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05045)

作品数:23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何斌岳继光黎明和周群陆汉雄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仿生
  • 6篇机器人
  • 5篇图像
  • 4篇爬壁
  • 4篇爬壁机器人
  • 3篇昆虫
  • 3篇步态
  • 2篇三角步态
  • 2篇图像处理
  • 2篇图像恢复
  • 2篇蚂蚁
  • 2篇摩擦力
  • 2篇分泌
  • 2篇分泌液
  • 2篇Z变换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信息系统

机构

  • 21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工程机械...

作者

  • 20篇何斌
  • 14篇岳继光
  • 9篇周群
  • 8篇黎明和
  • 3篇陆汉雄
  • 2篇萧蕴诗
  • 2篇周艳敏
  • 1篇戚佳杰
  • 1篇苏永清
  • 1篇李永刚
  • 1篇王剑
  • 1篇刘霞
  • 1篇李斌
  • 1篇陈长明
  • 1篇于鹏
  • 1篇袁贵彬
  • 1篇许立民
  • 1篇任喜伟
  • 1篇秦海燕
  • 1篇陆萍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计算机与数字...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昆虫知识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力学季刊
  • 1篇光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机器人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仿生柔性表面的结构设计及吸附力试验分析
2007年
模仿昆虫脚上光滑型吸附垫表面的结构设计,选用具有黏弹性的硅胶板,分别测试了光滑、带凹槽、带凹坑试样在干的和湿的玻璃表面上的水平摩擦力和垂直吸附力。结构表明在干玻璃表面非光滑结构的接触面积比光滑的要小,具有减粘降阻的作用;而在有一层厚液体膜作媒介时,摩擦力比光滑的要大。有液体时,水平摩擦力是凹槽型的最大,垂直吸附力是凹坑型的最大。有一薄层液体时的湿吸附能力比干吸附大,且液体粘性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这些研究为仿生爬壁机器人的足掌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周群何斌岳继光
关键词:仿生摩擦力
蟋蟀垂直攀登的微力测试及其动力学研究
2010年
用微力传感器测试了蟋蟀攀登的动力学特性,并与文献中壁虎的相比较,分析不同因素对攀登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攀登时蟋蟀质心的壁反作用力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振荡,质心循环向上加速,同时伴随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运动.蟋蟀产生的攀登动力学特性类似于壁虎的,尽管它们的吸附机制、足形态和腿数量有所不同.
周群袁贵彬何斌岳继光
关键词:蟋蟀微力传感器动力学
昆虫足垫吸附系统的摩擦力和吸附力实验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以蚂蚁为对象,对其脚上的吸附力、足垫形态及分泌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在自行搭建的微力测试装置上测量了蚂蚁的吸附力和摩擦力;用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蚂蚁光滑足垫及分泌液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吸的水平摩擦力大于垂直吸附力,且摩擦力和吸附力都随着分泌液的减少而增加.昆虫腿的分布及足垫构造对吸附能力有影响,每行走一步足垫都伸展和收缩.
周群何斌钱明刚岳继光
关键词:生物力学分泌液
昆虫足的吸附机制被引量:4
2007年
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足上都有吸附垫,这些垫子经过进化能吸附在各种表面上,并能在运动中控制吸附力。昆虫吸附垫要么是光滑的表皮垫子,要么是密布特殊的刚毛。昆虫这种“飞檐走壁”的能力来自于粘液、复杂机械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主要参考国内外研究昆虫吸附机制的文献,综述了能在光滑表面上行走的昆虫的基本爬行原理,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分类。并分析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目前昆虫吸附机制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吸附机制在仿生机械应用上作了展望。
周群何斌岳继光
关键词:表皮刚毛超微结构材料特性
湿吸型仿生六足机器人的设计被引量:4
2008年
基于昆虫湿吸力的理论模型,利用BIOLOID机器人套件设计了一种用于爬壁的仿生六足机器人,参考昆虫足垫特性设计了机器人的湿吸足垫,并基于胶带剥离原理规划了机器人步态及吸附、剥离动作.结果表明:机器人能严格按照三角步态,行走于小于等于50°的坡面,且方向正确、姿态平稳,腿部能顺利吸附、剥离地面;通过对机器人爬坡实验的分析表明:为了增加足垫吸附力,必须选择质地柔软的材料作为足垫,在足垫上雕刻适当深度与密度的凹槽,着地后对足垫施加一定的压力,选用适当浓度的粘液并产生较薄的液体膜.
李斌何斌苏永清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仿生三角步态粘液
基于图像的六足昆虫的步态检测与三维重构
2010年
采用图像方法对六足昆虫进行步态规划,分析图像的颜色空间,选择标记点的颜色,根据颜色向量在颜色空间的夹角,提取关节点。利用区域搜索算法,检测轮廓,计算区域的质心,采用余弦定理计算各质心的夹角,结合俯视图、侧视图实现三维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最大误差10%,满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规划要求。
陆汉雄何斌黎明和
关键词:区域搜索
A wet adhesion inspired biomimetic pad with direction dependence and adaptability被引量:2
2011年
A novel adhesive pad for a climbing robot, inspired by a stick insect's smooth pad, is proposed. The micro structure pattern and inclined fiber of a stick insect's pad are mimicked, and an adhesion force is produced based on its wet adhesion mechanism. Firstly, the wet adhesion model is discussed and the pad is designed; secondly, the adhesion characteristics, adhesion direction dependence and adaptability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proposed pad is fabricated using a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which is a hydrophilic and viscoelastic materia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the pad is good, and normal adhesion and friction can reach to 0.65 N and 3 N. Furthermore, the adhesion of the pad is direction dependent and self-adaptive.
LI MingHe HE Bin QIN HaiYan ZHOU YanMin LU HanXiong YUE JiGuang
关键词:自适应性爬壁机器人
蚂蚁的吸附力来源及其分泌液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基于离心分离技术研制了微小力测试平台,测试到蚂蚁在光滑玻璃上的水平吸附力可达40倍身体重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蚂蚁足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分泌液对吸附是很重要的,排除掉真空力、静电力等吸附机制后,推断吸附力主要来源于由分泌液产生的垂直于表面方向的毛细作用力和平行方向的黏性力.用ANSYS分析表明垫子表面微褶皱可迅速排出液体.这些研究可进一步揭开昆虫的吸附机制.
周群何斌岳继光
关键词:蚂蚁分泌液仿生
蚂蚁附着力的测试及ANSYS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为探究生物学湿吸机制的潜在原理,在自行搭建的微小力测试平台上测量了蚂蚁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吸附力,并且在亲水性表面和疏水性表面分别进行测试,对蚂蚁滑行时分泌液内部的压力和速度分布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昆虫湿吸对所接触的地面不敏感,吸附具有鲁棒性;滑行时湿吸足垫与分泌液接触面处的受力不均衡,而是由小到大分布,这样有助于昆虫抵抗扰动保持身体平衡.
周群于鹏何斌岳继光
关键词:接触角有限元方法
小波分析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为了能有效识别滚动轴承的故障信号,利用滚动轴承滚动体故障模型,构造相应的小波基;研究提升小波的预测器和更新器算法;利用小波基对故障特征信号敏感的特点,对轴承故障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提升小波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N层分解后,可在细节信号中容易地发现突变信号,再根据模极大值原理,有效地判断轴承故障是否存在;进一步对细节信号作Hilbert包络,检测功率谱中的故障特征频率,可准确判断滚动轴承滚动体是否存在损伤点.
何斌戚佳杰黎明和
关键词:小波变换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