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3A3040404)

作品数:3 被引量:108H指数:3
相关作者:雷恒毅白涛刘康胜余光伟陈若维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河道
  • 2篇感潮河道
  • 1篇底泥
  • 1篇底泥释放
  • 1篇土著
  • 1篇土著微生物
  • 1篇曝气
  • 1篇人工曝气
  • 1篇珠江流域
  • 1篇污泥
  • 1篇流域
  • 1篇活性污泥
  • 1篇黑臭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余光伟
  • 3篇刘康胜
  • 3篇白涛
  • 3篇雷恒毅
  • 2篇刘广立
  • 2篇陈若维
  • 1篇宋宪强
  • 1篇俞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治理感潮河道黑臭的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选择典型的珠江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广州市荔湾区郭村涌为研究对象,结合河道感潮特性,在退潮后的最低水位时采用底泥曝气并投加TRSS稳定剂来消除河道黑臭,以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氧化底泥中的硫化物,运行一个月后对其去除率达到了86.3%~92.1%,臭味基本被消除;底泥经投加TRSS进行稳定化处理后,Cu、Zn、Cr、Cd等重金属的释放量降低了79.5%~87.2%,且形态更加稳定,经底泥毒性鉴别其浸出量分别降低了66.2%、81.5%、82.2%和78.6%,均低于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标准值,同时还使磷的释放量降低了约90%;停止投药两个月后,底泥中硫化物的含量稳定在0.035 g/kg以下;维持微碱性、好氧条件(pH≈8,DO>2 mg/L),可使表层底泥由黑色变成亮褐色,上覆水体水质稳定,黑臭基本消除。
余光伟雷恒毅刘康胜白涛宋宪强俞强
关键词:感潮河道黑臭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释放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74
2007年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重污染感潮河道为对象,研究了底泥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盐)在静态、潮汐作用影响及人工曝气扰动下的释放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曝气充氧、重金属化学固定、激活底泥土著微生物等联合技术对底泥释放进行控制,研究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①感潮作用加速了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与静态释放相比,Cu、Zn、Pb、Cr、COD、NH+4-N和TP的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1-4倍,释放量增加了0.3-1.8倍;底泥平均耗氧速率提高了1.28倍.②人工曝气扰动使底泥污染物局部急剧释放,并使泥水界面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在有氧环境,NH^+4-N、TP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③投加石灰调节pH至8-9,上覆水体Cu、Zn、Pb、Cr的去除率达到85%-98%,同时还可去除92%的TP和86%的浊度;在微碱性好氧条件下,Cu、Zn、Pb和Cr的释放量稳定在300μg·L^-1以下.④底泥土著微生物层对水体及底泥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作用,通过间歇曝气COD、NH^+4-N、TP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92%和71%;但微生物层具有较高的耗氧速率,达到45g·m^-2·d^-1.
余光伟雷恒毅刘广立白涛刘康胜陈若维
关键词:底泥释放人工曝气
珠江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黑臭治理新技术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底泥曝气、底泥稳定化及激活土著微生物等集成技术进行重污染感潮河道黑臭治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底泥曝气,硫化物去除率可达到95.7%,臭味基本消除。②稳定化后底泥Cu,Pb,Zn,Cr释放量降低85%~95%,TP抑制率达到90%,底泥硫化物稳定在15mg/kg以下。③底泥土著活性污泥层对水体及底泥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作用,降解后表层底泥呈亮褐色,黑臭现象基本消除。
雷恒毅余光伟刘广立白涛刘康胜陈若维
关键词:感潮河道珠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