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205020)
- 作品数:81 被引量:266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玉林颜炜群何旭邓方阁张丽红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hMSCs;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IBMX及胰岛素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hMSCs,h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166、CD90及CD44阳性,CD34、CD31及CD45阴性。诱导3 d后,hMSCs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诱导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结论:成功建立hMSCs分离培养方法,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
- 何旭王心蕊张海英牛云李玉林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脂细胞流式细胞术
-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监测体外诱导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实时监测由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5-氮胞苷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分别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搏动的出生2d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CM)和同代次的hMSC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Fluo-3/AM荧光探针分别标记hMSC、由hMSC诱导的心肌样细胞及CM,利用LSCM实时监测单细胞内Ca^2+动态变化的优势,观察加入心脏正性肌力药物后的细胞反应及细胞内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给药前),搏动的CM荧光强度有变化,而hMSC及心肌样细胞Ca^2+的荧光强度保持在稳定的波动水平内,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hMSC的Ca^2+离子流没有改变,与静息状态下趋于一致;而心肌样细胞则表现出一个明显的Ca^2+离子流,且下降后细胞内Ca^2+水平明显高于加药前静息钙水平,其Ca^2+离子流的表现趋势与搏动的CM基本一致。比较给药后hMSC与心肌样细胞的Ca^2+荧光强度落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4±22.68比180.75±34.04,P〈0.01)。结论hMSC经5-氮胞苷诱导后,在电学特性方面具有向CM分化的趋势,心肌样细胞与CM具有某些相同的电生理特性。
- 邓方阁郭连峰张秀英李玉林
-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间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游离CA^2+浓度
-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PDGFRβ的表达;用细胞损伤修复实验观察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划痕实验观察加入不同浓度鸦胆子乙醇提取物24 h后,计算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及鸦胆子发挥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溶于乙醇溶液的浓度。结果:RT-PCR检测转染组细胞表达PDGFRβ;细胞损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为10μg.L-1;划痕实验检测随着鸦胆子乙醇提取物(70%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50%乙醇提取物和25%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对细胞迁移抑制不明显,鸦胆子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主要导致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Rβ介导的细胞迁移来实现的,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更易溶于70%的乙醇溶液中。
- 史艳芬李晶李玉林李荣贵
-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迁移
- PHOⅠ信号肽在毕赤酵母中引导分泌表达天然N-端rBPTI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分泌表达天然N-端rBPTI。方法:将PHOⅠ/bpti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结果:构建了含PHOⅠ/bpti基因的表达质粒,并在X-33中分泌表达rBPTI。用胰蛋白酶抑制实验筛选出表达rBPTI的工程菌。表达上清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为单一组份,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6 500。结论:PHOⅠ信号肽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诱导分泌表达了具有正确N-端氨基酸序列的rBPTI。
- 杨莉莉贺巾超马杰范伟全王建秋魏传宇颜浩为颜炜群
- 关键词:毕赤酵母
-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评价
- 2011年
- 目的:分离人表皮干细胞(hKSCs),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包皮环切术的正常皮肤,采用酶消化、快速贴壁筛选法分离hKS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显示,细胞为多角形,体积小、核大,呈铺路石样排列,形态一致;透射电镜显示,胞质内细胞器稀少,细胞核大,核内具有丰富的异染色质;免疫细胞化学、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KSCs相对特异性标志物CK15、CK19、P63和CD29呈阳性表达,成纤维特异性标志物Vimentin和表皮终末分化标志物CK10呈阴性表达,RT-PCR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符合hKSCs的慢周期特性。结论:快速贴壁筛选法可分离出纯度较高的hKSCs,可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 马英智高航邓方阁张丽红李玉林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 重组人β-淀粉样蛋白1-42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鉴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索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β-淀粉样蛋白1-42(hAβ1-42)的可行性。方法:以含有hAβ1-42基因的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所需DNA片段,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hAβ1-42并进行DNA测序分析。将其电击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hAβ1-42序列与基因合成的完全一致。SDS-PAGE显示,在约4000处有一蛋白带,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与抗hAβ1-42抗体有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本研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重组表达hAβ1-42。
- 申茉函王全才牟旭鹏陈洪波牛超颜炜群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毕赤酵母
- 人抑瘤素M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分泌表达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重组人抑瘤素M(rhOSM)。方法:以人胚胎组织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hOSM基因,构建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C-hOSM,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PCR法筛选阳性克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筛选能够稳定、高效分泌表达rhOSM的酵母工程菌。结果:经PCR法获得了hOSM基因,培养液上清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000的rhOSM,表达量为45mg·L-1。结论: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分泌表达rhOSM,摇瓶规模表达量为45mg·L-1。
- 孔宁牟旭鹏韩冬马杰陈伟莉颜炜群
- 关键词:分泌表达毕赤酵母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4
- 2006年
-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采用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SCs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44、CD166、CD90阳性,CD34、CD 31、CD45阴性;细胞组织化学MSCs PAS-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苏丹黑-B(SB)及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阴性;免疫荧光见细胞CD73、CD105阳性;透射电镜下MSCs表面有微绒毛,相邻细胞间有缝隙连接,细胞器丰富;扫描电镜下MSCs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实验结果为MSCs的诱导分化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 何旭郭新崔丽王心蕊牛云李玉林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人表皮干细胞(human keratinocyte stem cells,hKSCs)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探索一种高效分离及纯化培养hKSCs的途径,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hKSCs,快速粘附法纯化hKSCs并进行无血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以角蛋白19(cytokeratin,CK19)及整合素β1、p63为一抗,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快速粘附法筛选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一致,呈上皮样生长;LSCM下CK19及整合素β1、p63均呈阳性反应,初步证实分离出的细胞为hKSCs。结论成功建立了hKSCs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 马英智王心蕊何旭牛云李玉林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
- rhKD/APP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rhKD/AP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及rhKD/APP小中大剂量(4.5、9.0、18.0 mg.kg-1)组。测定实验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肝重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rhKD/APP小、中、大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中MDA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有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rhKD/APP小、中、大剂量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较轻,且随着rhKD/APP剂量增加肝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结论:rhKD/APP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张馨木贺巾超杨莉莉张赢予董文侯立中颜炜群
- 关键词:RHKD/APP蛋白酶抑制药急性病四氯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