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6055) 作品数:13 被引量:87 H指数:6 相关作者: 李诗媛 吕清刚 滕海鹏 矫维红 尚琳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农业科学 更多>>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灰中元素分布和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以小麦秸秆、棉秆、玉米秸秆和皇竹草为研究对象,在0.15MW t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进行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离子色谱仪对试验前后床料、飞灰和循环灰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生物质灰中特有的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以及S、Cl等元素的迁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中的K元素主要分布在飞灰中,循环灰中的K含量高于床料中;飞灰中K、S和Na等元素主要为水溶性,小麦秸秆和皇竹草试验的床料和循环灰中水溶性K、S和Na元素含量较高;飞灰中Cl-、SO2-4含量较高,相比于其他两种生物质燃料,皇竹草和小麦秸秆循环灰中Cl-、SO2-4含量较高。 李诗媛 滕海鹏 吕清刚关键词: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燃烧 碱金属 迁移 利用TG/DSC方法研究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的高温熔融特性 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TG/DSC)对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的高温熔融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模型化合物分析得出: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在620—700℃内存在KCl和CaCl2混合物的共熔反应,熔融的KCl和CaCl2在800~900℃的温度区间开始转移到气相中。在空气气氛中,麦秆灰中的K2CO3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K:SiO3,在901~1039℃的温度区间麦秆灰中的K2SiO3发生熔融。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相对于单独的麦秆灰,KCl和CaCl2的熔融峰的温度区间无明显区别,而硅酸盐的初始熔融温度明显降低。 尚琳琳 李诗媛 吕清刚关键词:石英 模型化合物 床料对生物质流化床燃烧黏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在5 kW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循环流化床燃煤灰渣、煤矸石灰渣作为床料,进行了麦秆成型燃料燃烧黏结特性研究。实验表明:900℃工况下,相对于石英砂床料,以上两种床料均能够有效地控制生物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黏结现象。结合SEM-EDX分析结果与多相平衡反应计算分析,应用流化床燃煤炉渣、煤矸石灰渣为床料控制麦秆流化床燃烧黏结现象的机理相似。相对于石英砂,两种床料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硫元素、较高含量的铝元素,在麦秆燃烧过程中,床料中的铝元素、硫元素会与麦秆灰中高含量的钾元素形成高熔点的物质,有利于减轻麦秆流化床燃烧黏结现象;另外,黏结物中相对高含量的碱土金属元素使得黏结物的熔点提高,有利于控制麦秆流化床燃烧黏结现象。 尚琳琳 李诗媛 吕清刚关键词:生物质 流化床 黏结 床料 不同床料流化床生物质燃烧粘结机理研究 被引量:9 2009年 在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河砂、白云石、粘土和石煤灰作为床料,进行了900℃下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粘结机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本文所采用的4种床料均能够有效地控制生物质流化床燃烧粘结现象的发生。四种床料形成结团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河砂>白云石>安化石煤灰分>粘土。对实验后的床料和结团分别进行SEM/EDX分析表明,床料中含有的Al、Fe、Mg以及Ca元素能够与含碱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絮状的高熔点物质,覆盖在结团的表面,阻止结团颗粒进一步增大,从而控制床料粘结和结团。 李诗媛 矫维红 吕清刚关键词:生物质成型燃料 流化床 燃烧 粘结 床料 皇竹草流态化燃烧粘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以能源植物皇竹草作为研究对象,利用5 kW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研究床层温度、燃料形状以及燃料中钙元素含量对流化床粘结失流现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失流时间随着床层温度上升而缩短;燃料形状对失流时间影响不明显;钙元素具有延长失流时间的作用。床料和飞灰的ICP-OES分析结果表明,床层温度较高时,在床料中K元素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发生失流现象。 滕海鹏 李诗媛 吕清刚关键词:生物质 流态化 粘结 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设计准则和运行分析 被引量:15 2012年 介绍了纯燃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燃煤锅炉的差别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的第1台75 t/h次高温次高压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已于2010年3月在浙江长广生物质电厂投入运行,运行结果表明,锅炉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李诗媛 吕清刚 王东宇 包绍麟 尚琳琳 洪波 刘志斌 彭益成关键词: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锅炉 设计准则 秸秆类生物质与石煤在流化床中的混烧与黏结机理 被引量:35 2008年 以玉米秸秆与石煤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在TG-DTG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有利于石煤的着火和稳定燃烧,对石煤有一定的助燃作用;在小型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石英砂为床料、石煤灰为添加剂,进行了玉米秸秆成型燃料流化床燃烧的床料黏结实验,结果表明:石煤灰能够在生物质流态化燃烧过程中有效地抑制流化床床料黏结现象的发生;通过对实验中形成的结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dispersive X-ray-SEM/EDX),对床料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分析,结果表明石煤灰中的Al和Fe能够与生物质灰中的碱金属化合物以及低熔点共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熔点物质,并且覆盖在生物质碳颗粒与石英砂颗粒表面形成隔绝层,从而阻止低熔点物质的生成与迁移。 宁新宇 李诗媛 吕清刚 贠小银 矫维红关键词:生物质 玉米秸秆 石煤 流化床 黏结 生物质流态化燃烧黏结失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在750~950℃温度下,通过床层压差和床层温度的分析,分别对小麦秸秆压缩成型颗粒在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上的黏结失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在鼓泡流化床燃烧中,黏结失流伴随着床层压差的突然下降和床层温度的迅速上升;不同床料,黏结失流现象类似,但床层压差下降速率和床层温度上升速率不同;在循环流态化燃烧中,当黏结失流现象发生时,密相区和稀相区压差同时突然降到零,同时炉膛温度迅速升高,炉膛出口和返料器温度急剧降低。鼓泡流态化和循环流态化下黏结失流的本质是床料颗粒之间的黏结导致流化失败,区别在于前者初始床料黏结失流发生在床内,后者初始床料黏结失流发生在分离器锥段和返料腿。实验表明:床层压差和温度变化能够作为判断生物质流态化燃烧黏结失流现象的依据。 滕海鹏 李诗媛 吕清刚 赵冰 贺军关键词:生物质 流态化 燃烧 黏结 生物质流态化燃烧床料流化特性研究 2014年 利用5 kW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以小麦秸秆为燃料,以石英砂为床料,进行燃烧实验,在27~800℃温度范围内,对实验前后床料的最小流化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流态化燃烧后,床料表面粘附熔融物;常温条件下,熔融物对床料最小流化速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温度升高,石英砂床料最小流化速度降低,在温度大于500℃条件下,实验后床料的最小流化速度明显增大;床料表面粘附物高温条件下熔融是引起流化特性改变的根本原因。 滕海鹏 李诗媛 吕清刚关键词:流态化 最小流化速度 生物质成型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009年 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玉米秸秆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特性以及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在循环流化床中能够稳定燃烧,燃烧效率达到96.8%;尾气中HCl的排放质量浓度较高,SO2的排放质量浓度随着生物质的硫含量增大而增大;使用选择性炉渣作为床料同时加入黏土作为添加剂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床料的黏结,黏土对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流化起到了稳定作用. 李诗媛 吕清刚 矫维红 王东宇 贺军 那永洁 贠小银关键词:生物质 燃烧 循环流化床 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