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010641)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嵇保中杨锦锦张新慰赵正萍王丽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白蚁
  • 2篇生殖
  • 2篇生殖系
  • 2篇生殖系统
  • 2篇取食
  • 2篇取食行为
  • 2篇微红梢斑螟
  • 2篇卵巢发育
  • 2篇斑螟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隐翅虫
  • 1篇增湿
  • 1篇蒸腾
  • 1篇杉木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生殖行为
  • 1篇碳氢化合物
  • 1篇种内
  • 1篇麻栎

机构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嵇保中
  • 4篇赵正萍
  • 4篇张新慰
  • 4篇杨锦锦
  • 3篇曹丹丹
  • 3篇王丽平
  • 2篇丁芳
  • 1篇张金池
  • 1篇刘鑫
  • 1篇庄家尧
  • 1篇刘佳佳
  • 1篇陈晓明
  • 1篇王鹰翔
  • 1篇王金平
  • 1篇赵文瑞
  • 1篇汪洪江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及卵巢发育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生殖系统及不同发育阶段卵巢的形态结构,揭示交配过程中雌、雄外生殖器的匹配机制,为该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解剖及扫描...
王丽平嵇保中刘曙雯赵正萍杨锦锦张新慰丁芳王亚召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卵巢发育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白蚁取食行为多型及其机理被引量:3
2016年
对白蚁取食行为的研究涉及5科18属38种白蚁。其取食行为多型可归纳为3类:(1)工蚁主导型:采食活动基本上由工蚁完成,兵蚁不参与或仅极少数个体参与,食物侦查或保护采食工蚁的职能不显著;(2)工蚁-兵蚁协同型:这是白蚁采食组织的常见类型,兵蚁成为采食队伍的固定成员,负责采食活动的安全侦查与防卫、食物源侦查等工作;(3)假工蚁主导型:由于尚未分化形成专职的工蚁,因而大龄幼蚁(广义的假工蚁)成为采食活动的主力,同时兼有巢内的保护职能。在食物加工和分配过程中,低等白蚁的幼蚁在未获得消化纤维素能力前主要通过肛交哺获得营养物质和共生物,且肛交哺是新蜕皮个体重新获得共生鞭毛虫的途径。高等白蚁幼龄工蚁负责食物加工、依赖型品级通过口交哺获得营养物质。白蚁采食活动中的行为多型受踪迹信息素控制,不同品级个体腹板腺有明显分化;不同品级和发育阶段个体食性分化与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密切相关;保幼激素影响交哺行为以及消化酶基因表达。本文在评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王亚召嵇保中刘曙雯丁芳王丽平张新慰杨锦锦赵正萍
关键词:白蚁取食行为保幼激素
隐翅虫成虫取食、防御和生殖行为被引量:1
2013年
隐翅虫生境多样,食性复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一类不可忽视的自然资源。本文分析总结了隐翅虫成虫取食、化学防御及生殖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隐翅虫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曹丹丹嵇保中刘曙雯陈晓明王丽平赵正萍冀士琳
关键词:隐翅虫取食行为生殖行为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分属于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原白蚁科和白蚁科,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烯烃。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属特异性,大多数种类还具备特有组分,表明其可作为种间识别的指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在种内个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在低等白蚁中多获得了支持性结果,但也有研究认为在这些种类中表皮碳氢化合物不是种内个体识别(同巢个体识别)的唯一指标。发现其与品级分化的相关是近年来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重要进展。有些种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年消长与生殖蚁的分化有关;而另一些种类生殖蚁含有表皮碳氢化合物特有组分,其含量与生殖蚁的生殖状态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品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研究白蚁品级分化和维持机理的新方向,表皮碳氢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杨锦锦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张新慰冀士琳刘佳佳Ehsan SOLEYMANINEJADIAN汪洪江
关键词:白蚁化学组分
白蚁踪迹信息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踪迹信息素研究的开展。目前,已有77种白蚁的踪迹信息素得到研究,常见化学成分为十二碳单烯醇、十二碳二烯醇和十二碳三烯醇,其次为新松柏烯。已经鉴定的踪迹信息素主要为单组分或双组分系统。白蚁踪迹信息素由腹板腺分泌,除澳白蚁科的达氏澳白蚁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具有3个腹板腺外,现存的白蚁均具有1个腹板腺,位于第4或第5腹节。所有腹板腺都具有类型Ⅰ和Ⅱ两类细胞,原白蚁亚科(Termopsinae)、齿白蚁科(Serritermitidae)、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种类的腹板腺还具有类型Ⅲ细胞。踪迹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还缺乏研究,推测有甲羟戊酸、脂肪醇和饱和表皮烃3种途径。白蚁踪迹信息素的简约性十分显著,不同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心性以及一些系统距离较远的种类具有相同和密切相关的踪迹信息素。对于许多种类,相同的信息化合物具有踪迹信息素和配对性信息素双重功能。白蚁踪迹信息素种特异性和简约性的适应意义和进化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杨锦锦赵正萍张新慰
关键词:白蚁化学结构生物合成
南京城郊典型树种光合蒸腾、固碳释氧及降温增湿能力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南京城郊典型造林树种麻栎、杉木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以期为麻栎、杉木林合理经营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麻栎、杉木林的合理经营管理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生长迅速、节水性能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高的造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春、夏、秋、冬4季分别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AI-2200冠层分析仪以及小气象站对南京城郊典型的优势人工林树种麻栎、杉木的光合、蒸腾各项指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对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与各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各季节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麻栎春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季和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杉木春季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秋、冬季表现为单峰曲线;麻栎春季、夏季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杉木春、冬季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麻栎、杉木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体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季节波动比较大。麻栎春、夏、秋3季各季节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光合固碳释氧量、蒸腾降温增湿量及各自对应年总量均大于杉木。同一树种在不同季、不同树种在同一季节光合固碳释氧和蒸腾降温增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林木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及树种特征而变化。不过总体表现为夏季光合固碳释氧和蒸腾降温增湿能力最强,冬季最弱,春季和秋季居中。麻栎光合固碳释氧能力和蒸腾增湿降温能力比杉木强,说明麻栎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积累能量、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赵文瑞刘鑫张金池王鹰翔王金平庄家尧
关键词:麻栎杉木
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及卵巢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生殖系统及不同发育阶段卵巢的形态结构,揭示交配过程中雌、雄外生殖器的匹配机制,为该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解剖及扫描电镜观察,描述内、外生殖器以及雌蛾卵巢发育特征。【结果】与其他斑螟亚科种类生殖系统比较,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形态特点:(1)微红梢斑螟雌蛾的交配囊片特别发达,导精管从交配囊体的侧腹面发出,导精管内无导精管球;(2)雌蛾腺体环状,位于第8-9腹节节间膜处,雄蛾具有发达的味刷构造,由6对重叠的鳞片刷组成;(3)雌蛾交配囊管表面的棘刺与雄蛾内阳茎外表面的阳茎针在分布位置和方向互补,具有高度匹配的关系。微红梢斑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5级,2日龄后雌蛾卵巢饱满,发育良好;4日龄后卵巢衰退。【结论】(1)雄蛾发达的味刷及外生殖器的高度匹配关系提示其复杂的求偶行为和交配模式,加之成虫期较短,可能成虫为单次交配。(2)雌虫羽化后卵巢基本成熟,补充营养似乎并非卵巢发育的必要条件。
王丽平嵇保中刘曙雯赵正萍杨锦锦张新慰丁芳王亚召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卵巢发育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