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7A012)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肖调义许宝红葛熹凯苏建明章怀云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三角帆
  • 3篇三角帆蚌
  • 2篇组织病理
  • 2篇组织病理学
  • 2篇瘟病
  • 2篇功能分析
  • 2篇RNA干扰
  • 2篇HIV-1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1篇野生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抑制性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外套膜

机构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南华大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许宝红
  • 6篇肖调义
  • 5篇葛熹凯
  • 4篇苏建明
  • 3篇刘巧林
  • 3篇章怀云
  • 2篇滕涛
  • 2篇钟蕾
  • 2篇陈开健
  • 2篇王芳宇
  • 2篇何丽芳
  • 1篇刘敏
  • 1篇张志坚
  • 1篇江辉
  • 1篇周伟
  • 1篇陈小卫
  • 1篇姚一彬
  • 1篇孙奉玉
  • 1篇杨海
  • 1篇吴宝林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鲵Dmrt2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Dmrt2是参与性腺发育最古老的发育基因家族Dmrt家族成员之一,在维持胚胎组织的正常发育、精子的发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在哺乳动物人类、鸟类红原鸡以及水生动物青鳉中都克隆到Dmrt家族成员并证明其与性腺和生长发育的密切相关性。研究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大鲵Dmrt2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 026 bp,开放阅读框长1 581 bp,5′非编码区长58 bp,3′非编码区长387 bp,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的登录号为FJ859987。该基因编码蛋白含526个氨基酸,依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该氨基酸为非跨膜蛋白,无信号肽,定位在细胞质内,无分泌蛋白。CDD数据库分析该ORF框翻译的氨基酸,在93~146位含DM保守结构域(c102557)的两个成员pfam00751和smart003010,与哺乳类人mab-3、鸟类红原鸡Dmrt2、两栖类非洲爪蟾Dmrt2和水生类鲐mab-3 DM结构域存在I(异亮氨酸)、R(精氨酸)、M(甲硫氨酸)、T(苏氨酸)、C(半胱氨酸)5个氨基酸的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鲵Dmrt2与以上四物种首先聚类,据此推测Dmrt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DM结构域上5个氨基酸的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发挥可能无重要影响。实时荧光定量组织差异表达显示,Dmrt2基因在大鲵的精巢和肌肉组织中高表达,预示该基因可能在性腺发育和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
许宝红肖真明肖调义陈开健刘巧林周伟刘敏姚一彬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中国大鲵Dmrt基因DM结构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成员共有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结构域。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家族在系统进化中的保守性,本研究通过简并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基因组中的DM结构域。序列分析显示,中国大鲵基因组中存在Dm rt基因的DM结构域。其核酸序列与猕猴、青鳉、人、小鼠、牛、热带爪蟾相应Dm rt基因DM结构域的相似性分别为91%、92%、92%、89%、91%、84%。其蛋白序列与上述物种的相似性均为91%,表现为4个氨基酸的变异,即第19、34、36和45位的精氨酸分别由半胱氨酸、谷胱酰胺、色氨酸和谷胱酰胺所取代。这些氨基酸的变化对其蛋白总体的三维构型没有显著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Dm rt基因DM结构域编码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显示Dm rt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的高度保守。
肖调义吴宝林葛熹凯苏建明陈开健许宝红崔树良章怀云
关键词:DM结构域
三角帆蚌肝脏瘟病感染期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角帆蚌肝脏瘟病感染期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经检验,差异表达基因均被富集了2^10倍左右,证明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具有很强的消减效率。PCR鉴定发现,在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中,95%的克隆均含有0.2~1.0kb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三角帆蚌瘟病病毒感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测序共获得214个有效cDNA序列,分别属于8大类,共98个基因。其中细胞分裂基因2个、细胞结构与运动基因9个、代谢基因10个、信号传导基因7个、细胞防疫基因10个、基因与蛋白表达基因20个、未知功能蛋白基因26个,GenBank中找不到任何同源序列的基因14个。结果说明,构建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可较好地反映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三角帆蚌影响的基因信息。
肖调义葛熹凯许宝红苏建明章怀云
关键词:三角帆蚌肝脏抑制性消减杂交
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类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RAPD技术,选用11条有效随机引物研究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圆顶珠蚌、尖锄蚌、圆头楔蚌、鱼尾楔蚌、巨首楔蚌、射线裂脊蚌、球形无齿蚌、勇士尖嵴蚌、扭蚌、杜氏珠蚌、背瘤丽蚌、短褶矛蚌、三巨瘤丽蚌、环带丽蚌、蚶形无齿蚌)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得到RAPD-DNA扩增条带1775条,片段长度500~1500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3.5条带,这些条带构成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的遗传多样性图谱.分析表明,属间的遗传距离以裂脊蚌属和尖嵴蚌属间最近,为0.4857,丽蚌属与其他属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7292;种间的遗传距离以圆头楔蚌和巨首楔蚌间最小,为0.3333,背瘤丽蚌与三巨瘤丽蚌及环带丽蚌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6782.从种属关系归属来看,丽蚌属和尖锄蚌属归属于小方蚌亚科;无齿蚌属归属于无齿蚌亚科;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同归属于珠蚌亚科.
许宝红肖调义苏建明江辉葛熹凯
关键词:RAPD
瘟病病毒感染对三角帆蚌主要消化器官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在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d,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主要消化器官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H.cumingiiPlague Virus,HcPV)严重破坏了三角帆蚌消化器官的结构。主要消化腺肝损伤最为严重:光镜下,攻毒7d内腺管肿大,管腔缩小,7d后腺管细胞空泡化并形成多核体;电镜下,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破坏,病毒粒子增殖速度快。消化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肠结构的破坏,胃肠基本结构及感染病毒后的病理变化相似:光镜下,攻毒7d内胃肠结构变化不大,7d后柱状细胞肿大,纤毛脱落,并伴有上皮细胞的脱落;电镜下,细胞器结构破坏,甚至空泡化,病毒粒子前期增殖较慢,后期增殖较快,但总体增殖速度比肝慢。
肖调义刘巧林章怀云钟蕾葛熹凯许宝红苏建明
关键词:三角帆蚌消化腺消化道组织病理学
HIV-1 pol基因人工miRNA的构建和功能分析
2012年
以miR-155为基础骨架,根据HIV-1 pol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miRNA寡聚单链DNA,构建4个人工miR-pol,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qPCR结果显示,4个人工miR-pol对pol基因都具有一定的沉默效果,其中miR-pol-4的沉默效率最高,达76%.进一步的实验证实miR-pol-4不会影响被转染细胞的活性,也不会对细胞干扰素的表达产生影响.此外,HIV-1假病毒实验显示,miR-pol-4对HIV-1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所获得的miR-pol-4将可为进一步的抗HIV-1感染研究提供基础.
王芳宇何丽芳孙奉玉滕涛张志坚焦京
关键词:HIV-1RNA干扰
三角帆蚌瘟病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在人工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天,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鳃和斧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3种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外套膜和鳃的病变比较严重,斧足稍轻.光镜下,前5d内各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从第7天开始,出现上皮组织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落甚至完全坏死等显著的病理变化.电镜下,前5d细胞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只出现了少量的病毒粒子;从第7天开始,病毒粒子数量增加,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细胞空泡化,但斧足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刘巧林许宝红钟蕾葛熹凯肖调义
关键词: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病理学
HIV-1 vif基因人工miRNA的构建和功能分析
2013年
目的构建人工miR-vif,并研究其对HIV-1感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方法以miR-155为基础骨架,根据HIV-1vi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miRNA寡聚单链DNA,构建4个人工miR-vif。采用qPCR技术检测其对vif基因的沉默效率和对干扰素表达的影响;MTT法测定其对被转染细胞的毒性;HIV-1假病毒实验技术检测其对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 qPCR结果显示,4个人工miR-vif对vif基因都具有一定的沉默效果,其中miR-vif-1的沉默效率最高,达68%。且不会对细胞干扰素的表达产生影响。MTT实验证实miR-vif-1不会影响被转染细胞的活性,此外,HIV-1假病毒实验显示,miR-vif-1对HIV-1p24的抑制作用达66.5%,效果明显。结论所获得的miR-vif-1对HIV-1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进一步的抗HIV-1感染研究提供基础。
王芳宇周云何丽芳滕涛杨海陈小卫
关键词:HIV-1RNA干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