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091)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邹立华黄凯许志旭郭润李梁峰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隔震
  • 2篇地震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2篇支座
  • 2篇碰撞
  • 2篇竹筋
  • 2篇竹筋混凝土
  • 2篇阻尼
  • 2篇阻尼器
  • 2篇力学性能
  • 2篇混凝土
  • 2篇隔震结构
  • 2篇改性
  • 2篇半主动
  • 2篇半主动控制
  • 2篇磁流变
  • 2篇磁流变阻尼器
  • 2篇力学性
  • 1篇地震反应

机构

  • 7篇福州大学
  • 3篇福建省建筑科...
  • 2篇湖州职业技术...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邹立华
  • 5篇黄凯
  • 2篇李梁峰
  • 2篇谢吉鸿
  • 2篇黄昆
  • 2篇郭润
  • 2篇许志旭
  • 1篇张天宇
  • 1篇江涛
  • 1篇王黎园
  • 1篇张天宇
  • 1篇饶宇
  • 1篇方雷庆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改性竹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针对竹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对竹筋的改性方法。在此基础上,对12根采用不同配筋和不同改性方法的受弯构件(11根竹筋混凝土梁和1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和不同配筋率竹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破坏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竹筋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经过适当方法改性后的竹筋能确保竹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有效粘结,其正截面强度计算可以采用平截面假定;竹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均为脆性破坏,其破坏形态与其截面配筋率有关。
邹立华钟坤禄谢吉鸿张天宇李梁峰黄凯
关键词:受弯构件力学性能平截面假定脆性破坏
竹条网加固夯土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福建土楼等夯土古建筑由于受环境长期侵蚀和旅游开发的影响已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进行抗震加固。针对现有夯土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用竹条网对夯土墙进行抗震加固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制作8片夯土试验墙,并对其进行水平单调荷载和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竹条用量、竖向荷载及承压装置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条网加固法能够有效提高夯土墙的抗震性能,其加固效果随加固竹条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水平承载力及变形能力受竖向荷载影响较大,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墙体的水平承载力有较大增长,而变形能力有所降低。使用竹衬管作为承压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与延性。竹条网加固法在夯土古建筑抗震加固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梁峰
关键词:抗震加固
带预应力橡胶支座相邻隔震结构碰撞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普通橡胶支座(RB)隔震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因水平位移过大而容易与相邻结构产生碰撞。应用非线性Hertz-damp碰撞单元,建立了带预应力隔震支座(PRB)的相邻结构碰撞模型,推导了其动力碰撞方程。在此基础上,研究预应力隔震支座对相邻隔震结构碰撞的影响,分析了其碰撞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相比,预应力橡胶隔震支座能有效减小隔震结构的水平位移,从而减小相邻结构的碰撞响应。
邹立华郭润黄凯许志旭
关键词:碰撞非线性
预应力厚层橡胶支座隔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针对现有隔震支座的不足,在普通叠层橡胶隔震支座(RB)的基础上,适当增大橡胶层厚度,结合预应力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厚层橡胶隔震支座(PRB)。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其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推导了其水平刚度计算解析公式,编制相应的分析程序,分析和研究其工作原理及力学性能;通过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其隔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RB是水平变刚度支座,刚度大小与支座的水平位移等有关;它除具有RB的水平隔震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水平限位等性能,地震强度越大,水平限位性能越好。
邹立华饶宇黄凯郭润许志旭
关键词:隔震支座预应力隔震性能
新型改性竹筋混凝土偏压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改善竹筋混凝土构件中原性主材存在的耐久性差、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差、抗拉强度离散性大等不足,本文提出两种新型竹筋改性方法,并对采用不同改性处理方法、不同竹筋率的竹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偏心距的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竹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破坏均为脆性破坏,混凝土压碎破坏为相对安全的破坏形式;两种改性方法均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竹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改性以后的竹筋与混凝土之间能较好地协同工作,其变形能较好地满足平截面假定的要求.
黄凯谢吉鸿邹立华张天宇钟坤禄江涛
关键词:竹筋混凝土偏压柱力学性能
相邻建筑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PSSI)碰撞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Penzien模型及Hertzdamp碰撞单元,建立了相邻结构考虑PSSI的碰撞模型,推导了其碰撞动力方程,并对相邻结构进行了碰撞模拟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虽然PSSI对结构本身的地震响应影响并不大,但对相邻结构的碰撞响应影响明显。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防震缝宽度、碰撞刚度、结构周期比、桩的截面惯性矩以及土的剪切波速对结构的碰撞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
邹立华方雷庆黄凯王黎园
关键词:相邻建筑碰撞地震反应
考虑耦合地震作用的底层柔性结构体系振动控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减小底层柔性结构的地震反应,防止结构因底层位移过大而倒塌,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在柔性底层安装磁流变阻尼器对其实施半主动控制。考虑到竖向地震的不利影响,建立了结构在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模型和振动控制方程,采用LQR控制算法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表明,在无控情况下,结构的位移主要集中在底部柔性层;实施半主动控制后,结构的底层位移、顶层位移、各层加速度和倾覆力矩均明显减小,其中底层位移减小60%以上。在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比单纯水平地震作用下有所增加,以倾覆力矩的增加最明显,因此在高烈度地区应该考虑竖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层间刚度比对结构的控制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结构层间刚度比的确定应该在底层位移、顶层加速度和倾覆力矩之间权衡考虑。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会使结构的控制效果降低。
黄昆邹立华
关键词:耦合地震作用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地震响应
底层柔性柱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减小隔震结构底部柔弱层的过大变形,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柱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将结构底层柱设计成柔性柱,在底部填充墙与二层梁之间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根据主动控制算法来适时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对结构实施限位和耗能的半主动控制。建立结构振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该体系的振动特点和减震效果。研究表明,这种结构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位移减小50%以上,防止结构因底部位移过大而倒塌。隔震层刚度对减震效果有明显影响,层间刚度比应在隔震层位移、层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权衡考虑,并保证底层柱在大震下不发生失稳。在没有半主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在隔震层安装固定阻尼耗能器件进行被动控制,也可减小底层位移30%以上。
黄昆邹立华
关键词: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