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24)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周蕙兰沈旭章马延路钮凤林何小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地幔
  • 2篇地震学
  • 2篇地震学证据
  • 2篇洋壳
  • 2篇上地幔
  • 2篇俯冲
  • 2篇俯冲带
  • 2篇PKIKP
  • 1篇低速层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阵
  • 1篇地震图
  • 1篇地幔结构
  • 1篇英文
  • 1篇正交
  • 1篇散射
  • 1篇散射体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莱斯大学

作者

  • 6篇周蕙兰
  • 4篇沈旭章
  • 2篇马延路
  • 1篇何小波
  • 1篇钮凤林
  • 1篇雷建设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Earthq...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Locating seismic scatterers at the base of the mantle beneath eastern Tibet with PKIKP precursors
2010年
Clear PKIKP precursors were observed from the Lanzhou CTBTO seismic array.We measured their incident angles,arriving azimuths and differential travel times with respect to the PKIKP arrivals using array analysis techniques.These measurements allowed us to locate the scatterers that generated the observed precursors.We found that the scatterers are located in the lowermost mantle beneath eastern Tibet,which is featured by a high-velocity anomaly based on previous tomographic studies.The high velocity anomaly was interpreted as the slab remnants of the ancient Tethys subduction.We thus speculate that the observed scatterers are either related or induced by the subducted slab.
SHEN XuZhang 1,2,3 & ZHOU HuiLan 1 1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关键词:下地幔地震台阵旅行时间
俯冲带中的洋壳在中国东北上地幔底部分离的地震学证据
2008年
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位于欧亚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的交界部位,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运动从日本海沟开始一直延伸到了中国东北地区。层析成像(Gudmundsson&Sambridge,1998;Huang&Zhao,2006)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板块和该区域‘660’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该区域上地幔结构的复杂性。接收函数和其它地震学方法(Niu&Kawakatsu,1996;Li&Yuan,2003;Lebedev et al,2002;
沈旭章周蕙兰
关键词:上地幔结构俯冲带地震学西太平洋板块
用PKIKP的前驱震相探测青藏高原东部地幔底部的散射体被引量:6
2009年
在兰州CTBTO地震台阵的记录波形上识别了PKIKP的前驱震相,并提取了它们的慢度、方位角及其与PKIKP之间的到时差,然后使用这些观测特征量测定了产生这些前驱震相的散射体的位置.结果表明,这些散射体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及附近地区的地幔底部或D"区域,为该处结构的复杂不均匀性提供了证据.对比表明,这些散射体与全球层析成像在该处地幔底部给出的波速高异常区相关,可以合理地解释散射体的成因.这是因为研究表明,该处地幔底部的这些波速高异常区,很可能是古特提斯俯冲板块在青藏高原东部及附近地区到达地幔底部,并在俯冲过程中因拆沉、滞留及与地幔物质混合等作用所产生的不均匀体(也即地震波散射体)的显示.
沈旭章周蕙兰
关键词:散射体古特提斯
中国及邻区地幔底部横向不均匀性研究
地幔底部横向不均匀性的研究,对于了解板块俯冲深度和地幔热柱上升等动力学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及邻区(50°E~160°E、10°S~50°N)位于欧亚板块东部,受印度板块北向俯冲和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作用,其深部特别...
雷建设赵大鹏周蕙兰
接收函数CCP-PWS偏移方法探测中国东北地区620km深处低速层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CCDSN台网4个台站和PASSCAL 19个台站的802条远震接收函数,以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模型为背景,用共转换点相位加权叠加(CCP-PWS)偏移技术,对研究区(120°~132°E,38°~48°N)上地幔间断面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在深度620km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速层,而且在更靠近研究区西太平洋俯冲带东部较浅,深度约600km.经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该低速层很可能是由西太平洋俯冲板块中的洋壳从俯冲板块分离并滞留堆积而形成.另外,受西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影响,660km间断面深度在研究区明显增大,最深达到700km,而且在其东北角明显呈现为多级间断面.
沈旭章周蕙兰
关键词:接收函数
A note on the equivalence of three major propagator algorithms for computational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被引量:2
2012年
It is shown in this note that the three methods,the orthonormalization method,the minor matrix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reflection-transmission matrix method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solve the numerical instability in the original Thomson-Haskell propagator matrix method equally well.Another st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based on the orthonormalization and the Langer block-diagonal decomposition i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response of a horizontal stratified model to a plane,spectral wave.It is a numerically robust Thomson-Haskell matrix method for high frequencies,large layer thicknesses and horizontal slownesses.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reflection-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body wave receiver functions and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Yanlu MaRongjiang WangHuilan Zhou
对计算水平分层介质响应正交归一化法的改进(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汪荣江提出一个简单的正交归一化技术来克服经典的Thomson-Haskell传播矩阵方法中存在的数值不稳定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给出该方法的2种改进.一种改进方法是将传播矩阵中与频率无关的部分分离出来,对于某一固定的水平慢度,这些矩阵只需计算一次;另一个改进是利用Langer块对角化的技术,将传播矩阵分解为几个稀疏矩阵的乘积.我们将改进之后的算法应用于计算水平分层模型中的广义反射系数.较之原有方案,提出的改进能节省一半计算时间.
马延路汪荣江周蕙兰
SS波形复杂性研究
2008年
通过使用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全波场理论地震图和对观测资料分析,对40°—180°震中距范围内SS波形复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探讨.研究表明,S波在反射点的莫霍面和地表产生的透射转换与反射转换震相,是造成SS波形复杂化的主要因素;反射点莫霍界面两侧的波速差异程度对各转换震相幅度有重要影响.当反射点地壳比较薄时,台站地壳也对SS波形的复杂化起作用.这些影响因素共同造成了SS的切向与径向分量之间的分裂时间与反射点地壳厚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对SS反射点分别落在中国东部和西部的两组观测波形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测量了切向与径向之间的分裂时间.结果表明,地壳较厚的西部的分裂时间明显大于地壳较薄的东部的分裂时间,并有可能发展一种利用SS分裂时间来估算地壳厚度的新方法.
何小波周蕙兰马延路钮凤林
关键词:地壳厚度理论地震图格林函数
俯冲带中的洋壳在中国东北上地幔底部分离的地震学证据
<正>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位于欧亚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的交界部位,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运动从日本海沟开始一直延伸到了中国东北地区。层析成像(Gudmundsson & Sambridge,1998;Huang & Zhao...
沈旭章周蕙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