- 热塑性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用高压CO2流体通过升温发泡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表观密度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微孔发泡材料,探究了TPU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微孔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和表皮结构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表观密度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旋转流变仪表征.研究发现:TPU微孔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主要是由材料皮层厚度占比和泡孔层密度决定的,皮层厚度占比越小和泡孔面积占有率越高,泡沫的表观密度越小;微孔发泡材料在线性应变区的压缩模量E与材料表观密度ρ的关系为:E∝ρ1.7,符合泡沫材料压缩模量与表观密度呈指数关系的基本结论;循环压缩实验中,随微孔发泡材料表观密度减小,损耗百分比增大,残余应变减小;流变实验中,微孔发泡材料的模量随表观密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阻尼因子tanδ随泡沫表观密度变化不呈单一的规律性.同时,阐明了微孔发泡材料的压缩模量E和损耗百分比随表观密度变化的机理.
- 刘芳刘芳杨雪潘鸽石彤非石彤非许东华
- 关键词:皮层表观密度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