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1212010811033)

作品数:11 被引量:280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敦一万渝生董春艳袁学诚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定年
  • 5篇SHRIMP...
  • 4篇锆石
  • 2篇地幔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生油
  • 2篇同位素
  • 2篇无机生油
  • 2篇假说
  • 1篇地壳演化
  • 1篇新太古代
  • 1篇盐下
  • 1篇岩石圈地幔
  • 1篇岩石圈演化
  • 1篇演化历史
  • 1篇油气
  • 1篇油田
  • 1篇元古代
  • 1篇早前寒武纪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董春艳
  • 5篇袁学诚
  • 5篇万渝生
  • 5篇刘敦一
  • 3篇颉颃强
  • 3篇王伟
  • 2篇王世进
  • 1篇孙会一
  • 1篇宋志勇
  • 1篇邱瑞照
  • 1篇马铭株
  • 1篇肖庆辉
  • 1篇吴彦旺
  • 1篇殷小艳
  • 1篇管烨
  • 1篇刘勇
  • 1篇王金光
  • 1篇冯艳芳
  • 1篇刘守偈
  • 1篇杨恩秀

传媒

  • 5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关系的讨论被引量:60
2010年
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消减有关,近年来作者从岩石圈-软流层深部地质过程审视中国东部岩石圈演化问题发现,中国东部中生代早期(三叠纪至侏罗纪)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消减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可能是一种源自中国东部周边东亚洋盆系的一些洋盆向中国东部大陆俯冲消减碰撞造山以及由它们引发的中国东部大陆内的软流层上涌的深部地质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软流层上涌作用自始至终控制着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与软流层之间以及壳幔之间的层圈拆离,底侵作用以及岩石圈变形缩短、伸展和岩浆活动。
肖庆辉刘勇冯艳芳邱瑞照张昱
关键词:岩石圈演化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地壳演化和荆山群形成时代制约--胶东地区变质中-基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被引量:55
2011年
胶东地区的荆山群呈近东西向环绕太古宙TTG花岗质片麻岩展布,主要由成熟度高的含石墨变泥砂质岩石、钙硅酸岩和大理岩组成,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孔兹岩系性质。变质中-基性岩侵入到荆山群。它们的侵位时代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东部元古宙构造演化以及对荆山群沉积时代的制约,都有重要意义。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遭受低级变质的闪长岩(S0835)岩浆锆石年龄为1852±9Ma(MSWD=2.1),遭受中高级变质的辉长岩(S0816)变质锆石年龄为1865±11Ma(MSWD=0.76)。结合区域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荆山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2.2~1.9Ga);(2)古元古代期间,胶东地区从挤压体制转入伸展体制的时间在1.87Ga之前。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的恒山、大青山地区,存在1.97~1.92Ga辉长岩,在1.92~1.83Ga期间发生变质,与本文研究结果类似。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和东部具有类似的古元古代演化历史。
董春艳王世进刘敦一王金光颉颃强王伟宋志勇万渝生
关键词:闪长岩古元古代SHRIMP定年
高级变质作用对锆石U-Pb同位素体系的影响:胶东栖霞地区变质闪长岩锆石定年被引量:19
2011年
文中对高级变质作用(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下"干的"岩石体系中锆石U、Th、Pb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为胶东栖霞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闪长岩。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锆石呈近短轴状、等轴状和不规则状,阴极发光下具板状、杉树叶状、扇形结构,部分具封闭环带结构。锆石中存在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石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包体。在34颗锆石上进行了50个数据点分析。锆石Th/U值普遍大于0.5,仅个别小于0.1。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沿谐和线连续分布于2.25~2.54 Ga,最年轻锆石年龄约为1.95 Ga。同一锆石的不同位置,锆石年龄和组成也可存在很大变化。研究表明:(1)岩石遭受过两期高级变质作用,时间分别为新太古代晚期(大约2.50 Ga)和古元古代晚期(大约1.95 Ga或稍晚);(2)"干的"岩石体系发生高级变质作用,可引起锆石U-Th-Pb体系部分开放,数据点沿谐和线分散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位于中间的数据点的年龄无地质意义;(3)高Th/U值是高级变质锆石的组成特征。
万渝生刘敦一董春艳刘守偈王世进杨恩秀
关键词:锆石SHRIMP定年早前寒武纪
无机生成的盐下油田被引量:1
2014年
盐下油气田具有明显的无机生成特征,是深部找油气的一个新领域。勘探盐下油气田有三个关键,即:地质观念的改变,地球物理资料处理的进步与钻探技术的提高。现在已知90%的油气田与膏盐共存。盐层可作为盐下油气田的找矿标志。对盐层的精确成像,可大幅度地提高找寻盐下油气田的成功率。这同时也就为寻找我国急缺的钾盐矿床提供重要的资料。
袁学诚
关键词:逆时偏移
西峡北部秦岭群变质沉积岩锆石SHRIMP定年:物源区复杂演化历史和沉积、变质时代确定被引量:58
2011年
本文对秦岭群典型分布区西峡北部一个遭受高级变质作用的碎屑沉积岩样品(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分散分布,年龄变化范围为>3.0Ga到~400Ma。结合以往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和认识:(1)秦岭群变质沉积岩的变质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之后,其中一些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甚至更晚,原秦岭群是由不同时代地质体组成,需进一步解体;(2)锆石特征表明,岩石遭受加里东期强烈变质,变质作用经历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向角闪岩相的转变过程;(3)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存在长期复杂的早期演化历史。
万渝生刘敦一董春艳殷小艳
关键词:SHRIMP定年变质时代秦岭群
西太平洋洋陆板块碰撞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地震震中的空间分布判断,西太平洋板块除了沿日本海沟斜向向黑龙江板块大陆下俯冲外,别的地区大洋板块均近垂直向下回流,未向大陆斜向俯冲。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的地幔内所存在的大范围柔性低速岩石圈阻挡了大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中国东部岩石圈的剧变不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岩石圈所引起的效应,它的构造动力需要重新认识。
袁学诚
关键词:西太平洋
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5
2012年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质观察上,发现全球许多大油田的油气储藏与原始生物物质之间数量上有巨大落差,难于解释它们是由生物生成的。此外,有许多地区在结晶基底或变质基底内,或直接位于其上的沉积岩中发现石油。从生物生油假说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在化学上,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已由人工合成石油(费托合成),并生产了占德国战争中用油的9%的石油。无可争辩地说明,无机可以生成石油。根据化学(物理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确认,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温度为298.15 K;压力为101325 Pa)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从甲烷形成正常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106k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在地壳内的温压条件下由生物变质形成石油的假说,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氧化的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C6H12O6)形成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长期对深部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地区是寻找巨型无机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建议在发育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地区开展无机油气田的勘探,并在无机油气田远景地区布置超深参数钻,以评价含油气远景。另外建议加强物探工作,尤其是研究地震勘探处理基底内三维含油气构造的技术。
袁学诚李善芳
关键词:费托合成化学热力学
无机生油假说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的应用及其对中国找寻油气的启示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北肩利用现代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一个成功范例。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是一个晚泥盆世裂谷盆地,堆积石炭纪到早二叠世裂谷后沉积。在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内可识别包含整个连续沉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石油岩系。但其北肩长达45年的研究,都认为无论从沉积、变质及岩浆岩对找油都是不利的。它缺乏"源岩",并出现活动的强对流承压水。用深部源无机生油的观点重新研究获得了数十个油气田。本文还讨论了这个实例对中国利用无机生油假说寻找油气田的启示。
袁学诚
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被引量:36
2010年
本文报道了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中的TTG砾石、花岗岩砾石和基质的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15±9Ma(MSWD=1.9)、2510±10Ma(MSWD=1.6)和2512±7Ma(MSWD=1.0),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40±6Ma(MSWD=1.6),朱杖子群桲罗台组变质酸性火山岩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8Ma(MSWD=1.1),单塔子群鲁杖子组黑云变粒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04±7Ma(MSWD=1.8),另有一个数据点的207Pb/206Pb年龄为3.04Ga。根据本文定年结果和前人资料,获得主要结论如下: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很可能为岛弧环境的产物;朱杖子群与下伏单塔子群之间虽存在角度不整合关系,但时间间断不长,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不具有底砾岩性质;③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遵化深变质绿岩带—三屯营—太平寨—迁安岩浆杂岩区变质程度差异很大,但形成时代相同,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置于同一地壳平面。
孙会一董春艳颉颃强王伟马铭株刘敦一Allen NUTMAN万渝生
关键词:新太古代SHRIMP定年
瑞雷-泰勒不稳定性与中国东部岩石圈——三论岩石圈地幔蘑菇云构造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讨论引起中国东部岩石圈巨变的动力。认为较重的岩石圈地幔位于较轻的软流圈之上形成的瑞雷-泰勒不稳定性驱动岩石圈地幔流动是东部岩石圈巨变的构造动力。由于瑞雷-泰勒不稳定性只存在于中年期大陆,老年期与青年期大陆都不存在瑞雷-泰勒不稳定性,因而只有像中国东部那样的中年期大陆才能发生蘑菇云地幔构造。
袁学诚李善芳管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